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

搜索文档
A股策略周报20250427:静而不争-20250427
民生证券· 2025-04-27 17:37
报告核心观点 -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与否市场都会进入冷静期,应关注内循环长效机制和外循环需求重构寻找投资机遇 [2][28] - 政策着力点更看重长效机制,短期对冲偏应对而非预判,短期对冲政策权重会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效果调整 [3][36] - 海外短期制造业补库对需求有支撑,未来非美需求或接力,全球需求可能存在下行阶段 [4][44] - 投资者应保持定力,布局中长期变化,围绕内需构建和全球经济秩序重塑寻找投资机遇 [5][46] 各目录总结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与否,市场都会进入冷静期 - 全球衰退预期回摆,风险资产上行,黄金下跌,本周二至周五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反弹,美股反弹超7%,黄金下跌3.05% [2][11] - 日股、德股和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反弹后快回到加征关税前点位,A股和港股有3%以上差距,中国经济更具韧性,A股与港股更具性价比 [11] - A股内部结构分化,内需和金融大部分股票回到加征关税前,但反弹幅度有限,制造业和科技板块反弹大但距加征关税前有距离 [14] - 交易层面个人投资者未明显回归,两融和龙虎榜交易活跃度修复慢,短期受损板块有修复动能但资金无合力,行业轮动加快 [20] - 未来市场驱动力不再是贸易摩擦“缓和”与否,缓和时前期押注内需对冲板块有压力,不缓和则市场定价走向基本面压力测试 [28] 政策的着力点更看重长效机制,短期对冲偏应对而非预判 - 本周五政治局会议淡化短期政策强刺激预期,强调“底线思维”“备足预案”,更看重长效机制贯彻 [29] - 长效机制政策注重调结构、促消费,持续性强但变化慢,对经济拉动短期无明显弹性;短期对冲政策出台偏应对,及时性高,对经济拉动弹性大 [30] - 政治局会议政策分为长效机制政策和短期对冲政策,如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是长效机制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是短期对冲政策 [31] - 政策对资本市场定价潜在影响:前期“埋伏”短期对冲力度加大的投资者可能落空,未来1 - 2个季度基本面面临阶段性压力测试,短期政策对冲必要性下降,节奏偏慢 [32][33] 海外:短期制造业补库对需求仍有支撑,未来非美需求或接力 - 欧美4月PMI显示制造业活动持续恢复,好于预期,服务业走弱,未来终端消费品需求有压力,至少未来一个季度制造业活动强于服务业趋势不变 [37] - 90天关税缓和期下转口贸易比终端贸易表现好,亚洲 - 北美东海岸集装箱空白运力占比上升,越南港口到港船数量突破1600艘 [40] - 90天缓和期过去后制造业补库可能结束,各国需消化库存,非美主要经济体开始寻求刺激内需政策,可能为中国制造业产能提供出路,但需求刺激可能有时滞,全球需求可能下行 [44] 保持定力,布局中长期变化 - 2025年年初至今市场风格切换,投资者应关注中长期变化,围绕内需构建和全球经济秩序重塑寻找投资机遇 [46] - 推荐受益中国需求构建的消费行业、全球经济秩序重塑中的资源品和资本品、应对外部冲击的低估值金融和煤炭 [5][46]
消费者服务行业双周报(2025/4/11-2025/4/24):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17.94亿人次,五一出游升温-20250425
东莞证券· 2025-04-25 16: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消费者服务行业“超配”评级 [1][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全球市场剧变,消费者服务指数振幅提升、走势回落,旅游、酒店板块回调,但国内出游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入出境游再迎利好,旅游消费景气度呈持续修复趋势 [3][33] - 临近五一假期,人员流动量将大增,旅游消费呈现“长线爆发、跨境双向升温、县域逆袭”特征,全球市场新形势有望倒逼政策发力促消费扩内需 [3][24][33] - 建议优先关注景区、OTA 板块,关注会展、人力资源和教育等顺周期板块,酒店板块可能随商务市场修复而回暖,还给出了相关关注个股 [3][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消费者服务指数回调,2025 年 4 月 11 日 - 24 日,中信消费者服务行业指数整体回落 3.86%,跑输同期沪深 300 指数约 5.18 个百分点 [3][8] - 旅游酒店板块回调,同期细分板块中,综合服务、旅游休闲、酒店餐饮、教育板块涨跌幅分别为 5.10%、 - 7.28%、 - 4.38%、1.43% [3][10] - 行业个股多数回落,取得正收益的上市公司有 24 家,涨幅前五分别是学大教育等;取得负收益的有 29 家,跌幅前五分别是中国中免等,业绩披露后 ST 股领跌 [13] - 估值环比微降,截至 2025 年 4 月 24 日,中信消费者服务行业整体 PE 约 31.95 倍,环比微降,低于 2016 年以来平均估值 50.65 倍 [3][16] 行业重要新闻 - 入出境游再迎利好,中马互免签证延长 5 年并可再延,中国与阿塞拜疆签署互免签证协议,复活节假期大批港澳居民“北上”,一季度全国查验出入境人员 1.63 亿人次,同比增长 15.3% [22][23] - 五一出行预测,交通运输部预测五一期间日均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 2.7 亿人次,携程预测旅游消费有三大特征,同程旅行预计五一旅行热度达峰值 [24] - 2025 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 17.94 亿,同比增长 26.4%,居民出游总花费 1.8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6% [3][25] - 多地出台政策支持旅游消费发展,提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海南、上海等地有相关方案 [26]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九华旅游 2025 年一季度总营业收入 2.35 亿元,同比增长 30.13%,利润总额 0.92 亿元,同比增长 32.01%,归母净利润 0.69 亿元,同比增长 31.83% [27] - 祥源文旅 2024 年营业收入 8.64 亿元,同比增长 19.64%,归母净利润 1.47 亿元,同比减少 3.14%,预计 2025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3000 - 3300 万元,同比增加 148.76% - 173.64% [28][29] - 外服控股 2024 年度总营业收入 223.07 亿元,同比增长 16.45%,利润总额 14.49 亿元,同比增长 58.81%,归母净利润 10.86 亿元,同比增长 85.41% [30] - 行动教育 2024 年营业收入 78343.43 万元,同比增长 16.54%,归母净利润 26857.27 万元,较上年增长 22.39%,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7.5 元 [31] - 张家界与凯撒旅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张家界文旅经济可持续发展 [32] 周观点 - 维持“超配”评级,建议优先关注景区、OTA 板块,关注会展、人力资源和教育等顺周期板块,酒店板块可能回暖,给出相关关注个股 [33]
新业态、新场景推陈出新,一季度消费迎来“开门红”
华夏时报· 2025-04-17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一季度消费在政策推动下持续改善,市场销售稳步回升,线上渠道稳健增长、线下业态边际回暖,服务消费增速加快,后续需落实相关方案,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向好发展 [2][5][6][7] 政策支持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需求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 [2] - 3月16日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为提振消费提供政策保障 [2] - 4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促进主要行业发展 [2] 消费市场表现 整体数据 -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2] 市场销售回升 - 一季度消费逐月回升,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比1 - 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 [5] - 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21.7%、19.3%、18.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5]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截至4月8日零时,消费者累计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571万台,发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08.5万份 [5] 线上线下渠道情况 - 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加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0%,占比较1 - 2月提升0.7% [6] - 3月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加8.9%,增速环比增加1.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加6.9%,环比增加1.9% [6] - 3月线下社零总额为2.96万亿元,同比增加4.2%,环比增加1.8% [6] 新消费场景 - 新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和拓展,如直播带货、即时零售、“夜经济”、数字消费、AI游戏等,文化类消费增长较快,《哪吒2》票房突破150亿元 [6] 服务消费情况 服务消费增速 - 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比商品零售快0.4个百分点 [8] 相关消费增长 - 一季度,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长10.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3.9% [8] - 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同期历史新高 [8] 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 - 一季度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占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3.4%,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8] 后续举措 - 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稳就业、促增收、减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优质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 [7] -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制定支持家政、养老、托育、健康消费等专项政策举措 [9] - 相关部门提升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影响力,营造有利于服务消费发展的良好氛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