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县

搜索文档
最新百强县出炉,昆山、江阴、张家港位列前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17:18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千亿县"总数增至62个,GDP总量达10.6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3个,较2022年增加8个 [1][6] - 62个"千亿县"中昆山(5380.2亿元)、江阴(5126.1亿元)GDP突破5000亿,10个县市GDP超2000亿元 [3][8] - "千亿县"以全国1.3%陆地面积、4.8%人口贡献全国7.8%GDP、6.3%财政收入、6.8%社零、7%进出口、10.3%规上工业企业数 [9] 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在"赛迪百强县"中占比最高,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并包揽前三 [1][10] - 江苏省百强县人均GDP达14.4万元/人,领先其他省份,湖北、福建接近该水平,山东、浙江、湖南约13万元/人 [13] - 准"千亿县"(GDP超900亿)达21个,800亿以上县域超100个,700亿以上接近150个 [10] 超强县经济表现 - 7个"超强县"(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慈溪、长沙县、义乌)GDP均超2000亿,昆山、江阴超5000亿,超部分省会城市 [3][16] - 7县合计GDP2.5万亿元,常住人口1272.7万(城镇人口986.9万),昆山(171.3万)、义乌(159.4万)城镇人口领先 [17] - 以全国0.08%面积、0.9%人口贡献全国1.9%GDP、1.6%财政收入、2%高新企业、2.6%规上企业、5.2%进出口 [17] 增长动能分析 - 2024年超七成"千亿县"GDP增速超全国水平,12县名义增速超10%,义乌以447.9亿元增量、21.8%增速居首 [10] - "超强县"财政收入普遍超百亿(昆山458.6亿),居民人均收入5万+,义乌达8.8万元领先 [17] - 义乌、长沙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150亿元,展现强劲财政实力 [17]
“超级县”崛起:昆山、江阴GDP破5000亿,义乌增速夺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2:46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千亿县"总数增至62个,GDP总量达10.6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3个,较2022年增加8个 [1][2] - 62个"千亿县"中昆山市(5380.2亿元)、江阴市(5126.1亿元)GDP突破5000亿,张家港市、晋江市、常熟市GDP超3000亿,10个县市GDP超2000亿 [2][7] - 准"千亿县"(GDP超900亿元)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近150个 [2] 百强县区域分布与经济表现 - 2025赛迪百强县中江苏省占25席(包揽前3名)、浙江省15席、山东省12席,三省合计占比超50% [1][3] - 百强县人均GDP均值14.4万元/人,江苏省百强县人均GDP领先该水平,湖北、福建接近,山东、浙江、湖南约13万元/人 [3] "超强县"核心数据 - 2024年7个"超强县"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GDP均超2000亿元 [5][7] - 昆山市(5380.2亿元)、江阴市(5126.1亿元)GDP超部分省会城市如乌鲁木齐、兰州 [1][7] - 7县合计GDP2.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2.8亿元,常住人口1272.7万人(城镇人口986.9万人) [8] - 义乌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万元领跑,昆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8.6亿元最高 [8] 县域经济贡献度 - "千亿县"以全国1.3%陆地面积、4.8%人口贡献全国7.8%GDP、6.3%财政收入、6.8%社零、7%进出口、10.3%规上企业 [2] - "超强县"以全国0.08%陆地面积、0.9%人口贡献全国1.9%GDP、1.6%财政收入、2%高新企业、2.6%规上企业、5.2%进出口 [8] 增长动能 - 2024年超七成"千亿县"GDP增速超全国水平,12县名义增速超10%,义乌市以21.8%增速(增量447.9亿元)居首 [2]
2025年全国百强县名单出炉,四川有7地上榜 优化存量调整结构 冲刺千亿县
四川日报· 2025-07-24 08:16
