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Tariffs

搜索文档
高盛:中国聚焦-尚未转向内需
高盛· 2025-06-05 14: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有效关税税率在今年剩余时间维持在40%左右,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长4.6% [3] - 经济增长动力尚未从外部需求向国内需求实现有意义的转变,出口表现强劲,零售销售部分得益于政府补贴的以旧换新计划,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疲软 [3] - 人民币兑美元可能开启多年升值之路,因其被低估、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强、贸易顺差或持续增长,且升值有助于提升中国GDP占美国GDP的比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税与GDP增长预测 - 过去两个月美国对中国关税大幅波动,4月初关税激增使美国对中国商品有效关税税率从31%跃升至107%,将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长预测从4.5%下调至4.0%;5月初关税超预期回调,有效税率降至39%,将预测上调至4.6% [4] - 最新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数4月大幅下降后5月企稳,中国风险资产如股价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收复4月初失地 [4] - 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4月高点回落,但关税风险可能持续,预计美国对中国商品有效关税税率今年剩余时间维持在40%左右 [7] 各行业表现 - **出口**:尽管今年美国关税大幅提高,中国出口仍具韧性,4月出口价值同比增长8.1%,数量同比增长13%,5月出口保持稳定,一季度经常账户盈余接近GDP的4%,1 - 4月商品贸易顺差达37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1100亿美元 [8] - **零售销售**:1 - 4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4.7%,高于2024年的3.5%,主要受政府补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推动,相关类别1 - 4月销售同比增长超20%,但该计划的推动作用最终会消退 [9][11] - **房地产市场**:4月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弱,价格和活动下滑,新开工较峰值下降约75%,销售下降约50%,目前处于去库存阶段,政府资助的去库存计划实施缓慢,抑制了房地产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 [16] -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最令人担忧的方面,从各类PMI就业分项指数看,就业市场极其疲软,尽管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有望超5%,但劳动力市场疲软可能促使7月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放松政策 [17] 人民币升值原因 - 据外汇策略团队估计,人民币相对美元被大幅低估,与经济基本面的显著偏差增加了向“公允价值”调整的风险 [23] -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强,多数贸易伙伴未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商品贸易顺差每月超1000亿美元且无放缓迹象 [24] - 中国政策制定者可能希望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提升中国GDP相对美国GDP的比重,重建市场信心,缓解资本外流压力,促进经济向消费转型 [28] 人民币升值的阻碍与应对 - 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在中美关税升级时损害中国出口,且中国政府可能希望保持货币疲软,但中国产品价格优势明显,渐进升值不会大幅改变制造业竞争力,且贸易加权人民币对出口影响更大,近期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已贬值,升值可部分或完全被美元走弱抵消,还可缓解其他国家担忧 [29] -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时机和节奏可能受政策因素影响,如中美贸易谈判,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将逐步升值,政府有意愿和能力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呈温和下降趋势 [30][34]
美中关税 -对消费者的影响及对市场的启示
2025-04-21 11: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经济、美国消费、美国住房、零售、IT硬件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名称,但涉及零售行业、IT硬件行业的相关企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GDP增长**:2025年GDP预测4.5%有下行风险,额外刺激措施可能无法完全抵消关税影响,关税冲击下存在持续通缩压力[6][7] - **关税应对**:美国对中国征收高额互惠关税,豁免消费电子产品;中国关税应对从适度转向针锋相对[9] - **政策措施**:2季度加快现有政策实施,可能在下半年推出新刺激措施;包括人民币适度贬值、加快发行地方建设债券、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适度货币宽松、推出国家生育补贴、政府购买住房库存等[14] 美国消费宏观视角 - **经济增长与通胀**:预计关税不确定性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上升,2025年通胀将远高于美联储目标[18][20] - **消费支出**:实际消费者支出放缓至停滞,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将对支出产生不利影响;股市下跌可能影响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19][22][26] 美国消费微观视角 - 住房 - **建筑成本**:宣布的关税将增加建筑投入成本,特别是对新住房市场影响较大,新住房在住房市场中的占比达到数十年来最高[31][32] 美国消费微观视角 - 零售 - **中国暴露度**:零售商平均约16%的业务与中国相关[35] - **毛利润影响**:使用特定类别的混合关税税率,平均毛利润可能下降约20%[37] - **财务影响**:10%的基准关税加上中国关税(任何税率)对零售/消费信贷有重大不利财务影响,EBITDA可能下降50 - 70%;专业服装、鞋类和家具行业受影响最大,美容、奢侈品和必需品行业受影响较小[40] - **违约风险**:零售/消费信贷定价反映约40%的衰退概率,违约率可能上升;零售利差仅为新冠疫情期间平均水平的约40%,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42] 美国消费微观视角 - IT硬件 - **生产布局**:大量组装业务仍在中国,但运往美国的产品已实现多元化,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是硬件组装多元化的主要受益者[49] - **关税成本**:4月11日的豁免显著降低了互惠关税成本负担,截至4月14日,美国IT硬件覆盖的平均关税税率从4月2日的26%降至5%[53] - **应对策略**:短期采取库存提前采购、与供应商分担关税成本、将产品转移到低关税地区、提高价格等策略;长期考虑产品组装多元化[5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研究报告相关信息**: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的发布机构、分析师认证、利益冲突披露、评级定义、行业观点等内容[2][3][66][70] - **风险提示**:投资决策应独立评估,研究报告不提供个性化投资建议,证券投资存在风险等[86] - **合规信息**:摩根士丹利在不同地区的业务合规情况、研究报告的分发和使用规定等[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