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
icon
搜索文档
Flex(FLEX)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24 20:30
业绩总结 - Q1 FY26公司收入为66亿美元,同比增长4%[9][23] - 调整后营业收入为3.95亿美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6.0%[9][23]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72美元,同比增长40%[11][10] - GAAP净收入为1.92亿美元[29] - GAAP营业收入为311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233百万美元增长33%[50] - 非GAAP营业收入为395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306百万美元增长29%[50] - GAAP净收入为192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39百万美元增长38%[52] - 非GAAP净收入为274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211百万美元增长30%[52] - GAAP营业利润率为4.7%,较2024年同期的3.7%提升1个百分点[50] - 非GAAP营业利润率为6.0%,较2024年同期的4.8%提升1.2个百分点[50] - 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为268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232百万美元增长16%[59] - 运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399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340百万美元增长17%[59] - 股本稀释每股收益(GAAP)为0.5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0.34美元增长47%[52] - 股本稀释每股收益(非GAAP)为0.72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0.51美元增长41%[52] 用户数据与市场展望 - 数据中心总收入预计为65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5%[14] - FY26财年收入预期在259亿美元至271亿美元之间[32] - Q2 FY26收入预期为65亿至68亿美元[42] 业务部门表现 - 可靠性业务部门收入为29亿美元,同比下降2%[25] - 敏捷业务部门收入为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5]
CLS Stock Before Q2 Earnings: A Smart Buy or Risky Investment?
ZACKS· 2025-07-24 00:46
核心观点 - Celestica将于2025年7月28日公布第二季度财报 市场预期营收26 7亿美元 每股收益1 24美元 2025年盈利预测在过去60天内上调0 4% 2026年预测保持不变 [1] - 公司过去四个季度平均盈利超预期7 43% 其中最近一季度(3/2025)超预期8 11% 6/2024季度超预期10 98% [2][3] - 模型预测公司本季度可能再次盈利超预期 因其具备+0 81%的ESP指标和Zacks2评级 [4] 业绩驱动因素 - 新推出的ES1500企业级交换机具备48个2 5千兆以太网端口 90W PoE供电能力 满足高密度IoT部署需求 [5][8] - DS4100交换机采用博通TH4-12 8T芯片组 支持800G端口速率 推动连接与云解决方案板块收入增长 [9] - AI应用普及带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 400G/800G交换机产品将成为未来增长主力 [16] 行业竞争格局 - 过去一年股价上涨193 8% 远超行业93 8%的涨幅 表现优于Sanmina(+37 7%)和Jabil(+98 8%) [10] - Jabil投资5亿美元扩大美国东南部产能 在AI数据中心领域与公司形成直接竞争 [17] - 当前27 88倍远期市盈率高于行业21 73倍和自身历史均值20 9倍 [11] 业务优势 - 全球领先电子制造服务商 覆盖通信 医疗 航空航天 能源等多行业需求 [13] - 持续强化制造 工程设计 供应链等核心能力 与AMD 博通等行业龙头保持合作 [15][16] - 客户结构多元化降低单一行业经济波动影响 现金流健康支撑资本管理效率 [19] 产品与技术 - CCS板块受益于AI数据中心建设 但先进技术解决方案领域需求疲软 部分终端市场库存偏高 [9] - 通过协作开发模式快速扩展产品组合 包括路由器 数据中心互连设备等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16]
SANMINA CORPORATION INVITES YOU TO JOIN ITS THIRD QUARTER FISCAL 2025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Prnewswire· 2025-07-22 04:05
公司动态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28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举行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 [1] - 财报电话会议的网络直播及支持材料将在公司官网投资者关系板块提供 [1] - 会议结束后将在同一位置提供网络直播回放 [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财富500强企业 是全球电子制造服务(EMS)市场增长最快领域的领先集成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公司被公认为技术领导者 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提供端到端制造解决方案 [2] - 主要服务市场包括工业 医疗 国防和航空航天 汽车 通信网络和云基础设施 [2] - 公司在全球关键地区设有战略布局的设施 [2] 联系方式 - 投资者关系联系人Paige Melching 职位为投资者沟通高级副总裁 [3] - 联系电话为4089643610 [3] - 公司标志可通过指定链接获取 [3]
Jabil (JBL) Up 6.7% Since Last Earnings Report: Can It Continue?
