Sectoral tariffs
搜索文档
Malaysia to discuss sectoral tariffs with U.S. at ASEAN summit, state media reports
Reuters· 2025-10-15 11:31
会谈安排 - 马来西亚与美国商务部长将于下周举行会谈 [1] - 会谈将在东盟区域 bloc 会议期间进行 [1] 会谈议题 - 讨论重点为 sectoral tariffs,即行业性关税 [1] - 半导体行业关税是讨论议题之一 [1]
US trade rep tells Kudlow tariffs are part of policy landscape going forward
Youtube· 2025-10-01 07:30
美国贸易政策框架 - 当前存在两种关税计划:互惠关税根据各国对美贸易顺差规模设定不同税率,例如部分国家为10%,中国最高[8];部门关税针对对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如钢铁、铝、汽车、制药和未来的半导体[9][10] - 两种关税不会叠加,若某商品同时适用两种关税,则仅按部门关税执行,例如近期签署的基于国家安全的木材关税[12][13] - 贸易政策被视为国内政策,核心目标是增加美国就业和回流制造业,尽管涉及他国也带有外交属性[14][15] 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措施 - 计划对制药征收100%关税,对厨柜征收50%,对重型卡车征收25%,对软体家具征收30%,具体生效时间待定[7] - 部门关税重点覆盖钢铁、铝、汽车、制药及未来半导体等行业,旨在保障关键供应链安全并推动制造业回流[10] - 部分国家如加拿大对好莱坞电影设限,要求美国电影公司将其30%收入投入当地电影制作,变相构成收入转移[2][4] 对华贸易关系 - 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约为55%,远高于中国对美关税,今年对华贸易逆差已缩减30%[17][18] - 政策目标并非脱钩,而是寻求稳定、平衡的非敏感商品贸易,避免经济胁迫和意外干扰[18] - 近期在马德里与中方就TikTok交易进行谈判,已获得中方高层明确批准意向,美方对达成协议信心较强[16][19][20] 关税实施进展与影响 - 新关税措施尚未全面生效,需先完成调查评估,总统态度积极但未给出硬性时间表[5][6][7] - 年度关税收入约3000亿美元,但目前未观察到商品价格因关税明显上涨,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下降[21] - 与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正推进市场开放协议,预计总统10月底亚洲之行期间签署部分协议[22][23] 法律与政策工具 - 若AIPA诉讼未获最高法院支持,将转向更耗时的232条款(国家安全)和301条款(不公平贸易)作为替代工具[24][25] - 当前232条款关税未受最高法院诉讼挑战,301条款对华关税已获联邦巡回法院支持,法律基础稳固[26]
Trump Orders Tariffs on Timber, Lumber, Kitchen Cabinets
Youtube· 2025-09-30 15:21
新关税政策概述 - 特朗普政府宣布新一轮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 [1] - 此次关税是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影响经济状况的又一举措 [4] - 关税政策旨在保护国内生产 特别是北卡罗来纳州等拥有大型家具产业基地的地区 [4] 关税涉及行业与产品 - 关税针对木材与木制品 家具 梳妆台和厨房家具等行业 [3] - 近期在制药行业也实施了类似的行业性关税 [2] 关税政策特点与影响 - 此次关税属于行业性关税 基于美国政府对其市场状况的调查结果 [2] - 该关税征收方法使其不受针对具体国家的诉讼影响 [2] - 加拿大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因其木材销售在美国市场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3]
美洲科技_半导体行业关税对我们半导体覆盖标的的潜在影响-Americas Technology_ Semiconductors_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ectoral tariffs for our semiconductor coverage
2025-08-07 13:1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半导体行业[1] - 涉及公司包括德州仪器、应用材料、台积电、英伟达、博通、英特尔、GlobalFoundries、美光、IBM、三星电子、Amkor、GlobalWafers、康宁和Coherent[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美国总统宣布将对进口到美国的半导体征收100%的行业关税[1] - 已在美国投资或承诺投资制造设施的公司可豁免关税[1] - 部分半导体公司可能选择增加在美国的投资以避免关税影响[3] - 部分公司因在新闻发布会或新闻稿中被明确提及而面临较低的关税风险[4] - 短期内这些被提及的公司可能被视为“关税受益者”[5] 其他重要内容 - 关税实施时间和操作细节尚未公布[1] - 多家公司发布新闻稿表示有意在美国增建制造和物流设施或强调现有设施[2] - 由于缺乏操作细节,难以确定公告的确切影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