202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及四川表现 - 四川共有7个县域上榜2025年全国百强县,分别是简阳市(第79位)、西昌市(第81位)、宣汉县(第87位)、江油市(第88位)、射洪市(第90位)、彭州市(第92位)、金堂县(第94位) [1] - 四川上榜数量为西部最多,但7个县域中仅简阳市实现进位(从第80位升至第79位),其余6个县域排位均有下滑,幅度最大的下滑3个位次 [1][2] - 全国百强县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占67席、中部18席、西部12席、东北3席,与2024年相比东部增加1席、西部减少1席 [1][3]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40%,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约占全国47.8% [1] - 2024年简阳市GDP达862.8亿元,增长7.6%,其镇域经济占县域GDP比重逐年提升 [2] - 全国仅有广东惠东县新晋2025年百强县(第100位),连续两年上榜的98个县域中仅4个前进3位及以上 [3] - 62个千亿县主要分布在江苏(22个)、浙江(11个)、福建(6个)、山东(6个)等省份,四川尚无千亿县 [4] - 全国有7个GDP超2000亿元的"超强县",其中昆山、江阴突破5000亿元 [5]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 四川多个县域已明确争创百强县目标:广汉市GDP突破600亿元,什邡市突破500亿元,绵竹、南部、大竹等突破450亿元 [4] - 西昌市2024年GDP突破800亿元,计划2027年突破1000亿元,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卫星工厂已完成70%建设进度 [6] - 专家建议县域经济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6] - 简阳市将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发挥6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优势(成都市前列)承接产业发展 [6]
2024年中国“千亿县”增加到62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20:33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中国GDP超千亿元的"千亿县"数量从59个增加到62个 [1] - 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超过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 [1] - 县域梯队呈现"头部领跑 中部扩容"特征 千亿县引领 准千亿县追赶 [2] 区域分布特征 - 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1] - 江苏省 浙江省 山东省表现突出 分别占25席 15席和12席 [1] -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 并包揽前3位 [1] 县域经济结构 - 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 财政实力企稳回升 但区域间差距拉大 [2] 研究范围与方法 - 报告重点关注超强县 千亿县 大城市周边县 陆地边境县 沿海县 工业大县 农业强县 文旅名县等类型 [1] - 系统评价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1]
苏浙两省包揽半数,中国“千亿县”增至62席
经济观察网· 2025-04-29 17:41
千亿县发展概况 - 中国"千亿县"总数达62个,新增山东滕州、安徽长丰、江苏新沂3个成员,GDP总量10.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7.8%,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2] - "千亿县"以全国1.3%陆地面积贡献7.8%GDP,经济规模超越多地级市及省会,新晋级县均以新兴产业为支撑 [2] - 62个"千亿县"GDP数据完整披露,江苏昆山市以5380.2亿元居首,江阴市(5126.1亿)、晋江市(3647.5亿)分列二三位 [3] 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以22个"千亿县"领跑全国,占比超1/3,昆山、江阴GDP均突破5000亿;浙江(11个)、山东与福建(各6个)紧随其后 [4][7] - 东部省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集中全国70%千亿县,中部多围绕省会布局(如长沙县、肥西县),西部集中于资源富集区(神木市、准格尔旗) [7] - 广东因行政区划特殊无"千亿县",但拥有狮山镇等"千亿镇",预计2025年诞生首个千亿县 [7] 产业支撑体系 - 江苏"千亿县"依托国家高新区等平台形成规模化产业,昆山经开区贡献全市50%GDP(5380亿),电子信息年产值达7000亿 [8][9][10] - 浙江"块状经济"特征显著:慈溪市家电产业集群占全球电熨斗70%份额,观海卫镇为全国电源连接器主基地 [10] - 新晋县市产业升级明显:新沂经开区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集中度超省均15%,长丰县因比亚迪落户成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县域第一 [10][11] 准千亿县发展动态 - 2024年准千亿县(900-1000亿GDP)达21个,湖北宜都市(989.7亿)最接近晋级,浙江象山县以20.9%增速领跑 [11][15] - 各省布局新兴产业:山东诸城发展汽车高端制造,安徽肥东聚焦新能源电池,福建安溪推进茶产业数字化改造 [15] - 四川宣汉县计划2026年突破千亿,西昌市目标"十五五"前期晋级,反映中西部县域经济追赶态势 [15] 政策支持方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补齐县城基建短板,湖北实施强县工程,福建打造工业强县,四川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 [16] - 各省重点培育县域主导产业,通过技术/产业/制度体系协同发力,加速新兴产业布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