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公园
icon
搜索文档
【风物郑州】郑州市森林公园:“龙湖”“凤山”绘锦绣
郑州日报· 2025-07-04 09:59
郑州市森林公园的历史变迁 - 新中国成立前郑州市东部为黄河泛滥形成的沙岗和盐碱地,寸草不生[3][4] - 1951年成立郑州市林场,通过植树造林固定沙岗形成绿色屏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 - 1992年在林场基础上组建森林公园,占地近4000亩,培育80多个品种、几十万棵树木[4] - 2018年完成凤山园区升级改造,从"水域靓城"升级为"山水之城"[5] 公园规划与功能区 - 园区南至北三环朝阳路,北达龙源一街,西起中州大道,东临龙湖水域,涵盖凤山园区、北龙湖湿地和西运河体育公园[7] - 划分七大景区:主入口展示区、山林游览区、山林拓展区、水岸花园区、亲子乐园区、湿地体验区和森林运动区[8] - 亲子乐园区和水岸花园区适合儿童游玩,湿地体验区和山林游览区适合生态教育,拓展区和运动区提供健身场地[8] 凤山园区生态创新 - 凤山由7座平均高度25米的山峰组成,利用200万立方米废弃基坑土堆建而成,为全国罕见生态创新[10][11] - 山峰利用植物自然色彩形成"彩凤展翅"景观,与龙湖构成"龙凤呈祥"格局[8][10] - 登顶可俯瞰龙湖全景及会展中心"大玉米"、东站双子塔等地标建筑[10][11] 生物多样性建设 - 现有观花树种30余种、观叶树种23种、草花11种、造型树5类、观赏草3类、水生植物10类、成林树种10类[12] - 引种青檀、椋子木、秤锤树等20类珍稀树种[12] - 园区栖息百余种鸟类、数十种鱼类,形成"小城大生态"格局[16] 城市生态价值 - 公园串联城市历史与现状,成为市民"诗意栖居地"和周末休闲热门选择[1][8][16] - 通过"森林+湿地"系统改善城市微气候,被誉为"天然氧吧"[11][12] - 夜游景观融合自然光效(流萤)与人工照明(地灯),形成独特光环境体验[16]
解码城园共融的“苏州实践”
苏州日报· 2025-06-03 08:21
苏州公园城市建设规划 - 2022年发布《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目标,系统重塑城市发展方式 [1][2] - 构建"一核两带多廊多点"生态骨架:以太湖为核心,长江生态带与水乡湿地带为"两带",蓝绿网络贯穿全域自然要素 [2] - 实施"生态筑城、绿道连城、公园融城、乐享园林、苏式生活"五大行动框架 [2] 生态建设成果 - 三年新增绿道126.1公里,森林步道286公里,造林绿化面积11.93平方公里,湿地保护率达72.8% [3] - 记录陆生野生动物500种、维管植物2376种,繁育引进珍稀动物72只,获国家林业植物新品种权13件 [4] - 2023年7月将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生态版图从"点状盆景"扩展为全域"山水长卷" [3] 城市空间改造 - 拆除围墙推进"无界公园"建设:桐泾公园拆除2000平方米绿篱和372米围墙,新增7处入口 [6][7] - 形成"口袋社区—城市综合—自然郊野"三环分级体系,三年建成超600个口袋公园,开放106处公园绿地共464万平方米 [8] - 郊野公园加速落地:树山郊野公园为首个山地型郊野公园,虞山"雄鹰线"等成为生态与休闲复合空间 [7] 文旅融合创新 - 推出"公园+"模式:11座公园入选长三角试点,开展"公园+文化""公园+体育"等活动 [9] - 评弹进公园惠民演出超300场,服务1.5万人次,环金鸡湖公园年接待马拉松/皮划艇/龙舟赛等体育活动 [9] - 免费开放唐寅故居等历史遗址,新增22处"数字云游"园林,数据库采集6000余件园林要素 [10][11] 产业发展规划 - 实施"百园美城、千园融城、万众共享"工程,推动绿色空间成为文化传承与生活服务载体 [11] - 打造全国领先盆景花卉全产业链,探索"生态美"到"百姓富"转化路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