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搜索文档
清凉抵心田,暖意润人心(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0
城市公共纳凉服务 - 高温热浪促使城市开辟更多公共纳凉点,包括地铁站、空调车、防空洞等,体现精细化治理 [1] - 纳凉点不仅提供避暑功能,部分还免费提供书籍棋牌等附加服务,提升市民休闲体验 [1] - 户外劳动群体如外卖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成为主要受益者,获得休憩空间 [1] 社会需求与资源匹配 - 夏季"蹭空调"现象反映公共纳凉资源短缺,需通过城市建设精准匹配群众需求 [1] - 网友呼吁城市应兼顾不同群体需求(如"安全帽"与"公文包"),推动共享型服务 [1] - 期待更多创新举措提升高温下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 [1] 媒体报道 - 《人民日报》关注公共纳凉议题,强调社会治理细节 [2]
录取通知书设计“出新”更“走心”(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7 09:02
高校录取通知书设计趋势 - 录取通知书已成为高校展示文化底蕴和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内涵挖掘、设计理念、审美意趣、用料材质等方面不断创新[1] -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录取通知书设计为"书灯",融入陕北公学历史画面,传递精神滋养[1]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用航天材料制作通知书,搭载卫星心愿收集功能,体现科技特色[1] - 浙江工业大学使用环保材质实现0油墨0溶剂0染料,随机校徽盲盒增强互动性[1] 高校社会责任体现 - 复旦大学120周年特别版录取通知书礼盒包含帮扶地区云南永平的茶砖,体现乡村振兴支持[2] - 通知书设计融入家国情怀元素,鼓励学子勇攀科学高峰,如哈工大航天主题[1][2] 教育行业品牌建设 - 创新型通知书通过互动形式(如扫码写心愿)增强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品牌认同[1][2] - 特色设计成为高校差异化竞争手段,如人大历史传承、复旦社会责任等不同侧重点[1][2] 材料与工艺创新 - 环保材质应用成为趋势,浙江工业大学实现完全无污染的印刷工艺[1] - 高科技材料运用显著,哈工大采用与航天器相同的热防护材料[1]
“好好吃饭”,叮嘱里藏着教育真谛(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教育理念的拓展 - 教育需要兼顾学业成绩与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找到个人价值并培养担当与关爱的能力[1] - 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知识传递,更包含情感滋养、人格塑造和生命关怀[2] - 教育应形成"爱"的完整循环,让学生既感受关爱也学会施爱,构建双向价值传递[3] 校园人文关怀实践 - 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邀请食堂工作人员演讲,其质朴关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1] - 高校日益重视后勤人员价值,校卫队、宿管等"校园守护者"在毕业典礼获得展示平台[3] - 食堂阿姨通过日常互动(加餐服务、倾听烦恼)构建非正式教育场景,传递生活智慧[1][2] 教育的社会价值 - 平凡岗位的敬业精神(如"做得更好让学生开心")成为生动的德育素材[2] - 对后勤人员的公开致谢仪式培养学生对平凡价值的认知与感恩意识[3] - 充满关怀的环境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善意传播者[3][4] 教育发展趋势 - 教育场景从课堂延伸至生活领域,食堂等场所成为情感教育新阵地[1][3] - 教育主体多元化,非教学人员被纳入育人体系并发挥独特作用[2][3] - 未来教育将更强调德性培养与生活能力,平衡知识学习与人格成长[1][4]
感动全校的宿管大爷猝死后,更荒诞的事情发生了
虎嗅· 2025-07-09 15:24
