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隧道建设
搜索文档
济南“黄河时代”加速启航
齐鲁晚报· 2025-08-11 05:12
跨黄通道建设现状与成就 - 济南已建成22处跨黄通道,在180多公里的黄河济南段上星罗棋布,平均每8公里就有一处通道 [3] - 起步区段的跨黄通道尤为密集,42公里范围内建成了12处 [3] - 代表性工程包括拥有三项“世界之最”的黄河齐鲁大桥(主跨420米)以及作为黄河上跨径最大、钢桥总长最长的公轨分层合建桥梁的济南黄河大桥新桥 [3] - “万里黄河第一隧”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正式通车,将济南主城区到起步区的车程缩短至10分钟 [1][2] 交通效率提升与经济效益 - 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使出租车司机日接单量可增加四五趟,通行时间从可能超过1小时缩短至10分钟 [2] - 对企业而言,隧道通车实现了零部件“当日达”,使某智能制造企业的仓储成本降低了15% [3] - 业内人士分析,交通成本每降低1%,区域经济效率能提升2%到3% [3] - 从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到中央商务区仅需20分钟,极大缓解了老桥的拥堵 [2]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 济南起步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42.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27.6亿元 [6] - 起步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1年的16.7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37.8亿元 [6] - 截至2024年,济南起步区实有经营主体数量达到4.4万户,较2021年增加了1.3万户,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 [6] - 跨黄通道被形容为“输血管”,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黄河两岸的顺畅流动 [2] 未来规划与建设项目 - 济南目前规划建设跨黄通道共34处,包括28座大桥和6座隧道 [5] - 起步区规划有19处通道,平均2.2公里1处,达到南京、武汉、杭州等沿江城市水平 [5] - 黄岗路穿黄隧道盾构机掘进已完成总长度的90%,突破3000米 [5] - 航天大道穿黄隧道(长3888米)计划于2027年通车,届时从高新区到起步区的距离将缩短至15分钟 [5] - 2025年,起步区计划全年签约引进项目超50个,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 [6] 城市发展格局重塑 - 密集的跨黄通道正推动济南从“单中心”发展转向“两岸联动”的新格局 [3] - 未来34处跨黄通道全部建成后,济南将形成“一河两岸、南北互济”的格局,黄河将成为城市的“内河” [7] - 规划中的通道注重与城市功能区的连接,例如黄岗路穿黄隧道将连接西部城区与起步区,奥体西路穿黄隧道将连接中央商务区与起步区的都市阳台 [5] - 专家建议推进“通道+产业”融合,在通道沿线布局商业、教育、医疗设施,使通道不仅能“走车”还能“聚人” [6]
西部“奇迹”
四川日报· 2025-05-27 08:27
西部经济发展 - 2024年西部十二省区市GDP达28.7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1.3%,较1999年增长17.66倍且占比提升4.7个百分点 [7] - 2024年全国GDP增速前10省份中西部占5席,前15名中占8席,四川稳居全国第五位 [7][8] - 西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13个,云南锡铟产业链、内蒙古稀土产能、重庆汽车产量等均居全球或全国前列 [8][9] 产业与基础设施 - 西部超级工程包括西气东输管道(累计输气1万亿立方米)、金沙江4座世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2个三峡加1个葛洲坝) [10][11] - 西部公路通车里程220万公里,铁路6万多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贵州建成3万多座桥梁突破地理限制 [11] - 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份额从依赖进口95%到占据70%,实现技术"领跑" [11] 生态与农业 - 西部累计退耕还林还草3.2亿亩,长江黄河干流水质达Ⅱ类,甘肃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32万亩 [12] - 新疆和内蒙古粮食产量25年增幅分别达192%和187%,成为全国"新粮仓" [9] - 全国5A级景区中西部占比超1/3(123家),生态旅游效益显著 [13] 开放与贸易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563个港口,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901.52万标箱(同比增12.4%) [16] - 2024年西部进出口总额占全国9.24%,较1999年提升4.72个百分点,四川外贸排名升至全国第八 [17] - 中欧班列前4个月西部开行量占比55%,成都航空枢纽年吞吐量超8700万人次跃居全国第三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