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柱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色谱行业发展全景分析:大量的市场需求促使色谱技术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6 09:33
色谱行业概述 - 色谱技术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利用溶质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差异实现分离,主要包括分析色谱技术和工业纯化技术两大类 [2] - 色谱柱是高效液相分离系统的核心环节,下游应用涵盖生物制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及石油化工等领域 [1][5] - 生物制药是推动全球色谱柱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 [1][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色谱产业规模259.68亿元,其中色谱柱20.53亿元,色谱仪110.29亿元,色谱介质128.86亿元 [1][8] - 预计2025年中国色谱产业规模将达287.48亿元,色谱柱22.83亿元,色谱仪118.68亿元,色谱介质145.97亿元 [1][8] - 2024年全球色谱柱市场规模31.69亿美元,色谱介质75.28亿美元,预计2025年分别增至33.96亿美元和81.57亿美元 [5] 区域分布特征 - 2024年中国色谱产品需求区域占比:华东38.50%,华北12.63%,中南27.09%,西部17.01% [1][10] - 预计2025年区域占比变化:华东38.42%,华北17.07%,中南27.16%,西部17.07% [1][10] - 全球色谱柱消费市场集中在北美(37.27%)、欧洲和亚太地区 [5]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科学仪器自主化,从研发资金到市场准入提供全方位支持 [8] - 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及监管标准升级催生对高效色谱技术的需求 [8] - "绿色健康消费"观念普及推动植物提取物需求,促进色谱技术发展 [7] 行业竞争格局 - 医药行业增速放缓促使药企寻求本土优质产品替代进口,国产化趋势加强 [17] - 主要国际厂商包括赛默飞世尔、安捷伦、TOSOH、沃特世等 [19] - 国内代表性企业有纳微科技、赛分科技、汉邦科技等 [19] 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色谱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中科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率先开展研究 [14] - 1963年北京分析仪器厂与化工研究院联合研制出中国首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SP-02 [14] 未来发展趋势 - 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催生新的色谱应用场景 [20] - 国内企业逐步具备生产一流层析介质能力,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20] - 色谱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展 [20]
赛分科技20250715
2025-07-16 08: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制药、色谱技术行业 - 公司:赛分科技 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现状与潜力 - 国内晨曦填料国产化率低,市占率大概率低于 20%,海外市场空间是国内数倍,公司 2024 年海外晨曦填料业务收入不到 1000 万元,未来增长潜力大[4] - 国内色谱柱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据,2025 年贸易摩擦使国产替代需求迫切,替代空间大;公司在美国市场相对成熟[4] - 国内层析填料市场规模约六七十亿元,国产产品市占率不到 20%,海外市场规模约 300 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11] - 全球色谱柱产量约 450 万根,中国 2025 年预计产量 22.9 万根,公司销量占比低但未来增长空间大[2][13]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工业层析填料和色谱柱业务。2024 年工业层析填料收入约 1.87 亿元,注册临床阶段和商业化项目变更贡献 85%;色谱柱业务收入 1.24 亿元,美国市场贡献约 7000 万元[2][8] - 工业纯化板块是收入增长主要来源,2020 和 2021 年增速超 100%,2024 年三期及商业化收入达 1.68 亿元,占层析填料总收入 85%[2][12] - 公司色谱柱产品成熟,有超 1000 种细分产品,下游客户超 5000 家,通过赛默飞、VWR 等电商平台销售[13] 产能与发展规划 - 扬州一期 2021 年投产,产能 2.5 万升,二期建设中,新增 20 万升产能,总体产能达一期 10 倍,二期投产后将减少琼脂糖微球外购[15] - 预计 2025 - 2027 年层析介质海内外收入增速分别为 30%、28%和 26%,分析色谱柱业务总体增速分别为 10%、9%和 8.4%,毛利率将保持平稳或略有上升[3][16] 技术应用 - 色谱技术主要用液相色谱进行物质分离,由基球、表面修饰及功能基团决定性能,软胶、硬胶、硅胶用于不同领域,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全链条[9][10] 客户合作 - 层析填料领域与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甘李药业等合作;分析色谱柱方面与汇中医疗合作[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创始人黄博士是实际控制人和研发总负责人,实行高管责任制,黄博士负责整体研发工作[7] - 公司 2002 年在美国以色谱柱业务起家,为安捷伦和沃特世等提供 OEM 产品;2009 年在苏州成立苏州赛芬开始研发晨曦填料;2015 年实现胰岛素商业化项目;2017 年在扬州建设生产基地;2025 年初 IPO 募资 1.6 亿元用于扬州二期建设;2024 年成立赛分生科并发力海外晨曦填料业务[5][6] - 不同药物使用不同种类层析填料,全球范围内亲和填料占 50%市场份额,离子交换占 29%,两者合计占 80%[11]
敲钟!我国仪器赛道上市公司+1
仪器信息网· 2025-05-16 13:34
公司上市表现 - 汉邦科技于5月16日登陆科创板,首发价格22.77元/股,开盘大涨115%,市值超43亿元[1]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专注于色谱技术领域,历经26年发展,已成为行业标杆,在生物制药领域提供复杂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支持[6] - 色谱技术起源于1906年,广泛应用于兴奋剂检测、食品安全分析和生物制药等领域,行业快速发展[4] - 公司创始人张大兵1993年进入色谱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打破进口依赖,推动国产替代[6] 人才战略与团队建设 - 公司构建了由7名博士、40多名硕士组成的高端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和行业平台吸引人才[9] - 采取"筑巢引凤"策略,在苏北三线城市成功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如直接任命李胜迎博士为执行总经理[9] - 注重企业文化营造,提供成长空间和归属感,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11]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采用"一心两核多用"创新理念:以色谱柱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聚焦色谱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12][14] - 