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光学
icon
搜索文档
炬光科技(688167):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激光光学元器件一季度表现强劲,多元化产品矩阵深耕光学赛道
华鑫证券· 2025-06-03 23: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激光光学元器件业务一季度表现强劲,因泛半导体等领域需求提升,营收达1.70亿元,同比增长23.75%;2024年两次并购后,研发投入和运营成本增加,利润端短期承压 [3] - 公司依托先进技术生产的微纳光学元器件可用于光通信多个模块及CPO,能提升激光光源性能,推动小型化,在多领域有重要作用 [4] - 公司在汽车应用领域与多家Tier1供应商合作,是AG公司合格供应商,合作从激光雷达延伸至投影照明,获多个项目定点,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 [5]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7.76、9.80、12.89亿元,EPS分别为0.19、0.62、1.3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4、110、53倍,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数据 - 当前股价68.05元,总市值61亿元,总股本90百万股,流通股本90百万股,52周价格范围39.97 - 89.49元,日均成交额205.74百万元 [1] 公司业务表现 - 激光光学元器件业务一季度营收1.70亿元,同比增长23.75%,得益于泛半导体、工业光纤激光器泵浦及光通讯领域需求增长;2024年并购后利润端短期承压 [3] 公司产品应用 - 光通信产品线丰富,微纳光学元器件可用于光发射模块、光接收模块、光子集成电路及CPO,能提升激光光源性能,推动小型化,应用场景广泛 [4] - 在汽车应用领域与多家Tier1供应商合作,是AG公司合格供应商,合作从激光雷达延伸至投影照明,获多个项目定点,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 [5]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7.76、9.80、12.89亿元,EPS分别为0.19、0.62、1.3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4、110、53倍 [6] 财务数据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620|776|980|1289| |增长率(%)|10.5%|25.1%|26.3%|31.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5|17|56|117| |增长率(%)|-293.2%|/|232.4%|109.0%| |摊薄每股收益(元)|-1.94|0.19|0.62|1.30| |ROE(%)|-8.3%|0.8%|2.6%|5.1%|[9]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合计|1433|1600|1799|2037| |非流动资产合计|1511|1365|1228|1109| |资产总计|2944|2965|3027|3146| |流动负债合计|239|245|256|270| |非流动负债合计|593|593|593|593| |负债合计|832|838|849|863| |股东权益|2112|2127|2178|2283|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944|2965|3027|3146|[10] 利润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620|776|980|1289| |营业成本|446|499|607|759| |营业利润|-191|20|63|129| |利润总额|-192|18|61|127| |净利润|-175|17|56|117| |归母净利润|-175|17|56|117|[10]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98|129|124|132|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878|137|128|110|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1090|-2|-6|-12| |现金流量净额|115|264|247|231|[10] 主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增长率|10.5%|25.1%|26.3%|31.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93.2%|/|232.4%|109.0%| |毛利率|28.1%|35.7%|38.0%|41.1%| |四项费用/营收|40.1%|33.6%|31.9%|31.2%| |净利率|-28.2%|2.2%|5.7%|9.1%| |ROE|-8.3%|0.8%|2.6%|5.1%| |资产负债率|28.3%|28.3%|28.1%|27.4%| |总资产周转率|0.2|0.3|0.3|0.4| |应收账款周转率|3.6|4.1|4.6|5.2| |存货周转率|1.4|1.5|1.6|1.7| |每股数据(元/股):EPS|-1.94|0.19|0.62|1.30| |每股数据(元/股):P/E|-35.2|364.3|109.6|52.5| |每股数据(元/股):P/S|9.9|7.9|6.3|4.8| |每股数据(元/股):P/B|2.9|2.9|2.8|2.7|[10]
