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育
搜索文档
一场科学魔术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公众科学日侧记
中国化工报· 2025-05-21 10:15
科学公众日活动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超5000名公众参与,活动包括"理化嗨剧场"和"魔术一条街"等互动体验 [1] - "理化嗨剧场"通过《哪吒来了!解锁电影里的超能力》科学实验秀,展示神话中三昧真火和冰系法术的科学原理 [1] - "魔术一条街"设置30余个互动实验,涵盖光化学、仿生材料、低温物理、晶体激光等多个学科,让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 [2] 科技创新展示 - 展示模仿荷叶表面微纳结构研发的环保材料,使用机械化学法对纤维素改性制备疏水片状纤维素,用作纸张防水剂,具有未来应用潜力 [1] - 液态金属互动展示其在磁场中的变化,引发参与者讨论其应用前景 [3] - "低温冷疗体验舱"展示-120℃低温冷疗技术,利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确保安全性,该技术已用于运动员康复 [3] 科学互动体验 - 科研人员变身"甜品师",使用液氮制作冰激凌,吸引大量小朋友参与体验 [2] - "不怕水的纸"展台演示防水效果,小学生通过挤压弯嘴瓶喷水体验纸张防水性能 [1] - 观众在"激光影院"体验光与物质的互动,老人群体表现出浓厚兴趣 [3] 活动影响与意义 - 活动让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互动体验变得亲切,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3] - 参与者表达对未来科技发明的憧憬,如小女孩希望发明比哪吒"混天绫"更厉害的材料 [4]
打造科普盛宴 点燃科学梦想
科技日报· 2025-05-19 09:26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于5月17日至18日举办 开放百余个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属高校 推出科普剧 科学公开课和科学实验等体验活动[1] - 活动主题为"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 自2005年起连续举办21年 已成为全国性品牌科普活动 覆盖范围广且社会影响力大[3] 科研机构参与情况 -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推出30余个科学实验 涵盖光化学 仿生材料 低温物理和激光技术等学科 包括液态空气充电宝 不怕水的纸等演示项目[1] -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展示蛋白质结构3D可视化项目 搜索增强大模型GoMateS互动问答系统和科幻解密寻宝游戏 实现科普知识智能实时解答[2]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开展科普互动小课堂 包括小黄鸭戏球 电池组装体验 石墨烯电池制作和靶向药物模型制备等动手实践活动[2]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放钱学森 郭永怀工作旧址及爆炸洞展厅 通过科学家事迹展示科学报国情怀[2] 院士及专家参与 - 2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围绕多学科领域开展科普讲座和在线问答 讲解最新前沿科研成果[2] - 金奎娟院士在物理所发表《探索光与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演讲 介绍低维氧化物在光控材料及类脑计算中的应用[3] 技术创新与展示 - 物理所哔哩哔哩主题科普展区应用增强现实技术拆解航空发动机 重塑学习体验并强化空间想象能力[3] - 理化所推出"理化嗨剧场"科学实验秀 通过《哪吒来了》实验剧解读神话中的超能力现象[1]
中国科学院2025年公众科学日启动 增设人工智能专场科普活动
环球网资讯· 2025-05-17 15:18
公众科学日活动概况 - 活动以"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为主题,庆祝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并增设人工智能专场科普活动[1] - 中国科学院所属135个单位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开放科研场地近400处,6000余名科研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3] - 活动融合"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等品牌,开展院士专家报告和科学教育圆桌对谈[3] 院士与科研机构参与 - 祝世宁、曹晓风等20余位院士参与科普讲座和互动交流,覆盖多学科领域和热门话题[3] - 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开放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等"大国重器"[4]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展示《三体》相关科幻技术现实化案例,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开设物理实验秀[4] 高校与区域联动 - 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动怀柔地区研究所,推出"像素风大科学装置"主题拍照和集章挑战活动[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4个校区及上海、苏州设置36个科普点,成都分院串联兴隆湖园区科研机构展示宇宙线研究中心等[5] - 活动邀请30余位北京留学生参观科技成就展和力学研究所科普展馆[5] 人工智能专场活动 - 软件研究所展示机器人"智能大脑"AGIROS和RISC-V操作系统,计算技术研究所展出ChipGPT芯片设计大模型[5] -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介绍人工智能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应用,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试开放人工智能医疗科普馆[5]
开展近400场科普活动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正式启动
央视新闻· 2025-05-17 11:51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于本周末(17日至18日)启动,主题为"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 [1] - 135个院属单位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20余位院士参与科普讲座、在线问答和互动交流 [1] - 主场活动聚焦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邀请北京、中国香港及西部地区校长和科学家代表进行圆桌对谈 [1] 科研开放 - 开放近400处科研场地,包括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4] - 百余个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属高校向公众开放,展示一线科研环境 [4] 互动体验 - 通过焰色反应、伯努利原理等实验秀讲解物理原理,让观众直观感受科学魅力 [5] - 设计互动实验帮助公众直接学习科学原理及规律 [5] 人工智能专题 - 新增人工智能专场科普活动,展示医疗大数据管理、医学影像诊断、无创脑机接口等临床应用场景 [9] - 活动自2005年起连续举办21年,本次预计现场参观公众达近50万人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