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

搜索文档
广州南沙万顷沙镇“湾区智造”产业推介会深圳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7-26 16:11
湾区智造产业推介会深圳专场活动 - 活动由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人民政府主办 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 主题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智造新高地 [1] - 深度聚焦半导体 人工智能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推介"空间+政策+服务"三位一体的专属承载方案 解决深圳企业产能扩张空间痛点 [1] 万顷沙镇产业发展优势 - 区位优势 产业载体 科创资源 政策红利四大维度系统推介 [1] - 依托"南沙金融30条" "万顷沙先进制造业强镇六条"等政策赋能产业 [1] - 提供超万亩可连片开发的产业空间 打造"低成本 高效率 全链条"产业转移解决方案 [1] 南沙区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南沙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全面介绍区域发展规划 配套设施 产业扶持措施 [2] - "南沙金融30条"从投融资便利 绿色金融支持 产业基金赋能等多维度明晰政策落地路径 [2] - 2家高成长性制造业企业进行路演 项目方向与万顷沙新材料产业集群高度契合 [2] 万顷沙镇产业空间规划 - 联动数字谷和集成电路产业园 推动打造22平方公里"黄金内湾"智造产业集聚空间 [3] - 重点招引第三代半导体应用及设备 材料及先进制造业企业 [3] - 建立与深圳 东莞等城市创投机构常态化联络机制 探索广深双城要素联动综合服务平台 [3]
滚动丨广东9市公布经济“半年报”,梅州、肇庆、湛江、惠州、潮州增速超5%
南方农村报· 2025-07-25 18:32
广东9市经济半年报核心数据 - 梅州上半年GDP达720.59亿元,实际增速5.7%,超过预期目标(5%)[4] - 肇庆、惠州、湛江、潮州实际增速均超5%,其中肇庆5.2%,其余三市5.1%[5] - 东莞、清远实际增速均为4.8%,超过全省增速(4.2%)[6] - 阳江、揭阳实际增速分别为3.5%、3.4%,低于全省水平[7] 梅州经济表现 - 第二产业增加值226.1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93.23亿元增长5.6%[10][1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制造业增长8.1%[13]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14] - 10个省级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合计增长16.2%,梅县园区增长41.0%[15][16] 肇庆经济表现 - GDP达1358.01亿元,增速5.2%[20]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新入库企业增加值增长116.9%[25][26]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0%[27][28] 惠州经济表现 - GDP达2910.06亿元,增速5.1%[32]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15.3%[33][34] - 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1.8%,高技术制造业占42.5%[35] 东莞经济表现 - GDP达6067.84亿元,增速4.8%[36]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9.1%[38] - 外贸进出口总额7492.8亿元,同比增长16.5%[39] 湛江经济表现 - GDP达1811.26亿元,增速5.1%[44]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9%[47][49] - 新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72.9亿元[49] 揭阳与阳江经济表现 - 揭阳GDP达1219.89亿元,增速3.4%,第二产业增速从2024年8.1%放缓至3.6%[50][52] - 阳江GDP达768.02亿元,增速3.5%,制造业增长8.4%但电力等行业下降8.5%[54][59]
产业转移应梯度有序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04
产业转移规模与成果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促成签约项目296个,签约金额2173亿元 [1] 产业梯度转移的核心概念 - 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尊重发展规律和资源配置 [1] - 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缺乏技术和人才 [1] - 梯度转移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中等型再向技术密集型逐步升级 [1] 梯度有序转移的优势 -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富余地区转移降低用工成本,资源依赖型产业向资源富集区集聚减少运输成本 [2] - 降低产业转移风险,避免高端产业直接转移到低梯度地区导致基础设施和劳动力技能不匹配 [2] - 避免区域同质化竞争,防止低端制造业扎堆承接引发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2] 产业升级的连贯性 - 转出地腾退资源投向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承接地区通过中间梯度产业积累技术经验和人才 [3] - 转出地保留核心技术和高端环节,承接地明确承接方向并完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配套 [3] 产业转移的双赢效果 - 转出地聚焦新突破,承接地培育新动能,优化全国产业布局 [4]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开幕 李乐成陈刚致辞 韦韬主持
广西日报· 2025-07-21 09:13
