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ROS
搜索文档
倪光南:发展“AI+机器人”,向新质生产力加速跃迁
环球网资讯· 2025-11-05 07:17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国正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机器人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目标是构建“AI+机器人产业”以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 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机器人智能等级,实现从自动化工具到“AI+机器人”的范式转变,关键在于“脑、眼、行动”三大核心智能的协同 [4][5] - 机器人是拓展人类能力以提升生产力的工具,其发展应聚焦于人机协同和工作任务的重构,而非简单替代人类 [2][3] - 构建基于RISC-V架构的开源生态系统对“AI+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行业需共同努力构建人机共融的世界 [8] 机器人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行业处于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企业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过渡,生产模式从刚性标准化发展为柔性定制化兼备 [4] - 机器人将从自动化工具过渡为“AI+机器人”,具体表现为:控制者从实时操作系统发展为智能系统,交互方式增加语音,依赖大模型而非人工编程,实现多工位自主移动、即插即用以及人机协同 [4] - “AI+机器人”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机器人形状将多样化,并根据场景需求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完成任务 [4] 机器人智能系统的三大核心能力 - 机器人智能系统由环境感知能力(“眼”)、运动控制能力(“行动”)和交互决策能力(“脑”)三大核心能力协同构成 [5] - 目前行业对运动控制的投入较大,而对环境感知和交互决策的投入不足,迫切需要提升 [5] 机器人之脑:大语言模型的作用 - 大语言模型构成了“机器人之脑”,推动了从“机器人操作系统”到“机器人智能系统”的技术架构性变革 [5] - 在大模型加持下,机器人能自主实施知识积累、接受指令、动作实施和人机交互,大模型将提供工作流程引导机器人完成任务 [6] - 一个典型的大语言模型在约10的14次方字节信息量基础上训练,几乎是互联网所有公开文本的总和 [3] 机器人之眼:AI与空间计算 - AI+空间计算作为“机器人之眼”,开启机器人认识世界的新范式,其采用普通单目摄像头加神经网络学习,以“类人眼”方式预先对环境进行学习训练 [6] - 该技术能提升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具有自适应和持续学习能力,实现机器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具备好用、易用、实用特点 [6] - 空间计算是面向三维世界的计算模式,正重塑人、机器和世界的交互方式,是推动机器人落地的关键核心技术,它是对物理世界的“重构”,生成式AI并不能替代 [6] - AI+空间计算的融合创新有望打破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界限,是支撑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7] 机器人之行动:开源操作系统与生态 - 开源AGIROS操作系统支撑“机器人行动”,由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支持并拟定为标准,其开源社区旨在凝聚产学研用力量,推进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开源开放与协同创新 [7] - 已有大批产学研用单位和开发者加入AGIROS社区,借助开源力量将增强“脑、眼、行动”协同系统的竞争力,成为传统机器人跃升为AI+机器人的主要推动力量 [7] 未来生态系统构建 - 未来面向“AI+机器人”可能形成类似“Wintel”的庞大生态系统,例如“基于RISC-V架构的AI+机器人”生态系统(即RV芯片+脑、眼、行动智能系统) [8] - 行业希望中国机器人业界为构建“基于RISC-V架构的AI+机器人”生态系统作出更大贡献,共同构建人机共融的世界 [8]
【经济日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启动 这个周末邀您一起共赴科学盛宴
经济日报· 2025-05-19 11:57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以"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为主题,135个院属单位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开放科研场地近400处 [1] - 主场活动包括院士专家报告如《太阳风暴交响曲——你所不了解的空间天气》《从理解大脑到脑机接口》,以及北京、香港和西部地区校长代表与科学家的圆桌对谈 [1] 科普内容与形式 - 理化所通过"科学游园会场"展示《哪吒来了!解锁电影里的超能力》等实验秀,用科学解读神话中的"超能力",并演示液态金属变形、气凝胶等前沿科技 [2] - 物理所举办"中二所的奇妙冒险"主题活动,金奎娟院士作《探索光与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演讲,介绍低维氧化物在光控材料及类脑计算中的应用 [2] - 物理所中关村园区设置科普图书展、科技体验展及哔哩哔哩主题展区,公众可体验超算原力舱、医键三连诊疗所等互动项目 [3] 实验室与装置开放 - 近代物理所、上海光机所等开放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等"大国重器" [4] - 过程工程所、长春应化所等开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开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4] 人工智能专题 - 软件所展示机器人"智能大脑"AGIROS和如意RISC-V操作系统,计算所展出ChipGPT芯片设计大模型 [4] -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介绍人工智能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应用,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所试开放AI生物医学工程科普馆,展示医疗大数据、脑机接口等临床场景 [4] 活动组织 - 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组织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全面支持 [4]
中国科学院2025年公众科学日启动 增设人工智能专场科普活动
环球网资讯· 2025-05-17 15:18
公众科学日活动概况 - 活动以"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为主题,庆祝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并增设人工智能专场科普活动[1] - 中国科学院所属135个单位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开放科研场地近400处,6000余名科研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3] - 活动融合"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等品牌,开展院士专家报告和科学教育圆桌对谈[3] 院士与科研机构参与 - 祝世宁、曹晓风等20余位院士参与科普讲座和互动交流,覆盖多学科领域和热门话题[3] - 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开放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等"大国重器"[4]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展示《三体》相关科幻技术现实化案例,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开设物理实验秀[4] 高校与区域联动 - 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动怀柔地区研究所,推出"像素风大科学装置"主题拍照和集章挑战活动[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4个校区及上海、苏州设置36个科普点,成都分院串联兴隆湖园区科研机构展示宇宙线研究中心等[5] - 活动邀请30余位北京留学生参观科技成就展和力学研究所科普展馆[5] 人工智能专场活动 - 软件研究所展示机器人"智能大脑"AGIROS和RISC-V操作系统,计算技术研究所展出ChipGPT芯片设计大模型[5] -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介绍人工智能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应用,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试开放人工智能医疗科普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