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

搜索文档
中关村综保区保税研发政策为仪器企业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仪器信息网· 2025-07-07 15:36
中关村综保区核心优势 - 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保区,具备保税研发政策优势,在省钱、省事、省时三方面显著降低企业成本[1] - 地处北京海淀核心地段,毗邻华为北京研究所、龙芯中科(车程18分钟)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科研资源与人才密集[2] - 首批十余家高科技企业已入驻,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为仪器行业奠定基础[2] 降本增效三大优势 省钱 - 进口研发设备免征关税(平均税率7%),例如美国液相色谱仪在区外总成本503万元(含403万元税费),区内仅需支付100万元设备款[3] - 进口试剂耗材保税、国产办公设备入区退税,综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30%以上[3] 省事 - 推出"免医疗器械证"等资质豁免政策,简化研发环节审批[4] - 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海关、税务等多部门资源,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4] 省时 - 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货物入区可集中申报[5] - 免税申报周期从区外1-2个月压缩至最快10个工作日[5] 硬件与配套服务 - 楼宇载体层高、承重等条件优于普通写字楼,适配大型精密仪器安装需求[6] - 园区完成大环评,企业可同步办理环评与注册手续[6] - 设立公共库房、特殊物品查验平台,筹备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以降低研发成本[8] 受益企业类型 仪器设备类企业 - 保税研发降低自身成本,同时通过保税展示功能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研发+展示+交易"商业闭环[9] "两头在外"型企业 - 利用"入区退税、出区免税"政策缩短资金周转,集中申报提升进出口效率[10] 外资准入类企业 - 为电信增值、干细胞研究等外资限制领域提供政策突破口,助力外资研发中心设立[11] 行业影响 - "保税研发"成为中关村综保区创新引擎,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仪器行业高质量发展[11]
销售研发谁赚的多?国产仪器上市公司员工薪酬榜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14:01
行业概况 - 仪器行业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重要性愈发凸显 [2] - 薪酬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核心要素,直接关乎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2] - 以国内50家上市仪器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研发与销售员工薪酬情况 [2] 研发薪酬分析 - 2024年度上市仪器公司研发人员平均年薪为23.29万元,同比2023年增长2.64% [3] - 迈瑞医疗以50.51万元/年的研发人均薪酬位居榜首,普源精电、美亚光电、联影医疗、钢研纳克紧随其后 [3] - 榜单尾部企业研发人均薪酬仅为10万元/年,与头部差距高达数倍 [3] - 薪酬差距可能导致研发人才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加剧行业竞争不平衡 [4] 研发薪酬TOP30榜单 - 迈瑞医疗50.51万元/年、普源精电42.39万元/年、美亚光电42.07万元/年、联影医疗38.39万元/年、钢研纳克36.88万元/年位居前五 [5][6] - 榜单第30名多浦乐研发人均薪酬为19.25万元/年 [6] 销售薪酬分析 - 2024年度上市仪器公司销售人员平均年薪达33.40万元,同比2023年增长3.66%,增速高于研发人员 [9] - 迈瑞医疗、美亚光电、必创科技、康斯特、联影医疗分别以72.96万元/年、59.08万元/年、58.81万元/年、57.14万元/年、51.30万元/年位居销售薪酬前五 [9] - 仪器行业销售人员薪酬普遍较高,与产品价格高、技术含量大、销售难度高相关 [10] 销售薪酬TOP30榜单 - 迈瑞医疗72.96万元/年、美亚光电59.08万元/年、必创科技58.82万元/年、康斯特57.14万元/年、联影医疗51.30万元/年位居前五 [11][12] - 榜单第29名理邦仪器销售人均薪酬为27.58万元/年 [12] 行业启示 - 高薪酬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表现出色,形成人才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4] - 薪酬较低的企业可能面临人才流失、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挑战 [14] - 企业需优化薪酬结构,提高人才竞争力,同时注重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 [14] - 未来研发与销售人才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企业需通过薪酬激励等手段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 [15]
敲钟!我国仪器赛道上市公司+1
仪器信息网· 2025-05-16 13:34
公司上市表现 - 汉邦科技于5月16日登陆科创板,首发价格22.77元/股,开盘大涨115%,市值超43亿元[1]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专注于色谱技术领域,历经26年发展,已成为行业标杆,在生物制药领域提供复杂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支持[6] - 色谱技术起源于1906年,广泛应用于兴奋剂检测、食品安全分析和生物制药等领域,行业快速发展[4] - 公司创始人张大兵1993年进入色谱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打破进口依赖,推动国产替代[6] 人才战略与团队建设 - 公司构建了由7名博士、40多名硕士组成的高端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和行业平台吸引人才[9] - 采取"筑巢引凤"策略,在苏北三线城市成功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如直接任命李胜迎博士为执行总经理[9] - 注重企业文化营造,提供成长空间和归属感,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11]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采用"一心两核多用"创新理念:以色谱柱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聚焦色谱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12][14] - 实现从克级到千克级的线性放大技术突破,在抗体、疫苗等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取得进展[14] - 完成多个国家级项目,如《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研制与应用开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5] - 拥有200多项知识产权,包括国内外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7] 荣誉资质与行业认可 - 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19] - 江苏省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公司,对其发展成绩给予肯定[2]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拓展 - 产品服务覆盖全球2000多家客户,包括德国、瑞士、法国等欧美市场及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市场[21] - 2023年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全球化战略桥头堡[23] - 推行"国际布局网络化、国际产品通用化、国际服务定制化"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