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县域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超级县”崛起:昆山、江阴GDP破5000亿,义乌增速夺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2:46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千亿县"总数增至62个,GDP总量达10.6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3个,较2022年增加8个 [1][2] - 62个"千亿县"中昆山市(5380.2亿元)、江阴市(5126.1亿元)GDP突破5000亿,张家港市、晋江市、常熟市GDP超3000亿,10个县市GDP超2000亿 [2][7] - 准"千亿县"(GDP超900亿元)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近150个 [2] 百强县区域分布与经济表现 - 2025赛迪百强县中江苏省占25席(包揽前3名)、浙江省15席、山东省12席,三省合计占比超50% [1][3] - 百强县人均GDP均值14.4万元/人,江苏省百强县人均GDP领先该水平,湖北、福建接近,山东、浙江、湖南约13万元/人 [3] "超强县"核心数据 - 2024年7个"超强县"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GDP均超2000亿元 [5][7] - 昆山市(5380.2亿元)、江阴市(5126.1亿元)GDP超部分省会城市如乌鲁木齐、兰州 [1][7] - 7县合计GDP2.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2.8亿元,常住人口1272.7万人(城镇人口986.9万人) [8] - 义乌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万元领跑,昆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8.6亿元最高 [8] 县域经济贡献度 - "千亿县"以全国1.3%陆地面积、4.8%人口贡献全国7.8%GDP、6.3%财政收入、6.8%社零、7%进出口、10.3%规上企业 [2] - "超强县"以全国0.08%陆地面积、0.9%人口贡献全国1.9%GDP、1.6%财政收入、2%高新企业、2.6%规上企业、5.2%进出口 [8] 增长动能 - 2024年超七成"千亿县"GDP增速超全国水平,12县名义增速超10%,义乌市以21.8%增速(增量447.9亿元)居首 [2]
“强县强省”,为何广东例外?
搜狐财经· 2025-07-24 21:26
县域经济格局 - 我国县域经济呈现"强县强省"特征 江苏 浙江 山东三省表现突出 分别占25席 15席和12席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1][3] - 东部地区占67席 中西部地区占18席 西部地区占12席 东北地区仅占3席 区域分布不均格局未根本改变 [3] - 陕西 贵州 江西 云南仅有"一根独苗"入选 10个省份无百强县 [1][3] 省份表现分析 - 江苏省百强县梯队优势明显 前50位及后50位数量均领先 浙江省 山东省头部县域竞争力强 湖北省后50位争先进位动力充足 [3] - 广东省仅3县上榜且均在后50位 博罗县GDP达952 24亿元 尚无千亿县 历史撤县设区导致县域经济断层 [4][5] - 山东省12县入围 5个进入全国50强 千亿县达6个 准千亿县有肥城(960亿元)等4个 产业特色显著如龙口千亿级铝材化工集群 平度全球70%睫毛市场份额 [6][7] 发展动态与策略 - 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 博罗县排名从2020年93位升至65位 四会市从87位升至85位 惠东县新晋第100位 [4] - 山东省需强化县域经济潜力挖掘 建议未来2至3年培育5至8个千亿县 通过强县扩权 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提升竞争力 [7]
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湖北八地上榜,四地进位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45
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 - 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发布 湖北8地上榜 包括仙桃(52位) 大冶(53位) 宜都(62位) 潜江(71位) 枣阳(73位) 枝江(77位) 汉川(82位) 天门(99位) [1] - 百强县地区分布 东部占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湖北入围数量居中部第一 全国第四 仅次于江苏(25个) 浙江(15个) 山东(12个) [1] - 湖北连续第4年有8地上榜 相较去年 仙桃 大冶均前进两位至52 53位 枣阳 天门各前进一位至73 99位 [2] 县域经济表现 - 仙桃是湖北唯一千亿县 连续5年全省首位 拥有全国最大非织造布生产加工基地和黄鳝繁养基地 [3] - 大冶2024年GDP首次突破900亿 增长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14% 固定资产投资增13.5% 9项经济指标增速全省百强县第一 [4] - 枣阳2024年GDP达874.58亿 增长7.2%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14.4% 连续两年获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县称号 [5] - 天门2024年GDP增6.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12.7% 固定资产投资增9.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19.8% 三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6] 评选标准 - 评选设置双门槛 GDP≥6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 从经济实力 发展潜力 智造能力 城镇活力 富裕合力五大维度设置35个指标 [6]
四川首部县域经济蓝皮书发布
四川日报· 2025-04-19 11:56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8日发布的四川首部县域经济蓝皮书对183个县(市、区)经济进行多维度分析展现发展格局,还推出“3 + 6”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1][2] 分组1:蓝皮书基本信息 - 4月18日数智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首部四川县域经济蓝皮书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1] - 发布会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西南财经大学、成都锦城学院、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主办 [1] - 发布的蓝皮书为《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 — 2024)》 [1] 分组2:蓝皮书分析维度及结论 经济总量 - 四川县域GDP前十强中8个席位来自成都市,且在各项人均经济指标中领先 [1] - 甘孜州和凉山州部分县域在增速指标中表现亮眼,但总量和人均产值仍落后 [1] 经济结构 - 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排名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表现突出 [2] - 阿坝州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上处于领先地位 [2] - 第二、三产业方面,成都市领跑全省 [2] 民营经济 - 民营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表现较好的县域分布在达州市、凉山州等地 [2] - 成都平原经济区在民营经济第二、三产业占据主导 [2] - 成都市郫都区和阿坝州壤塘县等地的民营经济在一二三产业平均增速上领先 [2] 分组3:蓝皮书作用及应对措施 - 蓝皮书是对四川县域经济工作的系统总结和未来参考,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2] - 推出“3 + 6”系统化支持体系,通过闭环设计探索三大路径,编制报告、评选榜单、搭建平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