青岛大学宿管事件 - 宿管大爷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工作期间因高温在无空调的值班室意外离世,值班室温度高达43度[8][9][37] - 校方回应宿管为外包物业员工,称无权干涉其管理,多家关联物业公司均否认大爷为本司员工[16][17][24] - 事件曝光后,青岛大学加速推进原定的宿舍空调安装计划,此前校长承诺2024年实现全覆盖[32][33] 校园设施与管理差异 - 学生宿舍与宿管值班室长期无空调,但行政楼、留学生公寓配备空调[38] - 学校毕业歌会预算高昂,涉及VR、无人机表演等,与基层员工待遇形成对比[46][47][49] - 外包人员待遇问题凸显,包括欠薪传闻(8个月工资拖欠)及高温津贴缺失[12][44] 高校人文关怀争议 - 大学内部存在明显阶层差异:行政人员享受空调而一线劳动者需忍受高温[54] - 全球变暖加剧高温风险,青岛当日体感温度达40度,山东多地气温超41度[36][41] - 高校宿舍居住密度高(4-6人/间),无空调加剧健康隐患,近年90%家庭已普及空调[64][65][71]
烟台机场T2航站楼出圈!荣获2025“全球最美机场”称号
齐鲁晚报网· 2025-07-09 09:31
全球最美机场榜单 - 烟台机场T2航站楼荣获2025年"全球最美机场"称号 与法国马赛普罗旺斯机场、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等六大全球顶尖机场并列 [1] - 获奖机场包括:法国马赛普罗旺斯机场T1、留尼汪岛罗兰加洛斯机场到达航站楼、日本关西国际机场T1、美国波特兰国际机场主航站楼、旧金山国际机场T1 [2] 设计理念 - 航站楼建筑面积17 2万平方米 设计灵感源于烟台山海文化 "仙海圣境、云上仙山"理念贯穿建筑造型 轮廓模拟昆嵛山峦 屋顶线条似海浪 [3] - 采用差异化结构设计:大厅钢桁架结构营造舒展空间 指廊混凝土屋面兼顾造价与能耗控制 [3] 规划特点 - 采用浅港湾式平行跑道布局 平衡飞机运行效率与旅客进出便捷性 [4] - 灵活设置组合机位 提高利用率并预留可转换机位 支持日韩中转航班与国际国内错峰使用 [4] - 通过错层设计解决二期用地15米高差 总挖方量1500万立方米 地下连廊实现与地铁停车楼"零换乘" [4] 绿色人文设计 - 利用侧天窗引入自然光通风 采用节能材料 控制净高优化微气候 行李厅通高中庭提升采光与节能效果 [5] - 单边值机岛布局增强出发大厅通透性 设置室内车辆等候区应对寒冷气候 商业比例提升并集中布局于旅客动线 [5] 战略意义 - 被凡尔赛奖评为"山东半岛开放互联的新象征" 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助力华东地区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6]
打通堵点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经济日报· 2025-06-28 06:03
便民生活圈定义与政策支持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社区商圈 [1] - 涵盖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生活保障类业态,以及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 [1] - 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发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 便民生活圈特色服务 - 特别强调养老服务设施和托育机构建设,关注"一老一小"特殊人群需求 [1] - 重庆九龙坡民主村社区食堂为60岁以上困难老人提供最低2元餐食,80岁以上老人免费 [1] - 银川东环社区打造"托育加油站",提供全日托、半日托、小时托、周末托等多样化托育服务 [1] 智慧化便民生活圈建设 - 通过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2] -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享受物业缴费、报事报修、社区团购等服务 [2] - 上海长宁区"AI食堂"通过新终端技术赋能早餐工程、白领午餐及老年助餐服务 [2] 便民生活圈发展现状 - 2021年10月商务部等多部门确定30个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4321个便民生活圈,服务近1.07亿社区居民 [2] 便民生活圈发展挑战 - 部分城市社区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科学、业态不齐备等问题 [3] - 部分社区物业管理水平不高,停车问题、环境卫生问题长期存在 [3] - 需要坚持"因城施策、一圈一策"原则,加强政策集成和保障措施 [3]
今夏毕业季,难忘这些瞬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7 07:02
