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务

搜索文档
泰安数字政府建设放大招,覆盖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方案正在征求意见
齐鲁晚报网· 2025-08-14 00:14
数字政府建设目标 - 构建智能化服务型数字政府 打造全省优势全国影响的智慧化应用场景 [1] - 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 推动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质效提升 [1] 重点任务领域 - 党建工作领域依托督查督办智慧云平台实现市委重点工作可视化管理和即时化督办 加快构建数字纪检监察体系 [2] - 经济运行监测建立运行指标监测体系 借助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数据融合分析 [2] - 智慧监管领域强化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数字化风险防控 提升企业信用评估精准度并实现涉企检查全流程管理 [2] - 政务服务迭代升级"爱山东"平台 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量接入移动端打造智能问答和边聊边办等智慧场景 [2] - 医疗健康构建"1+2+3+N"就医服务新模式 实现三卡码协同应用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学影像数据共享检查结果互认 [2] - 文化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流程打造旅游数据集 依托鲁通码实现4A级以上景区一码通行 [2] - 智慧教育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件事办理并向幼儿园延伸 强化校园安全智能化管理 [2] 基础设施与支撑体系 - 提升一体化数智平台支撑能力 优化一云一网格局并搭建人工智能+政务应用平台 [3] - 构建网络安全运营支撑体系 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推动共性项目市级统建避免重复建设 [3] - 一体化释放公共数据要素价值 加大数据开放力度并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可信数据空间试点 [3] 实施机制 - 各级大数据主管部门牵头抓总 各级各部门履行主体责任并发挥首席数据官作用 [3] - 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 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改革落地 [3]
阿联酋巩固全球数字化转型领先地位
商务部网站· 2025-08-12 11:10
数字化基础设施领先地位 - 电信基础设施指数以满分100%位列全球第一 [1] - 连续保持全球移动互联网速度第一 2025年6月平均下载速度达546.14Mbps [1] - 2024年完成1.737亿笔数字政务交易 提供1419项数字服务 [1] 智慧城市与政府服务成就 - 迪拜和阿布扎比在IMD 2025智慧城市指数中分列全球第4与第5位 [1] - 数字政务服务覆盖超5700万人 用户满意度达91% [1] - 迪拜政府推行"360服务"政策树立全球数字服务新标准 [2]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 政府AI准备指数位居区域第一 涵盖政府效率与技术产业发展 [1] - 通过科研与创新投资迈向区域AI领导地位 [1] - AI预计在2030年贡献13.6%GDP(约1000亿美元) [2] 数字经济战略目标 - 计划到2030年将数字经济对GDP贡献翻倍 [2] - 数字创新作为经济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柱 [1] - 数字化政策推动经济多元化与可持续创新 [2]
打造“数字友好城市” 北京发布“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
新华社· 2025-07-03 19:39
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 - 北京发布"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 涉及政务 产业 文化等城市场景 展现打造"数字友好城市"的实践 [1] - 十大应用包括"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 北京数智医疗健康全流程服务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等 [1] - 应用以"场景复刻"模式落地大会展区 通过互动设计展现数字经济的"北京方案" [2] 数字政务领域 - "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贯通北京市 区 街道 社区四级体系 覆盖所有区及114家市级单位 [1] - 平台支撑50余万名政务人员在线办公 实现跨层级 跨部门高效协作 [1] - 在城市应急 基层治理 公共卫生等政务领域落地应用 [1] 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 - 首钢构建基于AI机器视觉的智能视觉体系 实现钢铁制造全流程智慧化升级 [2] - 生产线运转效率提升21.2% 产品缺陷减少35% 高端钢材销量显著提升 [2] -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钢铁质量全流程智慧管控应用入选十大标杆 [1] 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 - "数字中轴"应用通过高清扫描建模技术还原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 [2] - 完成30万株植被 220万栋建筑的数字化建档 [2] - "云上中轴"小程序访问量突破900万次 [2] 其他重点应用 - 北京数智医疗健康全流程服务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入选十大标杆 [1] - 可灵AI创意生产力平台 超高清第二现场数字视听服务等创新应用上榜 [1] - 北京银行深度探索AIB平台 "数字菜田"农业数智管控应用等入选 [1]
从智能到智慧,破译AI时代政务热线的“技术+人文”新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08:31
人工智能与政务热线融合 - 政务热线正从传统电话平台升级为智能受理、精准处理、科学决策于一体的城市治理中枢,AI大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引发范式变革[1][2] - 国内政务大模型应用场景已覆盖政府办公、公文写作、政务服务、智慧司法等七大领域,其中智能问答场景处于试点前列[1] - 中国电信构建的智能交互系统实现诉求精准匹配,智能填单和工单分拣产品实现自动化处理,数据挖掘技术将热线数据转化为治理洞察[2] 技术应用与安全保障 - 自主可信计算3.0技术以密码为基因进行并行免疫检测,确保计算结果全程可测可控,为AI+热线提供安全保障[2] - 当前AI处理政务热线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缺乏情感交流等问题,需通过数据治理形成高质量数据集提升模型能力[3][4] - 需建立覆盖不同业务领域和区域的统筹协同机制,推动热线大模型创新应用[3] 服务模式转型挑战 - 政务热线需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趋势,非传统服务比重持续增加,传统市政服务占比下降[4] - 后台处理需要跨部门响应配合、数据共享支撑,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变革而不仅是技术驱动[4] - 数字技术形成感知-办理-回馈-评估闭环,实现从办一件事到办一类事的效率提升[5] 人文与服务体系建设 - 建议将服务温度指数纳入考核机制,利用AI情绪识别技术辅助客服人员,构建人文客服体系[5] - 人员能力建设和梯队重塑是高质量发展关键,需加强工作人员AI应用能力[5] - AI技术需融入情感交流和人性化元素,保持政务热线"连心桥"的本质属性[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