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配套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海优新材: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09
行业与市场状况 - 光伏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发展行业,预期中长期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当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市场化竞争激烈,全球商业环境复杂多变 [7][8] - 光伏胶膜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位置,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起封装和保护作用,能提高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目前全球光伏胶膜主要由我国企业供应,国内企业在技术、规模、资金等多方面具备全球领先优势 [8] - 汽车产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产业的占比日渐提升,改变了传统汽车的设计理念、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组成,为汽车产业供应链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 [1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从事特种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组件配套使用的封装胶膜和汽车等新型高品质材料,如PDCLC瞬光液晶调光膜、AXPO轻量化环保皮革、PVE玻璃封装胶膜等 [5][6] - 光伏封装胶膜产品以EVA胶膜、POE胶膜和PVE封装胶膜为主,包括透明抗PID型EVA胶膜、白色增效EVA胶膜、单层POE胶膜及共挤POE胶膜、零迁移转光胶膜、彩色胶膜以及PVE封装胶膜等产品,主要应用于TOPCon、BC、HJT电池组件、BIPV及其他应用于0BB、钙钛矿等新型组件的胶膜 [5] - 新型高分子膜材料产品主要包括汽车智能天幕及车窗玻璃用PDCLC瞬光液晶调光膜、AXPO轻量化环保皮革、PVE玻璃封装胶膜等新产品,应用于汽车天幕玻璃、车窗玻璃、高端建筑、智能家居等多个应用场景 [6]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633,132,126.71元,较上年同期1,488,529,072.73元下降57.47%,主要因胶膜的主要原材料树脂的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光伏胶膜的销售价格相应下调,以及为控风险而采取谨慎销售政策,胶膜销量有所减少 [3]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159,964.54元,较去年同期-138,208,679.29元减少亏损5,048,714.75元,变动原因包括光伏产业周期调整导致胶膜价格竞争激烈,毛利率处于低位,胶膜销售数量减少,开工率下降导致折旧、人工等单位成本费用摊销明显增加,为实现车用PDCLC调光膜产业化交付短期运营成本增加,以及较去年同期胶膜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和存货减值计提大幅减少 [3]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8,307,570.86元,较上年同期-128,244,144.70元改善,主要因应收款项余额较年初下降明显,报告期客户票据到期收款较多,以及存货余额较年初下降较多,报告期采购原料所需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 [3][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36,219,912.85元,较上年同期63,632,361.30元下降43.08%,主要因研发项目使用直接材料数量及价格下降所致,但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相较上年增加1.45个百分点,公司持续重视研发工作和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得以保障 [27] - 公司在光伏胶膜领域已形成包括抗PID、耐水解、电子束辐照预交联、共挤、反射增效、转光增效、抗彩色衰减、转光剂自主合成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创新领域已形成呈现清晰图案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复合胶膜、调光技术、液晶、电子、合成、染色、发泡、隔热、降噪等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 [19][25] -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发明专利15个、获得发明专利1个,新增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1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个,新增获得外观设计专利4个,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06个、获得发明专利33个,累计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61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13个,累计申请外观设计专利13个、获得外观设计专利11个 [27] 市场拓展与产业化 - 在光伏胶膜业务方面,公司积极与海外本土企业合作,提供设备、配方、工艺等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在美国、土耳其等国家率先实现本土产业化落地,并推动印度等海外胶膜业务的合作与发展 [14] - 在汽车等新型高品质材料业务方面,公司PDCLC调光膜产品于4月份实现全球首家标配调光天幕上车,标志着该款新产品正式产业化成功,同时AXPO轻量化环保皮革、PVE玻璃封装胶膜产品亦逐步进入汽车行业,进行小批量交付或进入测试阶段 [13][16] - 公司已启动年产200万平方米PDCLC调光膜的扩产项目,以满足调光玻璃渗透率提升所带来的调光膜需求的增长 [16] 核心竞争力 - 公司在光伏组件封装胶膜领域已形成多项核心技术,多次与产业深度融合,率先为新型组件提供满足要求的新型胶膜,在业内保持良好技术与质量优势,以产品迭代快、品质好而著称 [19] - 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创新领域,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高效专业的研发团队,已形成多项技术,根据市场潜在需求创造产品并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改进产品性能,新产品产业化交付取得成功,强化提升了公司产业化创新能力 [19] - 公司核心团队由多名具备研发、经营管理与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随着公司拓展业务领域,持续引入了不同技术细分领域的深具研发经验的高端研发人员,光伏和汽车专业领域的战略和市场高端人才以及具有规模化生产、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