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商用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商米科技闯关港股IPO 营收严重依赖智能设备销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22:06
上市进展 - 公司于7月9日委任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为新增整体协调人 保荐人兼整体协调人包括德银香港分行、中信里昂及农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 [1] - 公司尚未更新6月25日提交的港交所上市申请文件 未披露IPO募资总额及发行股份数量 [1] - 公司曾于2021年6月申请科创板上市 拟募资10亿元 并于2022年3月撤回申请 [1]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 前身为上海我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小米参投B轮后接入米家生态 2016年更名为商米科技 [2]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商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按2024年收入计为全球最大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超10% [2] - 公司服务全球约6.1万个商业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数量从2022年末约4.4万个增长至2024年末约5.8万个 [2] - 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行业超100种细分垂直领域 包括餐厅、超市、运动健身等 [3] - 月活跃智能设备数量从2022年末约320万台增长至2024年末约490万台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1.01亿元、1.81亿元 [4] - 毛利率从2022年28.1%降至2023年26.7% 2024年回升至28.9% [4] - 2024年毛利率提升主要因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销售额增加及成本管理加强 [4] 收入结构 - 智能设备销售收入占比极高 2022-2024年分别为33.89亿元(占比99.5%)、30.08亿元(98%)、34.38亿元(99.5%) [6] - 客户集中度较高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42.3%、2023年28.8%、2024年41.1% [6] - 单一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19.3%、2023年16.5%、2024年22.0% [6] 供应链情况 - 供应商集中度极高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022年75.9%、2023年74.1%、2024年66.3% [6] - 单一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2022年27.7%、2023年24.9%、2024年25.0% [6] - 2024年智能设备销售量380.3万台 其中至少92%为代工厂生产 [7] - 自有设计产能从2023年5.28万台提升至2024年28.93万台 仅占当年销量不足8% [7] 技术研发 - BIoT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设备及BIoT PaaS平台 设备搭载自研SUNMI OS操作系统 [3] - 应用市场应用程序累计下载次数约2亿次 [3] - 服务全球前50大食品饮料企业中超70% 在中国实现餐饮百强品牌超70%覆盖率及连锁店百强超60%覆盖率 [3]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拟用于BIoT软硬件研发、加强供应链及生产运营、全球市场扩张计划及营运资金 [4] 股东结构 - 股东包括蚂蚁、美团、小米等知名机构 [8] - 2022年后蚂蚁集团通过云鑫创投持股从29.99%降至27.27% [8]
【聚焦IPO】从刷脸支付到“碰一碰”终端,商米科技港股IPO能否打破硬件依赖的生死局?
搜狐财经· 2025-06-30 13:44
公司概况 - 商米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安卓端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月活跃智能设备超490万台 [4][5] - 公司采用"智能设备+BIoT PaaS平台"双轮驱动模式,形成"端-云-应用"生态闭环 [6] - 2024年营收达34.6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1.8亿元,市场份额超10% [5] - 曾于2021年尝试上交所上市未果,2025年6月25日转战港股IPO,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 [4] 业务模式 - 智能设备销售占收入绝对主导,2024年占比99.5%,其中金融设备收入14.64亿元(占比42.3%),较2022年增长约70% [6][9] - PaaS平台业务尚处初级阶段,2024年仅贡献0.5%收入(1838万元) [8][9] - 产品线涵盖60余款型号,包括智能台式终端、移动终端、金融终端等,搭载自研SUNMI OS系统 [6] - 生产完全依赖代工模式,主要代工厂包括比亚迪、华勤等 [15] 财务表现 - 2024年毛利率28.9%,虽较前两年回升但仍显著低于同行 [8] - 地域收入结构:APMEA(亚太、中东及非洲)44.9%、美洲34.3%、欧洲20.8%,欧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6% [11] - 前五大客户贡献四成收入,客户类型从支付平台向实体商户扩散 [8][11]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呈现波动 [9] 行业竞争 - 拥有587项专利,但核心专利集中在设备结构设计而非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 [13] - 面临新大陆等竞争对手压力,后者在支付安全领域拥有300余项核心专利 [13] - 客户黏性呈现"低转换成本、高替代风险"特征,设备兼容主流支付通道 [15]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生态构建能力,需整合开发者、硬件商与场景方 [15] 挑战与风险 - 业务模式单一,智能设备收入占比过高 [5][6] - 代工模式导致毛利率受制于上游供应链,议价能力薄弱 [8][15] - 高端芯片(如NFC模组)受地缘政治影响交货周期延长 [15] - 2024年因屏幕触控失灵导致的退货率有所上升 [15] 市场机遇 - 受益于全球餐饮业数字化趋势,金融设备收入快速增长 [6] - 欧洲市场增长显著,得益于当地餐饮业数字化补贴政策 [11] - PaaS平台"商米大程序"定位为打破硬件销售的单次交易模式,潜在商业化空间大 [8] - 行业处于爆发前夜,从"设备出海"向"生态出海"转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