ZACKS· 2025-07-18 00:31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过去一个月上涨6.7%,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 [1] 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GAAP净利润达2.22亿美元(每股2.03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上年同期1.29亿美元/每股1.06美元)[3] - 非GAAP净利润2.79亿美元(每股2.55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2.33美元 [3] - 营收同比增长至78.2亿美元(上年同期67.6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70.8亿美元 [4]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基础设施板块营收34亿美元(占比44%),同比激增51%,主要受资本设备、AI云和数据中心需求推动 [6] - 受监管行业板块营收31亿美元(占比39%),同比持平,但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领域表现疲软 [5] - 互联生活与数字商务板块营收13亿美元(占比17%),同比下降7%,但数字商务和仓储自动化部分抵消消费电子需求下滑 [7] 财务指标 - 毛利率6.81亿美元(上年同期6.08亿美元),非GAAP营业利润率5.4%(低于上年同期的6%)[8]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4.06亿美元,期末现金余额15.2亿美元,长期债务23.8亿美元 [9] 业绩指引 - 第四季度营收指引71-78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预期2.64-3.04美元 [10] - 2025财年营收预期上调至290亿美元(原预期279亿),非GAAP每股收益预期上调至9.33美元(原8.95美元),预计产生超12亿美元调整后自由现金流 [11] 增长动力 - 管理层预计2025年主要增长将来自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本设备和数字商务市场 [11] 市场评级 - 公司获Zacks"强力买入"评级(1),价值维度评级A,综合VGM评分B [13][14]
CLS vs. JBL: Which EMS Stock is a Better Investment Right Now?
ZACKS· 2025-07-16 03:16
行业概述 - 电子制造服务(EMS)行业竞争激烈且快速演变 主要增长驱动力包括AI 数据中心扩展 消费电子增长 5G采用 IoT普及 汽车创新和全球供应链变化 [4] - 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50.2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93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6.8% [6] Jabil公司分析 - 公司在AI相关领域表现强劲 预计2025年AI相关收入达85亿美元 同比增长50% [5] - 计划未来几年在美国东南部投资5亿美元 扩大AI和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制造能力 [6] - 第三季度调整后自由现金流3.26亿美元 预计2025年全年将超过12亿美元 [7] - 面临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需求疲软 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疲软的挑战 [8] Celestica公司分析 - 连接与云解决方案(CCS)部门增长强劲 主要受400G/800G交换机和IoT边缘产品需求推动 [9] - 与AMD和Broadcom等行业领导者建立战略合作 预计带来长期效益 [10] - 推出企业级接入交换机ES1500 支持48个2.5千兆以太网端口 适用于边缘部署 [12] - 面临客户集中度高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和激烈竞争的挑战 [13] 财务比较 - Jabil 2025年销售预计同比增长0.58% EPS增长10.13% 过去60天EPS预估上调4.7%-8.36% [14][15] - Celestica 2025年销售预计同比增长13.15% EPS增长30.15% 过去60天EPS预估保持稳定 [15] - 过去一年Celestica股价上涨152.6% Jabil上涨85.2% [16] - Jabil当前市盈率20.42倍 低于Celestica的28.98倍 [17] 投资建议 - Jabil拥有更广泛的产品组合 强劲的现金流和在AI数据中心市场的投资 使其更具竞争优势 [21] - Celestica受益于400G/800G交换机的健康需求 但Jabil目前是更具吸引力的投资选择 [21]
3 Must-Buy Technology Bigwigs With Solid Earnings Estimate Revisions
ZACKS· 2025-07-14 21:45
