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电机
搜索文档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0月27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7 07:48
转自:新华财经 A股三季报扎堆披露。截至10月26日18时,A股共有1311家上市公司已披露三季报,773家上市公司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58.96%。从行业角度看,建筑材料、钢铁、电子、 有色金属、电力设备、非银金融、计算机、商贸零售等板块业绩增长明显。从分红角度看,截至目前, A股共有60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2025年三季度分红方案,42家公司每10股拟派发现金股利超过1元(含 税)。 近期A股市场在复杂环境中走出分化态势,市场在调整与重构中凸显出内在韧性。近日,公募机构密集 发布了最新策略展望,AI科技、顺周期、大盘蓝筹等配置方向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从资金供需两端 看,有机构表示,展望后市,股市的配置吸引力将进一步凸显。银行理财、保险等长期资金将长期向股 市迁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表示,两类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一是高股息蓝筹品种,二是高 景气成长股。 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密集披露,市场高度关注的外资机构调仓路线图浮出水面。记者梳理发现, 外资在今年第三季度展现出积极进取的姿态,其选股沿着业绩高增长、科技及高端制造、基本面反转三 大主线进行布局,在行业板块上集中于 ...
从梯度转移到生态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撬动产业"双向价值跃迁"
证券时报· 2025-10-27 06:48
产业转移的战略定位与政策背景 - 产业转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 - 工信部等十部门于2022年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质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2] - 2025年已举办六场由工信部牵头的产业转移对接活动,覆盖湖南、四川、内蒙古、江西、广西、海南等多省区,是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重要实践[1][2] 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与特征 - 产业转移突破“东部研发、西部制造”单一模式,形成特色产业与区域禀赋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趋势[1][3] - 转移行业高度契合国家重点产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3] - 产业转移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协同”特征,例如海南活动签约110个项目,涉及央企、上市公司及专精特新企业[3] 重点区域承接案例与产业方向 - 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产业基础与营商环境优势,在儋州落地10个新材料、新能源及数字经济标志性项目,文昌围绕航天领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额16亿元[3] - 四川依托丰富的钒、钛、锂、稀土矿产资源及风光能源,承接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绿色低碳产业[3] - 广西通过园区机制打造定制化承接载体,并凭借衔接东盟市场优势,吸引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形成“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路径[4] 产业转移的宏观效应与市场建设 - 产业转移促进各地区比较优势发挥,形成区域合力分工和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西部地区从“被动承接”向“主动转移”转变[4] - 对于承接地区如江西省,通过承接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农业大省向中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转型[4] - 产业转移通过完善协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消除要素流动隐形壁垒,加速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服务市场的形成,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抓手[5]
从梯度转移到生态共建 全国统一大市场撬动产业“双向价值跃迁”
证券时报· 2025-10-27 06:40
产业转移战略与政策背景 - 产业转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 2022年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质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 [2] - 2025年工信部牵头组织了六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覆盖湖南、四川、内蒙古、江西、广西、海南等多省区,作为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重要实践 [1][2] 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与特征 - 产业转移突破“东部输出研发、西部承接制造”单一模式,形成特色产业与区域禀赋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趋势 [1][3] - 产业转移呈现多领域、多层次特征,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等国家重点产业 [3] - 转移项目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协同”特征,例如海南活动签约110个项目,涵盖央企、上市公司及专精特新企业 [3] 重点区域承接案例与产业方向 - 海南儋州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及数字经济,落地10个标志性项目;文昌依托航天产业优势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额16亿元 [3] - 四川凭借丰富的钒、钛、锂、稀土矿产资源及风光能源,为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和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发展沃土 [4] - 广西通过园区机制打造定制化承接载体,并凭借衔接东盟市场优势,吸引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形成“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路径 [4] 产业转移的成效与深层影响 - 产业转移促进各地区比较优势发挥,形成区域合力分工和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例如江西实现从农业大省向中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转型 [5] - 产业转移推动要素流通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完善协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消除要素流动的隐形壁垒 [5] - 产业转移促进生产力空间重构和发展动能升级,推动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5]
从梯度转移到生态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撬动产业“双向价值跃迁”
证券时报· 2025-10-27 01:39
特色产业与区域禀赋 当上海远景能源、四川东方电气等在海南儋州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集群,当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在 内蒙古投建永磁电机产业基地,助力当地成为全球永磁技术创新策源地……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的背景下,这样的产业转移逐渐突破了"东部输出研发、西部承接制造"的单一模式,形成特色产业 与区域禀赋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趋势。 近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在海口举行,这是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 的第六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 在此之前,工信部已联合湖南、四川、内蒙古、江西、广西五省区,相继在长沙、成都、呼和浩特、南 昌、南宁举办了相关活动。这场贯穿全年、覆盖多区域、多领域的产业协作活动,既是对促进制造业有 序转移指导意见的重要实践,也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劲动 能。 产业转移成为 新型工业化"关键落子" 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 见》,提出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引导有意愿的优 质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序转移。 在随后的几 ...
2025第四届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江西赣县区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13 13:02
行业动态 - 2025第四届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举办 大会搭建了跨界交流合作创新的优质平台 对推动永磁电机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强调发展永磁电机产业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加速关键矿产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1]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表示该大会已成为促进永磁产业创新发展的品牌会议 将持续培育大会 搭建高水平学术与产业交流平台 [1] 区域产业布局 - 赣县区(赣州高新区)聚焦钨 钴镍锂 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链 打造了钨新材料及应用 锂电新能源材料及应用等特色产业集群 [2] - 该区域已落地10个国家级 16个省级科创平台 形成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龙头的"两院五中心"科创平台集群 [2] - 构建了集基础研究 技术开发 成果转化和检测检验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为永磁电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首批次”“首位次”项目落地开花
内蒙古日报· 2025-05-14 21:43
华宏稀土永磁材料项目 - 华宏年产1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正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加速建设 厂房生产车间主体框架结构维护和封装已完成 办公楼等配套工程已开工 计划8月完成车间建设及设备安装 10月试生产 [2] - 该项目是包头"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采用快干实干策略推进提质提效 [2] 稀土高新区重点项目布局 - 2023年稀土高新区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80个 其中新建项目54个占比67.5% 产业类项目67个占比84% [4] - 稀土磁材和永磁电机领域的"首批次""首位次"项目成为突出亮点 [4] 永磁电机产业动态 - 湖南引卓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多品类永磁电机项目设备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使用共享厂房 预计近期投产 年产值达3亿元 [4] - 宁波复能是全球首家铈磁体产业化企业 宁波招宝是烧结钕铁硼曳引电机磁钢单项冠军 中磁科技首创双合金工艺 [6] - 上海盘毂动力拥有全球轴向磁通电机最多专利 辽宁抚顺电机是全国最大矿用隔爆型电机生产商 湖南中资稀土是全国唯一同时生产内外转子永磁电机的企业 [6] 产业推进机制 - 稀土高新区建立"组长吹哨、部门报道"机制 通过包联领导+招商小组+责任部门+定期调度的四级联动体系 全周期保障项目落地 [6] - 实施定期通报和实地走访机制 重点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建设实施等环节的堵点问题 [6] 产业增长数据 - 2023年一季度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1% [7] - 政府开展"三在两找"专项工作 帮助金蒙汇磁、大地熊等企业获取订单 [7] 产业链延伸规划 - 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储备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项目 强化发展后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