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意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一粒米的“新”意
新华网· 2025-07-14 09:55
新华社沈阳7月13日电(记者高爽)"妈妈,稻田画上的颜色是染上去的吗?"盛夏,站在"稻梦空间"景区27米高的观景台上,清凉的风吹过,一名 孩童指着以一大朵牡丹花为主体的巨幅稻田画《国色山河》向身旁的妈妈发问。 "小朋友,颜色不是染上去的,是水稻叶片的颜色不同。""稻梦空间"景区稻田画技术部部长朱丽华讲解道,"为了让画色彩更鲜明,我们会穿插栽 种绿色、紫色、黄色、白色、橙色等7种叶片颜色的水稻。邀请你明年春天来体验一下水稻插秧,亲手摸摸、亲眼看看叶片颜色各异的稻苗。" 暑期来临,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稻梦空间"景区迎来大批游客。乘坐小火车驶入稻田画观赏美景、体验测量稻株高度为其拔草……其中 最吸引人的项目,莫过于登上观景台欣赏稻田画。 稻田画《国色山河》。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8日拍摄的"稻梦空间"景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在"稻梦空间",一粒米可以是稻田画中的一抹金黄,可以是农家饭馆餐桌上的一份米皮、一碗米线、一块米饼,还可以是游客品尝过后买回家的 稻米……从填饱肚子的粮食到承载创意的载体,"稻梦空间"的实践,让一粒米变成文化符号、生态坐标,和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4月初,我们选取抗倒伏的彩 ...
从插秧到“出圈” 一粒米长出产业链(人民网)
人民网· 2025-06-25 16:53
公司经营 - 公司运营1500亩稻田,其中92亩用于"国色山河-牡丹"主题稻田画创作,插秧需20余天完成[1] - 公司采用专业插秧队进行作业,种植十余种彩色秧苗,部分彩稻单收留种,多数作为粮食收割[1] - 公司开发2800米全国最长稻田小火车专线,提前展示"历史典故-夸父逐日"等主题稻田画轮廓[2] - 公司设有稻梦水城、生态采摘、生产队大食堂等体验区,并筹备泥地龙舟赛等民俗活动[4] - 公司采用"稻鸭共生""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五月投放蟹苗,秋季与水稻同步丰收[4] 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米制咖啡、彩稻米冰糕等"稻田文创"新品,尚未正式上市已成为游客试吃热点[3] - 公司通过彩色秧苗创作"深度探索-DeepSeek"等主题稻田画,成熟期将形成巨幅大地艺术[2] 市场表现 - 园区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因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取景成为文化符号[1] - 农产品衍生品销售占比从2022年15%提升至2024年30%,体现"地标+文旅"带货能力[3] - 清水大米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2023年9月宣传活动后单价上涨1元/斤[3] 发展战略 - 公司构建水稻种植、加工、销售、科普、旅游全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3] - 未来将持续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深化农文旅融合,开发更多文创产品[5] - 计划通过"地理标志+"模式实现"地标赋能文旅、文旅反哺地标"的良性循环[5] 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科技赋能将传统农业与文化创意、乡村旅游深度融合[3] - 项目成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实现从"一粒米"到"一片产业"的裂变[5] - 锡伯族文化与稻田画结合,推动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