实现从克级到千克级的线性放大技术突破,在抗体、疫苗等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取得进展[14] - 完成多个国家级项目,如《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研制与应用开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5] - 拥有200多项知识产权,包括国内外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7] 荣誉资质与行业认可 - 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19] - 江苏省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公司,对其发展成绩给予肯定[2]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拓展 - 产品服务覆盖全球2000多家客户,包括德国、瑞士、法国等欧美市场及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市场[21] - 2023年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全球化战略桥头堡[23] - 推行"国际布局网络化、国际产品通用化、国际服务定制化"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21][23]
汉邦科技张大兵:打造国际色谱行业第一品牌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02:25
公司发展历程 - 汉邦科技成立于1998年,最初从事色谱系列耗材代理销售和生产 [4] - 2005年推出首台自主研发的DAC150动态轴向压缩柱,2012年自主研发产品收入首次超过代理产品 [4] - 2024年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内生产级小分子液相色谱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 [5] - 2024年5月在科创板挂牌,成为科创板液相色谱装备第一股 [3] 核心技术能力 - 掌握"一心两核多用"色谱技术,聚焦色谱系统集成和色谱应用两大核心技术 [3] - 突破色谱线性放大等分离纯化技术难题,实现样品从克级到千克级的分离纯化线性放大 [5] - 研发团队包括5名核心技术人员和136名研发人员,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稳定团队 [5] - 重点攻关色谱系统耐压、流体分配、密封和匀浆技术,开发流量智能控制算法 [9] 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主要产品线包括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和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 [7]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2亿元、6.19亿元和6.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55.96万元、5149.75万元和7933.82万元 [7] - 下游客户包括恒瑞医药、甘李药业等国内药企及德国、印度等海外制药设备商 [6] - 预计2026年国内实验室液相色谱市场规模将达到36亿元 [8] 战略规划与募投项目 - IPO募投项目包括年产1000台液相色谱装备生产项目(1.93亿元)、色谱分离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81亿元)和年产2000台实验室色谱仪器生产项目(2.25亿元) [8] - 未来将推出更高吸附选择性的色谱填料材料,全面提升分离纯化效率 [9] - 目标推动国产色谱装备从替代迈向引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9] 行业应用与竞争优势 - 制备色谱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成为高纯药物生产必要手段 [6] - 2015版药典要求药物杂质表观含量小于0.1%,推动制药企业对高纯度分离纯化技术的需求 [6] - 在GLP-1类药物领域形成独特技术壁垒,提供从设备到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 [7] - 通过定制化设计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生产成本,储备多代工艺迭代版本 [7]
纳微科技: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报告新机遇下看好利润拐点-20250508
浙商证券· 2025-05-08 21: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纳微科技在新机遇下迎来利润拐点,其高盈利持续,利润弹性或逐步释放,经营质量也有望持续优化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能力 - 2024 年公司毛利率 70.22%,同比降 7.85pct,核心产品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毛利率 81.56%,同比略降 2.39pct,主要受福立仪器并表影响;公司前期高研发投入有新品储备,核心原料微球自产能力凸显,看好核心产品毛利率维持高水平 [2] - 2024 年公司三费受福立仪器并表和股份支付费用影响表观增长较大,2025 年后部分影响因素消除,规模效应体现,看好利润端弹性释放 [2] 经营质量分析 - 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33 亿元,同比增 5.99%;2025 年一季度为 -530.26 万元,同比变化大,系支付员工年度绩效奖金和采购备货所致 [3] - 2024 年公司应收周转天数 117 天,同比缩短约 14 天,2025 年一季度为 145 天,同比延长约 13 天,波动或与账期更长的仪器产品占比增长有关;基于围绕优质大客户拓展战略推进,看好经营质量持续优化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前次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 9.66/11.74/14.31 亿元,同比增长 23.44%/21.59%/21.87%;归母净利润 1.39/1.86/2.42 亿元,同比增长 68.00%/33.87%/30.05%,对应 EPS 为 0.34/0.46/0.60 元/股,2025 年 5 月 8 日收盘价对应 2025 年 PE 为 66 倍 [4] 业绩表现 - 2024 年公司收入 7.82 亿元,YOY + 33.33%;归母净利润 8284.34 万元,YOY + 20.82%;扣非归母净利润 6587.37 万元,YOY + 108.55% [9]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1.89 亿元,同比增 22.39%;归母净利润 2921.54 万元,同比增 72.98%;扣非归母净利润 2507.61 万元,同比增 85.28% [9] 成长性 - 公司过去高研发投入完成产品力储备,围绕色谱填料搭建“产品 + 服务”平台,看好抓住国产替代机遇,2025 年迎来增长拐点 [9] - 2025 年第一季度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营收约 1.1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约 10.62%,延续增长修复趋势;伴随战略客户临床管线推进和国产替代商业化变更提速,看好填料业务持续加速 [9] - 其他业务方面,液相色谱仪器新品放量及赛谱仪器 + 耗材销售策略升级,看好仪器、色谱柱等板块协同增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