活动概况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开幕 主题为"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 [1][3]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与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致辞 自治区主席韦韬主持开幕式 [3] - 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举办 14个省区市工信部门及多家企业代表参与 [7][8]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国家层面强调优化生产力布局 推动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4] - 广西定位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 重点承接产业转移并构建中国-东盟产业链 [5] - 广西提出发挥沿边临港优势 链接中国14亿与东盟7亿人口市场 [6] 产业合作成果 - 活动促成296个签约项目 总金额达2173亿元 其中开幕式现场签约30个项目(495亿元) [7] - 合作领域覆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44个项目198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特色轻工等 [7] - 粤桂产业协作、AI+制造、重点园区建设等专题达成合作 [7] 技术创新方向 - 浪潮集团等企业参与交流 重点探讨AI与制造业融合 [7] - 广西计划打造中国-东盟AI国际合作高地 推动关键金属产业升级 [7] - 提出以AI革命开拓产业新蓝海 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 [6][7] 区域发展优势 - 广西具备独特区位(毗邻东盟)、丰富资源、生态及园区基础设施优势 [4][5] - 已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和园区提速计划 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 [4] - 前两届活动成果显著 形成"产业林"效应 [5]
造船的战争:一个产业的艰险远航
远川研究所· 2025-07-17 21:22
美国造船业现状 - 特朗普指出美国造船能力显著下降 过去几乎一天能造一艘船 现在造一艘船却成了一件大事 [1] - 美国海军报告显示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倍以上 70%的新增船舶订单流向中国造船厂 [1] - 2024年美国在全球商用造船市场份额仅0.1% 造船数量仅比蒙古多5艘 [2] 全球造船业格局 - 2024年中国商用造船业交付全球53%的订单 韩国占29.1% 日本占13.1% [2] - 造船业呈现高度东亚化特征 战后东亚三国经历产业转移与升级 形成当前竞争格局 [2] 中国造船业表现 - 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新增船舶订单占比达70% [1] - 沪东中华造船厂实现每2个月交付一艘LNG船的高效率 [8] - 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2021-2038) 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上行期 [5][12] 行业发展趋势 - 船舶制造行业复苏迹象明显 本轮复苏被认为刚刚开始 [13] - LNG船等高端船型成为竞争焦点 被喻为"皇冠上的明珠" [1] - 中国船舶工业经历战略大转折 从寒冬中逐步崛起 [9][14]
临沂(京津冀)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22个项目
新京报· 2025-07-16 22:45
招商引资成果 - 临沂市在北京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现场签约22个项目,涵盖新能源、现代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 [1] - 近年来面向京津冀招引落地项目485个,设立人才飞地7处,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城市创新能力"双百强" [2] 经济发展基础 - 临沂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2022年生产总值6556亿元,居全国地级市第21位 [2] - 地处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地带,交通便利,京沪二线建成后到北京、上海仅需2.5小时 [2] 物流与商贸优势 - 拥有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专业批发市场136处,年交易额全国地级市第1 [3] - 物流成本低于全国平均30%,2022年商城物流总额过万亿,快递业务量列北方第2城 [3] - 作为北方最大电商基地,发展电商园区60处、网商21万家,2022年网络零售额825亿元 [3] 工业发展现状 - 聚力打造13条标志性产业链,包括高端板材、绿色智能家居、新能源商用车、生物制造等 [4] - 2022年工业总产值868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4907家,105种产品产值或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3 [4] 营商环境政策 - 市场主体154万户(山东第2),民营经济贡献全市90%以上营收、税收和就业 [5] - 配套产业基金107只、规模500亿元,设立山东首家市级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5] - 政务审批全流程网办,项目签约即入场、拿地即开工,获中国营商环境执行力奖 [5] 城市品牌建设 - 在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中位居全国第3名 [5] - 将举办第三届国际采购商大会和第二届临商大会,加强全球招商 [3][5]
临沂加快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22个项目在京签约
第一财经· 2025-07-16 15:38
临沂(京津冀)招商推介会 - 临沂举办京津冀招商推介会 集中签约22个项目 涵盖新能源 现代医药 高端装备等产业 [1] - 签约项目将加速临沂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 推动产业升级 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5] - 推介会由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 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3][5] 临沂经济与产业基础 - 临沂2023年生产总值6556亿元 全国地级市排名第21位 拥有万亿级商贸物流规模 [5] - 制造业实力突出 拥有38个工业大类 规上工业企业4903家(山东省第2) 2023年工业产值8688亿元 [5] - 培育13条标志性产业链 包括高端工程装备 新能源商用车等 食品 钢铁 木业3个产业达千亿级 [5] - 生物医药入选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智能农机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5] 招商引资成果与案例 - 近年来临沂招引京津冀落地项目485个 总投资1700亿元 [5] - 中化化肥与沂河新区签约年产10万吨高端生物有机肥项目 契合精细化工产业链升级方向 [6] - 先正达集团中国表示将深化合作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6] 文旅产业发展 - 文旅产业规模达千亿级 "国秀琅琊"等产品持续出圈 [6] - 7月上旬刀郎演唱会吸引12万观众 带动综合消费4.6亿元 [6] - 文旅产业目标为"一亿人次 千亿产业"规模 [6] 营商环境政策 - 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8条 金融惠企10条 人才发展10条 打造"欢迎光临·沂事无忧"品牌 [1] - 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实现全程网办 跨域通办 项目签约即入场 拿地即开工 [1] - 设立"企业家日""亲清会客厅"等机制 强化企业服务 [1]
撤县并省,猛砸铁饭碗:越南为何这么急?
