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米大程序
icon
搜索文档
商米科技冲击港股,小米、美团押注,2023年业绩下滑
格隆汇· 2025-08-04 09:20
公司概况 - 商米科技是总部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餐饮、零售、物流等15大行业及100+细分领域 [1][3][9] - 公司2013年由林喆创立,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商业物联网一体机,2018年发布首款支持人脸支付的收银产品,产品销往100+国家 [3] - 截至2025年6月,创始人林喆持股27.38%并拥有79.04%投票权,股东包括蚂蚁金服(云鑫创投)、小米(金星创投)、美团(汉涛咨询)等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04亿、30.71亿、34.56亿元,毛利率28.1%/26.7%/28.9%,净利润1.60亿/1.01亿/1.81亿元 [12] - 2023年业绩下滑因智能移动设备收入降33.6%(6.60亿→6.59亿)及智能台式设备收入降25.6%(12.83亿→9.54亿) [8][12] - 2024年宣派股息1.51亿元,智能金融设备收入占比提升至42.3%(14.64亿),带动毛利率回升 [8][11][12] 业务结构 - 智能设备销售占比超98%,其中智能金融设备收入三年复合增长30.2%,2024年达14.64亿元 [7][8] - PaaS平台收入占比从2022年0.5%升至2023年2.0%后回落至0.5%,显示平台业务尚不稳定 [8]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波动较大(2023年28.8%→2024年41.1%),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2% [17]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为全球最大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商,市占率超10%,服务全球食品饮料50强中70%企业 [16] - 国内覆盖70%餐饮百强品牌和60%连锁百强,客户包括支付宝、美团、盒马等头部企业 [16] - 全球BIoT市场规模2024年2350亿元,预计2029年达3130亿元(年复合增长5.9%) [13] 运营风险 - 贸易应收款三年增长158%(4.06亿→10.49亿),周转天数从36天延长至89天 [17] - 客户数量从2022年2506名降至2024年2262名,存在客户流失风险 [17]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66.3%-75.9%,存在供应链集中风险 [12]
雷军、马云投的商米科技IPO了:低毛利、依赖代工,客户数减少10%
凤凰网财经· 2025-07-11 12:29
核心观点 - 商米科技营收模式高度依赖硬件销售,2024年占比99.5%,软件服务收入仅0.5%,商业化缓慢 [1][7][9] - 客户集中度高且持续流失,前五大客户占比41.1%,单一客户贡献22%,客户总数三年减少10% [10][12]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36天激增至2024年89天,应收款占总营收30.3%,现金流承压 [1][10][12] - 超90%产品依赖代工,自有产能仅3.3%,毛利率28.9%仍低于同行 [2][16][17] 业务模式 - 智能设备销售占比99.5%,PaaS平台收入仅1838万元,占比0.5% [7][9] - 产品结构:智能金融设备占比42.3%,智能台式设备27.8%,智能移动设备23.4% [9] - PaaS平台覆盖7000家企业,但未能形成可持续订阅收入 [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2024年净利润1.81亿元 [6] - 2023年业绩下滑,2024年营收仅略超2022年水平 [6] - 贸易应收款项从4.06亿元增至10.49亿元,增幅158% [12] 客户情况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1.1%,最大单一客户贡献22% [10] - 2022-2024年客户数从2506家降至2262家,减少近10% [10] - 延长信用期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36天增至89天 [10][12] 生产模式 - 约30家代工厂生产超90%产品,自有工厂产能利用率161.3% [16] - 自有工厂仅生产12.7万台设备,占总销量380万台的3.3% [16] - 2021年毛利率24.22%低于同行,2024年提升至28.9%但仍低于石基信息的34.87% [17] 行业地位 - 自称全球最大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超10% [6] - 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服务小店、餐厅等场景 [3][8]
【聚焦IPO】从刷脸支付到“碰一碰”终端,商米科技港股IPO能否打破硬件依赖的生死局?
搜狐财经· 2025-06-30 13:44
公司概况 - 商米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安卓端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月活跃智能设备超490万台 [4][5] - 公司采用"智能设备+BIoT PaaS平台"双轮驱动模式,形成"端-云-应用"生态闭环 [6] - 2024年营收达34.6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1.8亿元,市场份额超10% [5] - 曾于2021年尝试上交所上市未果,2025年6月25日转战港股IPO,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 [4] 业务模式 - 智能设备销售占收入绝对主导,2024年占比99.5%,其中金融设备收入14.64亿元(占比42.3%),较2022年增长约70% [6][9] - PaaS平台业务尚处初级阶段,2024年仅贡献0.5%收入(1838万元) [8][9] - 产品线涵盖60余款型号,包括智能台式终端、移动终端、金融终端等,搭载自研SUNMI OS系统 [6] - 生产完全依赖代工模式,主要代工厂包括比亚迪、华勤等 [15] 财务表现 - 2024年毛利率28.9%,虽较前两年回升但仍显著低于同行 [8] - 地域收入结构:APMEA(亚太、中东及非洲)44.9%、美洲34.3%、欧洲20.8%,欧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6% [11] - 前五大客户贡献四成收入,客户类型从支付平台向实体商户扩散 [8][11]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呈现波动 [9] 行业竞争 - 拥有587项专利,但核心专利集中在设备结构设计而非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 [13] - 面临新大陆等竞争对手压力,后者在支付安全领域拥有300余项核心专利 [13] - 客户黏性呈现"低转换成本、高替代风险"特征,设备兼容主流支付通道 [15]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生态构建能力,需整合开发者、硬件商与场景方 [15] 挑战与风险 - 业务模式单一,智能设备收入占比过高 [5][6] - 代工模式导致毛利率受制于上游供应链,议价能力薄弱 [8][15] - 高端芯片(如NFC模组)受地缘政治影响交货周期延长 [15] - 2024年因屏幕触控失灵导致的退货率有所上升 [15] 市场机遇 - 受益于全球餐饮业数字化趋势,金融设备收入快速增长 [6] - 欧洲市场增长显著,得益于当地餐饮业数字化补贴政策 [11] - PaaS平台"商米大程序"定位为打破硬件销售的单次交易模式,潜在商业化空间大 [8] - 行业处于爆发前夜,从"设备出海"向"生态出海"转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