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交易

搜索文档
内蒙古二手车出口拍卖平台在蒙古国上线
快讯· 2025-07-03 14:57
内蒙古二手车出口拍卖平台上线 - 内蒙古二手车出口拍卖平台于6月28日在蒙古国上线,并在第三届蒙古国中国商品展上完成首批二手车拍卖 [1] - 活动现场成交二手车24辆,交易额达342万元 [1] - 拍卖车型涵盖家用轿车和商用卡车等,吸引众多蒙古国采购商及消费者参与竞拍 [1] 平台功能与服务 - 平台由内蒙古二手车出口基地研发建设,是我国首个面向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二手车跨境拍卖平台 [1] - 支持中蒙俄三语交互、实时汇率转换,整合车辆检测、通关申报、"门到门"运输等全链条服务 [1] - 实现从线上选车到线下交付的闭环运营,解决跨境上牌和维修服务等后顾之忧 [1] 平台运营数据 - 5月23日国内试运营期间,平台车源储备量突破6000台 [1] - 吸引245家蒙古国和俄罗斯客户完成注册认证 [1] - 蒙古国采购商反馈平台操作便捷,车况透明 [1]
“零公里二手车”多达百万台,各方“配合”造就隐秘链条
经济观察报· 2025-06-01 13:07
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批评"零公里二手车"现象,认为其破坏汽车流通行业根基 [1][2] - "零公里二手车"指已注册但未实际使用的新车,以二手车名义低价销售 [2] - 该现象涉及多方利益,包括整车厂、经销商、二手车商和消费者 [9][10][11] - 监管部门已开始关注并召开专题研讨会 [3] 市场现状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比新车低1万至数万元 [6] - 2024年国内燃油"零公里二手车"交易量18.48万至55.45万辆,新能源3.36万至5.6万辆 [12] - 2024年新能源"零公里二手车"出口量超过24.4万辆 [12] - 预计2025年中国"零公里二手车"规模可能达百万辆 [12] 产业链分析 - 整车厂通过"零公里二手车"缓解库存压力和现金流问题 [10][11] - 2025年一季度多家车企现金流为负:北汽蓝谷-2.36亿元、长安汽车-35.01亿元、赛力斯-76.3亿元、广汽集团-112.1亿元 [11] - 经销商借此完成厂商考核并获取返利 [11] - 二手车商因传统业务利润下滑转向"零公里二手车" [9] - 二手车商毛利率从10年前15.9%降至2022年1%,亏损面从1%升至82% [9] 行业影响 - 可能导致虚假销量数据,误导企业决策 [15] - 存在套取国家补贴的风险 [15] - 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美国市场对此有严格处罚先例 [16] - 专家建议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17] 消费者视角 - 主要购买群体包括预算有限的年轻人、精打细算的企业主、新能源尝鲜者和转售车商 [14] - 存在售后保障不足和"调表车"冒充的风险 [2][15]
“零公里二手车”多达百万台,各方“配合”造就隐秘链条
经济观察网· 2025-05-31 13:06
行业现状 - "零公里二手车"指已注册但未销售给终端用户的汽车 车况与新车基本相同 定价低于新车 [2] - 传统燃油车"零公里二手车"占燃油二手车市场1%-3% 新能源占比3%-5% 部分车型如小鹏P7 极氪001老款库存车占比达5%-8% [4] - 2024年新能源二手车出口约27.2万辆 其中90%为"零公里二手车" 即24.4万辆 [6][7] - 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1961.42万辆 燃油二手车1848.57万辆 按1%-3%计算燃油"零公里二手车"达18.48万-55.45万辆 新能源二手车112.85万辆 按3%-5%计算达3.36万-5.6万辆 [7] - 2024年"零公里二手车"总量可能达46.34万-85.5万辆 2025年或达百万辆规模 [7] 产业链参与方 - 整车厂和4S店联合通过"零公里二手车"去库存 是行业灰色手段 [4] - 二手车商因传统二手车生意难做转向"零公里二手车" 十年前二手车商毛利10%以上占15.9% 2022年仅1% 亏损面从1%升至82% [5] - 整车厂通过二手车商处理滞销车型 避免冲击4S店渠道 同时完成厂商量化考核获取返利 [6] - 购买人群包括预算有限青年 精于计算企业主 新能源尝鲜者 以及转售获利的传统二手车商 [8] 行业影响 - 击穿底线的降价狂欢可能摧毁汽车流通根基 [2] - 虚假销量数据掩盖真实需求 误导车企和投资者决策 加剧行业内卷和恶性竞争 [8] - 部分企业通过"零公里二手车"与置换补贴政策结合套取国家补贴 扭曲政策初衷 滋生税务与合规风险 [8] - 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 类似美国Sunbeam公司案例 可能面临监管处罚 [9] 监管动态 - 商务部已召集整车企业 二手车交易平台和行业协会就"零公里二手车"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2] - 建议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上牌记录 维修数据全网可查 虚假交易列入黑名单 [10] - 呼吁商务部联合证监会治理 参考美国证券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 [9] 根本原因 - 新车价格战 地方补贴差异 二手车出口等问题叠加导致"零公里二手车"现象突出 [10] - 环保法规倒逼车企快速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库存新车 导致"伪二手车"出现 [6] - 非授权车商无法出口新车 需先上牌再以二手车名义出口 [6] - 行业认为需从源头解决汽车质量 技术 安全等基础问题 才能解决无序价格战和"零公里二手车"问题 [10]