华尔街科技股表现 - 华尔街在过去两年半的牛市中持续上涨 科技行业是主要驱动力 受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AI)采用的推动 该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遭遇一些障碍 但在过去两个月重获强劲势头 [2] - 科技行业的三家巨头在过去60天内盈利预期大幅上调 市场预计这些公司近期业务表现良好 每家公司目前均获得Zacks Rank 1(强力买入)评级 反映短期价格上行潜力 [3][4] Dell Technologies Inc (DELL) - 受益于数字化转型和生成式AI应用推动的AI服务器强劲需求 最近一个季度获得121亿美元AI服务器订单 超过出货量并形成强劲积压 [5] - PowerEdge XE9680L AI优化服务器需求旺盛 企业级AI服务器需求强劲 与NVIDIA 谷歌和微软等强大合作伙伴关系是主要增长动力 [6] - 通过APEX平台扩展多云解决方案和先进AI基础设施服务 预计当前财年(2026年1月结束)收入和盈利增长率分别为8.7%和16% 过去30天当前财年盈利共识预期上调0.1% [7][8][9] Jabil Inc (JBL) - 资本设备 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云和数字商务业务领域表现强劲 终端市场和产品多元化战略是关键催化剂 公司目标"任何财年单一产品或产品系列不超过运营收入和现金流的5%" [10] - 高自由现金流显示财务管理高效 资产利用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 生成式AI的大规模应用将大幅提高自动化行业光学检测机器效率 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增强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动荡时期的韧性 [11] - 预计下一财年(2026年8月结束)收入和盈利增长率分别为5.8%和17.8% 过去30天下一财年盈利共识预期上调8.4% [12] Credo Technology Group Holding Ltd (CRDO) - 提供高性能串行连接解决方案 主要业务Active Electrical Cables(AEC)产品线在数据中心市场日益普及 ZeroFlap AEC可靠性比激光光学解决方案高100倍以上 [14][15] - 800千兆收发器DSP设计获胜 推出基于5纳米技术的超低功耗100千兆/通道光学DSP 预计3纳米200千兆/通道光学DSP将推动行业向200千兆通道速度过渡 [16] - PCIe中继器和以太网中继器业务表现强劲 50千兆和100千兆/通道以太网解决方案推动增长 预计当前财年(2026年4月结束)收入和盈利增长率分别为85.8%和超过100% 过去60天当前财年盈利共识预期上调37% [17][18][19]
Buy 3 High-Flying Drone Technology Stocks to Enhance Your Returns
ZACKS· 2025-07-11 20:21
无人机行业概述 - 无人机技术已从基础民用和军事用途发展为高度先进的任务工具,成为多个行业不可或缺的设备 [1] - 无人机行业涵盖硬件和软件供应商,部分公司在过去三个月内提供超过17%的回报率 [2] 重点公司分析 Jabil Inc (JBL) - 公司在资本设备、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计算和数字商务领域表现强劲,注重产品多样化 [5] - 自由现金流表现优异,反映高效的财务管理和资产利用率,生成式AI将提升自动化检测设备效率 [6] - 预计下年度(2026年8月)营收和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8%和17.8%,过去30天盈利预期上调8.4% [7] HEICO Corp (HEI) - 航空旅行增长推动售后替换零件和维修服务订单增加,军事飞机零部件业务受益于美国国防预算提升 [8] - 2026财年美国国防预算可能增长13%至1.01万亿美元,将强化公司国防产品订单 [9] - 当前年度(2025年10月)预计营收和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3.2%和23.7%,盈利预期微调0.2% [10] L3Harris Technologies (LHX) - 公司在美国市场地位稳固,亚太和拉美地区对防御解决方案需求强劲,参与美国"Golden Dome"导弹预警传感器项目 [11] - 当前年度营收预计增长1%,但利润可能下滑20%,过去60天盈利预期微升0.1% [12]
Plexus Sets Fiscal Third Quarter 2025 Earnings Release Date
Globenewswire· 2025-07-10 04:15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将公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并召开业绩电话会议及网络直播 [1] 分组1:财报及会议信息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23日收盘后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1] - 公司管理层将于2025年7月24日上午8:30(东部时间)召开电话会议讨论财报 [1] - 电话会议音频网络直播及相关幻灯片将在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板块提供 [1] 分组2:网络直播相关 - 网络直播链接为https://events.q4inc.com/attendee/103729490 [2] - 网络直播将在公司网站存档,可按需观看12个月 [2] 分组3:投资者和媒体联系信息 - 投资者和媒体联系人是Shawn Harrison,联系电话+1.920.969.6325,邮箱shawn.harrison@plexus.com [3] 分组4:公司介绍 - 自1979年以来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创造产品,团队超20000人 [3] - 公司提供设计开发、供应链解决方案、新产品引入、制造和维护服务 [3] - 公司是全球领先企业,专注服务产品复杂、监管环境严格行业的客户 [3] - 公司通过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提供创新全面解决方案为领先企业提供卓越客户服务 [3] - 更多公司信息可访问网站www.plexus.com [3] 分组5:会议参与方式 - 建议参与者在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板块参加网络直播 [4] - 参与者也可使用指定链接参加 [4]
Will Growing AI Proliferation Drive Sustainable Growth for Celestica?
