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LG

搜索文档
中国游戏:从本土爆款到全球品牌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05:1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4月33家中国厂商入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TOP100,合计吸金20亿美元,占TOP100总收入的38.4% [3]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保持超10%增速 [3] - 2013年国产游戏出海收入18.2亿美元,2014-2021年持续两位数增长 [4] - Sensor Tower 2024年全球移动发行商收入TOP50中约1/4来自中国 [3] 发展历程与驱动因素 - 智能手机普及推动国产手游爆发,从《列王的纷争》到《原神》多款产品横扫海外市场 [4] - 2018-2022年国内游戏版号两轮"静默期"倒逼公司加速出海 [5] - 腾讯2021Q3起单独披露国际游戏收入,三七互娱等公司将出海列为第二增长曲线 [5] - 移动游戏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海外厂商专注PC/主机时中国抓住手机游戏机遇 [8][9] 产品开发策略 - 立项思维转变:从先做国内版再本地化,转向设计初期就以全球发行为目标 [5] - 《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发行支持14种语言,米哈游多款产品同步发布4语版本 [5] - 题材本地化:欧美偏好冰雪末日/魔幻题材,亚洲市场倾向历史/二次元题材 [6] - 玩法融合创新:"X+SLG"模式将重度策略游戏休闲化,如"三消+SLG""塔防+SLG" [12][13] 技术优势与工业化 - 采用虚幻引擎5的手游基本来自中国,MMO和竞技游戏开发技术领先 [9] - 腾讯/网易/完美世界为海外大厂开发IP手游如《宝可梦大集结》《暗黑破坏神:不朽》 [9] - 育碧拆分《刺客信条》等IP与腾讯成立子公司开发多平台游戏 [10] - 工业化生产:通过数据测试筛选题材,世纪华通储备100个Demo仅少数能上市 [11][12] 运营与商业化 - 2024年全球手游营销TOP20中中国厂商占比超60%,SLG/RPG买量优势明显 [18] - TikTok等中国社交媒体全球化助力游戏海外推广 [19] - 商业化体系成熟:设计多样化付费点如活动礼包,海外厂商付费设计较生硬 [19] - 长期运营能力:如《Whiteout Survival》规划10年生命周期,按季节更新内容 [20] 市场格局与品类分布 - 2025年4月中国手游出海收入TOP30中至少10款为SLG游戏 [13] - SLG主要市场为欧美/日韩,卡牌游戏在亚洲市场表现突出 [15] - 2024年移动游戏出海前五大市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 [15] - 拉美/中东/欧洲等新兴市场仍有开发潜力 [16] 人才与产业链 - 中国手游团队规模普遍超百人,跨平台适配经验丰富(应对不同手机品牌/应用商店) [16] - 游戏引擎厂商重点支持中国市场,AI技术广泛应用于游戏生产/营销 [16] - 策略游戏吸引18-45岁高付费男性玩家,通过GVG赛事形成氪金主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