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 - 校长孙其信为近3000名毕业生完成拨穗仪式,原定21时结束但延长至23时,全程配合学生创意互动如拉彩带、戴墨镜等[8][9] - 毕业典礼直播收获84万点赞,240多万人次通过新华社视频号、抖音等平台观看[8] - 校长致辞强调"责任、热情、创新",用农民种地比喻人生成长过程[9] 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 - 食堂阿姨刘晓梅作为后勤代表致辞,提及与学生的日常互动及包1.5万个饺子送祝福[11] - 发言视频在抖音获130万点赞,微博话题阅读量近1400万[11] - 刘晓梅自2017年起在校工作,因服务热情被推选为发言代表[12] 青岛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 - 学生演唱环节持续半小时,包含京剧选段、爱国歌曲及流行曲目如《稻香》,直播获400万观看量[13][14] - 毕业典礼演唱环节自2019年起成为传统,《起风了》等翻唱歌曲曾成爆款[15] - 校方表示表演曲目注重家国情怀与青春主题,由音乐爱好者参与演唱[15] 高校毕业季现象 - 多所高校邀请后勤人员参与毕业典礼,如内蒙古工业大学2021年让厨师、保安等为毕业生颁证[13] - 青岛大学通过"嗨歌"环节提升毕业生参与度,形成年度策划传统[15] - 央广网评论称校长拨穗仪式体现师生情深,是"带着青春温度的互动仪式"[9]
热火、热爱、热忱!端午制曲生产启动,汪博炜绘出郎酒“热力图”
经济观察网· 2025-06-03 13:44
公司动态 - 2025年郎酒端午制曲生产正式启动,同时发布郎酒庄园·华夏百家姓系列酒和2025版郎牌郎 [1] - 活动采取"小而美"形式,聚焦380位优秀员工及其亲朋好友,以及10对与红花郎活动结缘的新人 [1] - 公司总经理汪博炜强调员工支持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1] - 展示天宝峰包装物流中心,体现古法酿造与前沿科技结合 [1] - 活动体现公司对"酿好酒"初心的坚持和人文关怀 [1] 企业文化 - 公司提出三重"热"度:制曲车间的"热火朝天"、员工"赤诚热爱"、酒庄"热忱邀约" [2] - 坚持《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严格把控小麦、曲块和车间标准 [2] - 围绕"粮-曲-酿-贮-勾调"全工艺价值链,专注深度发展 [2] - 邀请优秀员工家属和合作伙伴参与活动,强化文化认同 [2][3] 产品创新 - 2025版郎牌郎传承经典酱香,色调更红,适合家庭日常与宴饮 [5] - 华夏百家姓系列酒包含528个姓氏,体现"大家的郎酒"理念 [5] - 产品体现经典与时尚交融的品牌调性 [5] 技术发展 - 制曲技艺50年坚守与创新,现代化厂房设备升级但匠心不变 [4] - 天宝峰包装物流中心实现包装自动化、检验智能化 [4] - 工人角色转变为设备巡检,保证生产线稳定运行 [4] 行业定位 - 公司目标是与茅台各具特色,共同做大高端酱酒市场 [5] - 致力于将郎酒庄园打造为世界级酒庄和白酒爱好者向往之地 [5] - 在行业调整期提供坚守本心、拥抱变革的解决方案 [1]
文旅业界吁AI浪潮下注重人文关怀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15:52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行业正以创新为引擎、以融合为路径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不断涌现,传统业态加速升级,文旅融合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 [1] - 文旅行业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技术赋能体验,但需始终以人文关怀为灵魂 [1] - 旅游业发展必须守住文化根脉,在技术浪潮中始终以人的精神需求为核心 [2] 市场需求变化 - 情绪价值、情绪经济、体验经济、沉浸式旅游等新概念揭示了以人间、人情、人性为主要表现的市场需求回归 [1] - 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对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2] - "打卡即旅游"的现象不可持续,沉浸式感受成为根本需求 [2] 产业发展方向 - 文旅产业已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持续增强的日常化和生活化趋势 [2] - 当文旅产品和服务具备"人文化"品质特点时,能有效触动人心,引发共情共鸣 [2] - 行业应从追求流量转向深耕品质,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2] 技术应用定位 - 再聪明的机器人也无法替代微笑的温度、满意加惊喜的服务以及文化共情共鸣的感动 [1] - 技术应服务于提升体验,但不能取代人文关怀的核心地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