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氢能
icon
搜索文档
加快发展海洋新能源 推动广东经济绿色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6:20
海上风电发展 - 广东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 - 需推进海上风电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标准建设,提高设备国产化率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程度[2] - 在近海风电基础上,有序推进深远海风电开发,结合漂浮式风电和柔直输电技术提升技术经济性[2] 海洋氢能产业 - 广东省氢能装备产能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为海上氢能产业发展奠定基础[3] - 需研发高效率、低电耗、灵活性强的电解槽等氢能设备,突破海上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3] - 探索氢能技术在交通、电力、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并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布局研发中心,在云浮、潮州、湛江发展装备制造产业[3] 海洋能资源开发 - 利用广东省丰富的波浪能和温差能资源,推进海洋能全面发展[4] - 重点突破大功率温差能综合利用等技术,提高波浪能和温差能的转换效率[4] - 加快海洋能装备制造,对现有波浪能机组和电站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开发经济性[4] 海上光伏与协同模式 - 需解决海上光伏项目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问题,推动适应远海环境的光伏组件和新型储能设备研发[5] - 严格海上光伏项目选址审批,加强与科研平台合作以应对台风、梅雨等极端天气影响[5] - 整合海上风电、光伏、海水抽水蓄能和制氢资源,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新模式[5] 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 - 坚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监测平台降低项目开发对生态的负面影响[6] - 推进海上新能源项目的生态修复,确保新能源开发与渔业发展平衡[6] - 发展风渔融合、海上能源岛等融合模式,强化海上新能源与海洋养殖、旅游项目的深度融合[6]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优化海上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6] - 统筹规划广东省海上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陆海资源优势互补的布局形态[6] - 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多元资本协同并发挥保险的风险分散作用以激发市场积极性[6]
第一轮通知 | 2025(第五届)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
DT新材料· 2025-05-18 23:13
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能力稳步提升,涵盖海洋氢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等领域,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1] - 2024年海上风电持续高增长,加速向漂浮式和机组大型化发展 [1] - 多个沿海省份海上光伏项目相继获批,项目开工投产迎来小高潮 [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漂浮式潮流-波浪能联合发电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启动 [1] 长三角地区发展成果 - 江苏省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全国领跑 [1] - 江苏省计划2027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 [1] - 全球首个海水制氢装备基地在常州投产 [1] 论坛活动安排 - 论坛主题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将于7月23-25日在南通举办 [1] - 同期举办青年科学家10²论坛、产业发展与创新技术全体大会、圆桌对话、四大专题论坛 [1] - 特色活动包括产业需求对接、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产业报告与项目地图发布、参观交流 [1] 专题论坛议题 海上风电 - 科学理论:风资源测评、叶片气动载荷、基础运动抑制等 [7] - 关键技术:锚固基础、系泊系统、支撑结构、大型化风机等 [7] - 工程实践:风渔融合、风渔光融合、海上风电制氢等 [7] 海上光伏 - 技术创新:复合管桩、浮体结构形式创新、系泊方式优化等 [7] - 工程实践:风光同场、渔光互补、海上光伏与海洋油气田融合等 [7] 海洋氢能 - 技术方向:海上风电/光伏制氢、直接海水制氢、海上浮式平台一体化制氢 [8] - 关键技术:高选择性长寿命催化电极开发、耐盐高性能关键堆叠材料开发等 [8] 产业报告与项目 - 《2025海洋清洁能源产业报告》将梳理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 《全球浮式风电项目地图2025》将更新欧洲、亚洲最新浮式风电项目进展 [11] 参会单位与规模 - 上届论坛吸引15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300多位参会代表 [13] - 参会单位包括明阳智能、隆基、金风科技等上市企业,以及中电建、中能建、中交等建设单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