“昨天上牌今天卖”“价格仅为新车的75%”,消费者捡漏“零公里二手车”,价格诱惑和权益风险如何抉择
华夏时报· 2025-05-30 12:22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品牌新车下线后秒变二手车 标价仅为新车价格的75% 行驶里程大多不足50公里甚至为零 法律属性上属于二手车范畴 [2] - 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 里程≤50公里"车辆占比飙升至12.7% 四年激增7.2个百分点 [3]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或将召开专题研讨会聚焦该问题 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2] 产生原因分析 - 主机厂为争夺市场份额设定挑战性销售目标 通过返利 贴息等政策向经销商压库 导致超配车辆难以消化 [3] - 汽车行业产能过剩 尤其车型更新换代快领域 经销商将库存车注册为二手车低价抛售 [3] - 部分车商利用报废车置换等政策漏洞获取国家补贴 实现"两头通吃" [4] - 2019年二手车出口试点政策催生"零公里二手车"出海潮 2024年出口量达43.6万辆 其中60%-80%为零公里车辆 [5] 消费者态度分化 - 部分消费者因无法享受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 免费充电)而放弃购买 [6] - 车辆残值率比常规二手车低15%-20% 导致"省小钱亏大钱"现象 [7] - 预算有限消费者被价格优势吸引 接受无法享受新车同等维保服务的现实 [8] 行业经营特点 - 二手车商利润率不高但可依靠走量 几乎没有售后风险 [9] - 可采用批量销售模式 如通过直播推广同一款车型提高销售效率 [9] 监管与行业应对 - 需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 通过政策完善 监管强化 行业自律与消费者保护协同发力 [12] - 建议要求销售方书面告知车辆已过户事实及权益影响 消费者签字确认 [12] - 设立专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 提供咨询投诉和维权服务 [12]
切断“零公里二手车”灰色利益链 多维度维护好市场秩序
证券日报· 2025-05-30 00:09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分析 - 核心观点:零公里二手车是车企为冲刺销量数据、美化财务报表而制造的虚假交易,已形成涉及多环节的灰色产业链 [1] - 行业现状: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品牌均有参与零公里二手车交易,构成灰色产业链 [1] - 操作方式:车企将滞销新车注册为二手车,通过关联公司或经销商转售 [1] - 影响范围:导致资本市场对行业真实供需关系产生误判,制造虚假市场繁荣 [1] 消费者损害分析 - 权益损失:新车过户后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失效 [1] - 资产贬值:车辆残值按首次登记日期计算导致转售时大幅贬值 [1] - 质量问题:长期库存车辆会产生电池亏电、轮胎变形等问题 [1] - 补贴滥用:新能源车企通过关联租赁公司批量购车套取补贴后转卖为二手车 [1] - 套利行为:部分车商以"平行出口"名义将国内上牌新车销往海外利用关税差套利 [1] 监管建议 - 监管措施: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透明化 [2] - 制度建设:出台"新车身份锁定期"制度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 [2] - 行业自律:头部企业应告别"数据崇拜"和唯销量论 [2] - 消费教育:推广"三查三看"法则(查铭牌、轮胎、玻璃生产日期) [2] - 法律完善: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二手车领域的适用性解释 [2] 行业发展方向 - 本质回归:行业需回归"车是用来开的"本质 [2] -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重建核心竞争力 [2] - 高质量发展:消除灰色空间推动中国汽车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2]
接近东风集团人士:(座谈会)确实是主动报名的
快讯· 2025-05-28 09:49
座谈会背景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和相关行业机构召开座谈会,会议主题是研究零公里二手车及进一步促进二手车流通消费相关内容 [1] - 参会机构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分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1] - 参会企业包括东风集团、比亚迪、元通国贸、山东华通、抖音集团和瓜子二手车等 [1] 会议内容 - 会议主要目的是引导二手车出口,并规范零公里二手车市场 [1] - 东风集团人士表示公司是主动报名参加座谈会 [1] 行业动态 - 零公里二手车市场成为政策关注焦点,相关部门正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1] - 二手车流通消费领域正受到政府重视,未来可能出台相关促进政策 [1]
“零公里二手车”引关注,你会买吗?
