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从梯度转移到生态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撬动产业"双向价值跃迁"
证券时报· 2025-10-27 06:48
产业转移的战略定位与政策背景 - 产业转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 - 工信部等十部门于2022年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质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2] - 2025年已举办六场由工信部牵头的产业转移对接活动,覆盖湖南、四川、内蒙古、江西、广西、海南等多省区,是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重要实践[1][2] 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与特征 - 产业转移突破“东部研发、西部制造”单一模式,形成特色产业与区域禀赋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趋势[1][3] - 转移行业高度契合国家重点产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3] - 产业转移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协同”特征,例如海南活动签约110个项目,涉及央企、上市公司及专精特新企业[3] 重点区域承接案例与产业方向 - 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产业基础与营商环境优势,在儋州落地10个新材料、新能源及数字经济标志性项目,文昌围绕航天领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额16亿元[3] - 四川依托丰富的钒、钛、锂、稀土矿产资源及风光能源,承接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绿色低碳产业[3] - 广西通过园区机制打造定制化承接载体,并凭借衔接东盟市场优势,吸引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形成“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路径[4] 产业转移的宏观效应与市场建设 - 产业转移促进各地区比较优势发挥,形成区域合力分工和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西部地区从“被动承接”向“主动转移”转变[4] - 对于承接地区如江西省,通过承接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农业大省向中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转型[4] - 产业转移通过完善协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消除要素流动隐形壁垒,加速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服务市场的形成,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抓手[5]
从梯度转移到生态共建 全国统一大市场撬动产业“双向价值跃迁”
证券时报· 2025-10-27 06:40
产业转移战略与政策背景 - 产业转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 2022年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质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 [2] - 2025年工信部牵头组织了六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覆盖湖南、四川、内蒙古、江西、广西、海南等多省区,作为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重要实践 [1][2] 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与特征 - 产业转移突破“东部输出研发、西部承接制造”单一模式,形成特色产业与区域禀赋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趋势 [1][3] - 产业转移呈现多领域、多层次特征,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等国家重点产业 [3] - 转移项目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协同”特征,例如海南活动签约110个项目,涵盖央企、上市公司及专精特新企业 [3] 重点区域承接案例与产业方向 - 海南儋州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及数字经济,落地10个标志性项目;文昌依托航天产业优势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额16亿元 [3] - 四川凭借丰富的钒、钛、锂、稀土矿产资源及风光能源,为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和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发展沃土 [4] - 广西通过园区机制打造定制化承接载体,并凭借衔接东盟市场优势,吸引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形成“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路径 [4] 产业转移的成效与深层影响 - 产业转移促进各地区比较优势发挥,形成区域合力分工和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例如江西实现从农业大省向中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转型 [5] - 产业转移推动要素流通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完善协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消除要素流动的隐形壁垒 [5] - 产业转移促进生产力空间重构和发展动能升级,推动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