炬光科技:AG公司激光雷达线光斑发射模组项目已进入验证阶段
新华网· 2025-05-22 18:23
汽车业务进展 - 海外汽车定点业务进展顺利 AG公司激光雷达线光斑发射模组项目进入量产前最终验证阶段 生命周期预计量约50万套 [3] - 新增AG公司车载投影照明微透镜阵列定点 生命周期需求量超330万套 [4] - 通过转移汽车业务产线至韶关实现成本优化 推动负毛利产品改善 [4] 光通信业务发展 - 电信业务与瑞士炬光原有国际客户保持稳定合作 获Coherent高意公司"2025最佳奖项" [3] - 数据通信业务2024年并购后加速拓展 部分客户进入样品验证及小批量阶段 预计2025年批量供应 2024年收入占比约5% [3] 产业布局规划 - 西安基地聚焦激光雷达发射模组生产 德国瑞士中心承担微纳光学前道制程 东莞韶关基地覆盖后道加工及汽车光学组件 [4] - 正评估东南亚产能扩展计划以增强全球响应能力 [4] - 合肥泛半导体基地2024年11月完成主体封顶 [4] 其他业务板块 - 消费电子领域与北美客户合作研发AR/VR及3D感知项目 [4] - 预制金锡材料通过大客户验证并获批量订单 [4] - 泛半导体制程业务在晶圆退火显示修复等应用快速增长 [4] 盈利能力优化 - 针对2024年激光光学元器件毛利率下降 通过成本优化及拓展高毛利应用领域缓解压力 [4] - 微纳光学领域掌握五大核心技术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建立竞争壁垒 [4] -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加速新业务放量 通过销售策略优化成本控制及现金流管理推动经营质量提升 2025年盈利改善目标明确 [4]
炬光科技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聚光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4 年营业总收入 6.2 亿元,同比增长 10%,但归母净利润 -1.75 亿元,同比下降 29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82 亿元,同比下降 356%,受工业激光竞争、并购盈利不佳、贷款利息增加及一次性减值约 8900 万元等影响[2][4] - 2025 年 Q1 收入 1.69 亿元,同比增长 24%,亏损同比大幅收窄,激光光学元器件出货量显著增加,新兴领域订单有突破,但管理、薪酬、研发费用增加影响盈利[2][5] - 2024 年计提约 8944 万元一次性减值,涉及瑞士聚光商誉、车间关闭、资产出售等,对业绩负面影响显著[2][6] - 2025 年 Q1 销售费用有效控制,管理和研发费用增加,毛利率从 28%回升至 34%,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和收入规模效应[2][9] - 剔除股份支付后,2025 年 Q1 净利润亏损幅度显著收窄,经营性现金流转正,资产负债率从 28.27%降至 28.04%,经营状况改善,财务风险可控[2][10][11] 业务板块 - 业务分上下游,激光光学业务占比大,上游元器件是成长基石,中游业务增速快,2024 年同比增长 46.12%[12] - 下游市场应用多元化,减少对传统工业市场依赖,新兴领域开始贡献收入[13] - 欧洲区域收入占比增加,中国区域降至 51%,国际化战略有成效,各地区市场份额更均衡[14] - 美国加征关税对收入和进口影响有限且可控,美国收入占比少,进口依赖降低[15] 各业务表现及预期 - 半导体激光器业务 2024 年下滑 34%,2025 年 Q1 末主要客户验证通过获批量订单,预计二季度销售改善;元器件业务同比降 16%,受验收周期影响[16] - 激光光学业务 2024 年同比增 39%,剔除并购因素原有业务降 3%;2025 年 Q1 同比增 41%,环比增 22%,得益于多领域需求提升,未来重点布局电信和数据通信领域[17][18] - 汽车业务 2024 年收入 7700 万,同比增 67%,主要因并购,原有业务降 52%;2025 年 Q1 同比降 50%,环比降 31%,激光雷达项目终止,投影照明获定点项目,毛利率转正[19] - 泛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 2024 年增长 10%,芯片部分增长明显,信息显示略降;2025 年 Q1 营收同比和环比显著增长,预计今年进展不错[20] - 医疗健康领域基数小但增长好,专业领域模组推广反馈积极,家用医疗设备进展低于预期[21] - 全球光子工艺和制造服务 2024 年收入 1715 