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拱墅区10座公厕“旧貌换新颜”
杭州日报· 2025-10-14 10:26
公厕升级改造项目概况 - 拱墅区10座公厕完成升级改造并以全新面貌亮相 [3] - 改造工程历时两个多月 着力解决老旧公厕设施破损和环境脏乱等基础问题 [3] - 改造推动公厕从基本达标向优质便民跃升 注入人文关怀与生态理念 [3] 具体公厕改造亮点 - 宝庆桥公厕采用浅灰色弹性涂料和几何切割立面 风格简洁大气 [3] - 宝庆桥公厕采用双层功能布局 一楼增设女厕位2个并升级第三卫生间 二楼打造为配备休憩座椅和充电接口的城管驿站 [3] - 后横港河公厕围绕生态优先理念 创新采用V形坡顶结构实现自然通风与采光优化 [4] - 湖州街公厕以简约现代为设计基调 内部无障碍卫生间配备语音提示系统等设施 [4] - 小河佳苑 沈家浜等7座老旧公厕通过立面翻新和系统升级实现旧貌换新颜 [4] 智慧化与生态化建设 - 宝庆桥与后横港河公厕接入智慧公厕系统 可实时监测人流量及臭气浓度并自动调节除臭设备 [4] - 后横港河公厕将建筑与周边河道景观融合 形成生态花园空间 [4] - 公厕改造注重减少能源消耗 打造无异味公厕 [4] 公共服务与社会功能拓展 - 全区已有20余座公厕附设服务驿站 为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暖心空间 [4] - 第三卫生间配备儿童马桶和母婴护理台 提升家庭及特殊群体使用体验 [3] - 改造体现有爱无碍的公共服务理念 成为展示区域特色和传递城市温度的城市客厅 [3][4]
数量全国第五!在苏州上厕所也有“满满幸福感”
苏州日报· 2025-10-07 08:27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苏州位列全国公厕数量最多城市第五位、密度最高城市第七位以及母婴室城市榜第六位 [1] - 观前商圈方圆500米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公厕 分布合理且导视牌清晰 [1] - 城市公共卫生间改造提升工作连续多年被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按照一厕一案原则推进融合苏式元素的设计建设 [2] 公共服务品质与功能创新 - 公厕配备休息座椅、饮用水、自助充电、免费Wi-Fi、急救箱等多样化便民设施 部分还施划临时停车位 [4] - 2024年城管部门为191座公厕增设适老适幼和无障碍设施 325座安装暖水宝 姑苏区增设163台自动厕纸机实现全区覆盖 [4] - 部分公厕设计感与科技感突出 如配备免费便民充电站与吹风机等 被游客评价为按景区标准建设 [2][3] 用户评价与社交反馈 - 社交平台网友对苏州公厕给予高分评价 称赞其分布合理、干净卫生以及设计精致 [1][3] - 具体案例包括网友对仁恒仓街公厕科技感、虎丘景区公厕3A标准以及园林内公厕贵气设施的积极反馈 [3]
杭州多策疏解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痛点
杭州日报· 2025-09-24 10:17
2025年新拓展地铁站口 早晨8点半,地铁良渚站A口外,一排排非机动车整齐停放在新建的停车场内,通勤的市民匆匆走 向站厅,不见往日"停车难、停车乱"的拥堵景象。这样的变化,正悄然出现在杭州多个地铁站口。 2025年以来,市、区两级城管部门通过深度整合社会红线内场地、挖掘地铁周边市政空间资源,累 计新增地铁口非机动车停车泊位4000余个,有效缓解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停车痛点。 "一点一策" 破解停车困局 随着地铁线网越织越密,非机动车+地铁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但地铁口"车满为患"、停 放混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今年新投入使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很多都是原先的城市"闲置角落",现在变为"便民空间"。 作为地铁2号线的首末站,良渚站客流集中、停车压力大。余杭区通过整合A口周边用地,新建了 可容纳800辆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并同步安装路灯和监控,彻底扭转以往停车混乱的局面。作为3号线、 5号线、16号线换乘枢纽,绿汀路站C口以往常出现车辆"溢出的"现象。如今,余杭区利用站后空置地 块,科学施划250余个泊位,绿树掩映下车辆整齐停放,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 今年,随着周边住宅、写字楼陆续交付,以及亚奥万象天地商 ...
当路灯杆不只是路灯杆,城市更暖人心
新华日报· 2025-08-20 18:11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充电基础设施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1] - 城市基础设施正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集成转型,路灯杆成为集照明、充电、预警、求助于一体的生活服务节点 [2] - 行业通过“不另起炉灶,只优化组合”的集约发展思路,对现有资源进行“二次赋能” [2] 商业模式创新 - “灯桩一体”建设模式依托既有路边停车泊位资源,充分利用既有供配电设施 [1] - 该模式在不破坏原有路灯杆、不加装配电设施、不额外占道开挖的基础上实现充电桩增加 [1] - 创新模式有效减少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和时间成本 [1] 技术应用与功能集成 - 多功能路灯杆顶部可作为无人机机巢,方便无人机自动起降并对设施进行智能巡检 [1] - 路灯杆可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手机充电,并集成摄像头以识别人流密度并进行预警 [1] - 杆上传感器能监测PM2.5、噪声、温湿度、井盖移位、垃圾桶状态等数据,并通过物联网传输至平台 [1] - 集成紧急求助按钮,可实现与管理中心的视频对讲及精准定位 [1] 城市治理与系统协同 - 多功能路灯杆背后是电力、城管、交通运输、公安等多部门的数据互通与协同作业 [2] - 智慧城市建设将分散的功能串珠成链,从“各管一段”转变为“协同发力” [2] - 城市治理通过盘活和优化现有资源,找到事半功倍的路径,彰显系统思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