虎嗅APP· 2025-07-16 08:05
越南行政区划改革 - 越南全国63个省市精简为34个省级单位,628个县级行政机构被整体撤销,1万多个乡级单位合并为3321个 [3][6][10] - 行政体系从"省-县-乡"三级制变为"省-乡"两级制,改革后省级单位数量与中国相同(34个) [6][17] - 采用"留名不留驻"策略:两省合并后保留一省名称但省会设在另一省,如老街省与安沛省合并后省会设在安沛 [20][21] 改革影响与目标 - 短期裁撤近10万个编制,长期影响25万个行政事业编制(占原有250万公务员的4%-10%) [11] - 预计2026-2030年节省190万亿越南盾(约500亿人民币)财政支出 [11] - 官方称改革旨在"超越地方情结",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 [21] 越南经济背景与改革动因 -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52%,创15年新高 [23] - 胡志明市GDP达697亿美元(约5000亿人民币),占全国15% [18] - 目标2030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2045年跻身高收入国家 [24][25] - 面临全球化红利消退、人口红利窗口期仅剩10余年等挑战 [26][27] - 2024年同步推出废除计划生育、15年免费教育等配套政策 [28] 国际比较与产业挑战 - 省级改革后体系类似中国"市-乡"结构,但保留6个直辖市(如河内、胡志明市) [9][17] - 正规划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铁,借鉴中国京沪高铁经验 [19] - 人工智能革命可能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倒逼行政效率提升 [29]
长三角客商湖南新晃签约34.52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00:40
招商签约成果 - 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举行招商推介会 现场集中签约9个重点项目 金额达34.52亿元 [1] - 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 精细化工 新材料 特质农业等产业 [1] - 80余位长三角等地客商代表参与 推动湘黔两省边界协作精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1] 区域战略定位 - 新晃县地处国家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交汇点 是湖南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前沿阵地 [1] - 深化与贵州大龙经开区合作 共建湘黔大新经济协作示范园 打造东西部资源高效流动通道 [1] - 大龙经济开发区作为贵州省东联发展战略支撑 积极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 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 [1] 产业体系布局 - 新晃培育一主两特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精细化工及新金属材料产业为主导 以黄精 黄牛精深加工为特色 [2] - 加速推进省级化工园区 50万吨高碳铬铁加工基地及特色文化产业园等核心平台建设 [2] - 依托中国生态黄精之乡 中国湘西黄牛之乡 中国钡都等国家级品牌强化产业竞争力 [2] 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 - 新晃港深度融入怀化国际陆港体系 构建一次报关 全程无忧高效物流网络 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 - 推行一站办结政务服务 保姆式全程服务 对重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专班护航 [2] - 深化校地企协同创新机制 推动人才 技术等要素集聚 促进上下游产能联动与资源共享 [2] 区域协作进展 - 沪昆产业走廊湘黔段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区域协作发展进入加速融合新阶段 [2] - 新晃成功获批湖南省级化工园区 打造怀化国际陆港·新晃港 连接广阔西南市场 [1][2]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企业实践
36氪· 2025-07-11 09:41
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 - 新型工业化以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支撑,推动制造业向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核心特征包括自主创新、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内外循环 [4] -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速演进,为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和质量注入动力,但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对中小企业构成挑战 [5] -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财政补贴(如技术改造补助)、税收优惠(如税费减免)、金融支持(如低息贷款)为企业转型提供保障 [6] 专精特新企业路径 - 专精特新企业需具备专业化(细分市场优势)、精细化(工艺与管理)、特色化(产品独特性)、新颖化(技术创新)特征 [10] - 优势包括技术领先性、差异化产品竞争力、政府背书提升品牌声誉,并可获得20万—200万元奖补、500万—2000万元无息贷款等10类政策支持 [11][12] - 成长要点聚焦制造业薄弱环节(如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服务大企业供应链、加大创新投入、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 [13] 数字化转型策略 - 数字技术(如AI、区块链)驱动产业变革,赋能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如远程运维、柔性制造)、供应链重组 [14] - 转型方向以数据为核心构建数字工厂,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资源优化,目标涵盖业务(价值链数字化)、技术(工业物联网架构)、组织(敏捷团队)三层面 [15][16] - 实施路径分四阶段:诊断评估→顶层设计→行动落地→生态构建(链接上下游协同) [17] 跨界创新与产业转移 - 跨界创新需建立跨行业合作、组建多功能团队,加大研发投入,领导者需具备"专、宽、高、远、筹"能力 [18] - 产业转移需评估政策、成本、市场等因素,通过新建或并购落地,配套市场调研、供应链重建、人才培训等计划 [19][20] 组织活力提升 - 企业文化需正向激励员工,领导层注重内部培养,通过股权激励等机制优化分配 [21] - 运营机制强调流程效率(如责任界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愿景建设增强员工归属感 [21] 核心观点总结 - 企业需融合专精特新、数字化、跨界创新等路径,把握政策与市场机遇,推动制造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