ZACKS· 2025-07-10 01:46
行业前景 - AI硬件市场预计以22.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从2025年的340.5亿美元增至2034年的2105亿美元[1] - 医疗、金融、零售、汽车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加速采用高数据密集型AI应用 推动对高能效、可扩展硬件解决方案的需求[1] 公司产品与技术 - DS4100交换机采用博通TH4-12.8T芯片组 在数据中心网络市场获得良好反响[2] - 新一代2U机架式全闪存存储控制器采用AMD PYC Embedded 9004系列处理器 满足高性能企业应用需求[2] - 800G系列网络交换机(包括DS5000和D4100)针对AI/ML和大数据分析优化 支持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3] - ES1500交换机专为边缘AI部署设计 适用于智能园区、医疗和工业场景[3] 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为捷普(JBL)和伟创力(FLEX)[4] - 捷普获得资本设备和AI云数据中心需求支撑 宣布5亿美元投资扩建美国东南部生产基地[5] - 伟创力重点布局工业AI和机器人领域 通过收购JetCool增强数据中心散热解决方案[6] 财务表现 - 股价过去一年上涨167.5% 远超行业96.4%的涨幅[7][8] - 远期市盈率达27.89倍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9] - 2025年和2026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测在过去60天内保持稳定(Q1:1.23美元 Q2:1.29美元 全年:5.05-6.07美元)[11][12]
赴港IPO,潮汕女首富的“去代工化”突围战
搜狐财经· 2025-07-07 09:40
公司发展历程 -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员工成长为潮汕女首富,身家615亿[5] - 1999年收购立讯有限公司开始创业,坚持自建实验室攻克精密连接器技术[7] - 2010年登陆A股,当年富士康营收占比45.38%,开始布局"去单一化"[7] - 2011年5.8亿收购昆山联滔打入苹果供应链,2016年收购美特科技切入声学模组领域[7] - 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营收2240亿,新业务占比提升至15%[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10] - 扣非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14.81%[10] - 总资产2238.28亿元,同比增长38.17%[10] - 2024年毛利率10.41%,较2023年下滑1.17个百分点[9] 港股上市战略 - 计划融资超10亿美元用于印度AirPods生产线建设[8] - 港股国际化融资能力可对冲汇率风险,外销收入占比87.6%[8] - 港股灵活股权激励工具有助于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海外研发团队已超2000人[8][9] - 港股市场对全球化制造业企业更具包容性,估值修复空间可观[9] 业务布局 - 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5.12%,同比增长43%,计划通过收购德国企业提升技术[11] - 通信设备业务占比6.83%,研发费用135亿元中30%投向通信领域[12]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70.74%,计划2025年将20%产能转移至境外[12] - 国内深化与华为、小米合作,2024年内销收入同比增长18%[12] 行业地位 - 被称为"果链一哥",与蓝思科技、歌尔并称"果链三巨头"[8] - 2025年动态市盈率约18倍,低于海外科技制造企业[9] - 正在从代工向智造转型,代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链主"跃迁[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