第一财经· 2025-05-28 08:46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普遍 即车辆上牌后未实际使用便流入二手车市场 在懂车帝 瓜子二手车 闲鱼等平台有3000-4000家商户涉及此类交易 [1]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及行业机构座谈 研究零公里二手车流通及促进二手车消费 参会方包括东风集团 比亚迪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 [1] - 零公里二手车定义为已完成车辆登记但行驶里程极低或为零的"名义二手车" [1] 产生原因 - 主机厂通过销售返利 金融贴息等政策向经销商压库 经销商为回笼资金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低价出售 [2] - 经销商为获取厂商返利超额批售车辆 例如市场需求150辆但批售200辆 导致库存积压被迫低价处理 [2] - 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价格战激烈 内销转出口成为消化库存的途径 [2][3] 行业影响 - 零公里二手车通过平行出口模式流向海外市场 因海外利润更高 国内数百家资质企业参与此类出口 [3] - 大型经销商集团已开展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业务 车源主要来自经销商及新能源车企 [3]
在二手车交易场景中,企业将车辆卖给个人,涉及哪些税费种?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25 09:19
二手车交易税费政策 - 企业销售二手车给个人需缴纳增值税,税率为0.5%,计算公式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0.5%) [2][3] - 纳税人需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若购买方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则需再开具0.5%征收率的专用发票 [3] - 一般纳税人申报时需将减按0.5%征收率的销售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的"3%征收率"栏次,减征税额按销售额2.5%计算并填入减征额栏 [3] - 小规模纳税人申报时需将减按0.5%征收率的销售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3%征收率"栏次,减征税额同样按2.5%计算 [4] 附加税费规定 -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根据纳税人所在地分为7%(市区)、5%(县城/镇)、1%(其他地区) [7] - 教育费附加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的3%征收 [7] - 海南省地方教育附加按实际缴纳"三税"额的2%征收 [7] 印花税与企业所得税 - 个人与二手车经销企业签订的买卖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双方均无需缴纳 [8] - 企业转让二手车收入需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一般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5%实际税负 [9][10] - 2023-2027年期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减半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10] 政策执行期限 - 二手车经销增值税减按0.5%征收政策有效期从2020年5月1日延续至2027年12月31日 [3][10]
以旧换新补贴高,“中年车”报废可惜吗
齐鲁晚报· 2025-05-19 05:27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报废更新占比近三分之一(103.5万份)[2] - 2024年报废汽车回收量787.2万辆,同比增长70.7%,带动汽车销售额超9200亿元[3] - 济南某报废车回收公司处理量从2023年不到2万辆跃升至2024年2.7万辆[3] 政策补贴力度与市场反应 - 2024年8月补贴标准提升:新能源乘用车补贴从1万元增至2万元,燃油车从7000元增至1.5万元[3] - 2025年补贴扩围至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3] - 部分二手车因补贴高于残值(如1万元二手车报废可获2万元补贴)加速流向拆解厂[2][3] 行业对"正当年"车辆报废的争议 - 部分成色新、里程少的"中年车"(如2010年斯柯达明锐仅9万公里)被报废引发资源浪费争议[2][4] - 行业观点分化:支持方认为淘汰落后车型利于环保和技术进步,反对方指出现代汽车质量提升,十年车龄仍处"壮年"[5] - 2013年取消私家车强制报废年限后,现行政策以安全检验和排放标准为依据[5] 报废车产业链优化方向 - 预测2027年报废机动车将突破1000万辆,带动新车消费增量超千亿元[6] - 当前拆解行业精细化不足,大量可再利用零部件被当作废钢铁处理[6] - 建议推广"循环件"利用(如五六车龄拆解件经修复后使用),降低维修成本并减少资源浪费[6] 二手车出口与政策协同 - 2024年2月政策推动二手车出口,东南亚、非洲等地对十年车龄车辆需求旺盛[7][8] - 出口整备收益可能高于国内报废残值(如工程车出口利润更高)[8] - 建议协调报废补贴与二手车置换价格,促进车辆出口延续价值[8]
优信集团:2024年总收入18.144亿元,同比增长29.7%
新浪科技· 2025-04-30 15:47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四季度总交易量达9439辆,同比增长1168% [1] - 第四季度总收入达59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00%,同比增长454% [1] - 第四季度零售交易量8554辆,环比增长424%,同比增长1776%,连续三个季度同比翻番 [1] - 第四季度零售收入达553亿元,同比增长733%,毛利率提升至70% [1] - 第四季度首次实现调整后EBITDA盈利200万元 [1] - 2024年全年总交易量26148辆,同比增长732% [1] - 全年总收入18144亿元,同比增长297% [1] - 全年零售交易量21773辆,同比增长1338% [1] - 全年毛利率提升至68%,调整后EBITDA亏损收窄至8080万元,同比减亏54% [1] 业务发展 - 超级大卖场模式初步展现规模效应 [1] - 武汉超级大卖场已试营业,郑州大卖场计划2024年下半年营业 [2] - 公司将继续以超级大卖场模式为核心,推进新区域展业,扩大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 [2] - 公司预期2025年零售销量增长再次超过100%,并首次实现全年调整后EBITDA盈利 [2] 管理层观点 - 首席财务官林峰表示2024年零售交易量持续高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对2025年实现全年调整后EBITDA盈利充满信心 [1] - 创始人戴琨强调将完善线上线下协同的大卖场网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