万,2025 年 Q1 实现 1122 万,仍处拓展阶段[22] 运营举措 - 继续整合,聚焦优势领域,拓展新兴领域,优化费用控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2][7] - 进行全球运营布局调整,如东莞增设工序、汽车业务转移到韶关、全球资产搬迁,优化设备资源,降低成本[24][25] - 调整组织结构,精简流程,成立 DOS 部门,缩减低价值产品线,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及 AI 应用[26] 研发情况 - 集中于半导体激光器材料及工艺优化,开发新产品降成本[27] - 激光光学领域加大瑞士光刻技术和光通信、消费电子应用研发投入[28][29] - 消费电子专注晶圆级光学元器件等;泛半导体支撑领域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程等,获客户认可和订单[30] - 激光投影照明领域创新降成本,开展下一代微推进系统大灯技术研究[31] - 2024 年新增申请专利 200 多项,授权专利达 594 项,梳理放弃部分失效专利[32] - 强化研发管理体系,精细化管控,强化 PMO,赋予项目经理决策权,优化立项,倡导科学家精神,加强跨境合作[33] 未来发展 - 未来聚焦高潜力领域,保持传统业务稳定,通过研发与并购结合提升技术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应对挑战[39] - 并购战略是收购亏损企业获取技术和市场资源,实现业务拓展和技术升级,通过整合亏损资产实现战略目标[40][41] - 未来巩固平台地位,拓展高成长市场,加强双轮驱动,探索新应用领域,打造全球制造服务平台[45] - 预计 2025 年销售小双位数增长约 20%,目标扭亏为盈[6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HADAG 并购后研发费用大幅增加,第一季度增 2400 万元,占比从 16%提高到 28.6%,管理费用也因新部门成立增加[46] - 2024 年销售额下滑 21%,目标 2025 年恢复到 2023 年水平,瑞士并购后毛利从 -2%提升至 47%[47] - HADAG 因设备摊销财务报表亏损,实际业务盈利,计划揽更多业务改善财务状况[49] - 2025 年 Q1 净利润与 2023 年 Q1 基本持平且略有改善,瑞士部分亏损减少[50] - 瑞士工业维纳光学产品销售额稳定、毛利攀升,汽车压印产品毛利从负转正,预计二季度出货提升毛利[51] - 并购 AMS OSRA 时要求卖方提供业务保障,有补偿机制和服务协议,但受财务准则限制部分收入暂无法计入账[53] - 全球布局采取因地制宜策略,欧洲侧重研究,开发在新加坡和国内,工程和生产以国内和东南亚为主,市场销售贴近客户[54] - 微透镜阵列项目主要应用于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瑞士熔石英微透镜阵列用于 WSS 和 OCS,但未达工业化量产[60] - 近期东莞微光学项目结项,智能驾驶汽车应用光子技术产业化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进度 73%,韶关项目结项,合肥项目投入进度 30%[62] - 提供 CPU 相关光学产品用于测试阶段,目前主要应用硅基技术[63][64] - 光交换机和波长选择器(WSS)应用广泛,但产品体量无明确数据[65] - 激光雷达剩一个生命周期约 50 万套车型项目,汽车大灯今年定点 330 万套,发货至中国及欧洲,生命周期约 5 年[66] - 大灯项目预计营收 5000 - 5000 多万人民币,毛利率预计达 30%左右;新定点投影灯项目生命周期内预计营收 7000 万人民币,毛利率略低[69] - 2025 年光通信业务有望超 10%营收占比,2026 年达 25%难度较大[70] - 聚光消费电子业务占比 2%,集中在新加坡,关税影响不大,通过并购提高应对风险能力[71] - 拓展 3D 感知技术领域,新加坡产品有潜在应用,但未获订单[72] - 光通信行业天花板高,元器件市场规模估计几个亿,模组市场是其 5 - 10 倍,硅透镜和熔石英市场有望随 AI 发展增长[73] - 切入国内消费电子终端有概率,一次性内窥镜与 AMS Osram 合作探索,家用激光脱毛终端品牌合作进展不理想[74] - 英国赛登项目结束,半导体集成电路 lab 工艺海外客户端进展快,国内客户逐步提出样机需求,预计未来两到三年有批量需求[75] - 国内与不超过 5 家客户合作,海外两到三家客户进行样机设备验证,韩国是主要海外市场之一[75] - 先进制程集成电路领域集中在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和功率器件方向,前道工艺市场表现好[76] - 消费电子领域国外市场进展快且深入,与多家客户合作处于谈判和探讨阶段[77] - 泛半导体业务芯片制程领域市占率高,面板显示类方向预计 2025 年提升,元器件表现出快速增长趋势[78][79] - 考虑通过后道加工或代工开发出口产品渠道,正在进行技术转移,响应客户需求[80] - 公司从上游元器件向中游发展,探索消费电子和汽车激光雷达等领域,可能进一步收缩业务线[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