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烧制
搜索文档
从剪接烫染发到复原《大闹天宫》:北京“手艺人”征战全国大赛
新京报· 2025-09-22 07:06
赛事概况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设有106个竞赛项目,共有3420名选手和3275名裁判人员参赛 [1] - 北京市代表团有105名选手,参加美发、平面设计技术等96个项目的比拼 [1] 参赛选手与项目 - 美发赛项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赛程三天共设置七个模块,涵盖剪发、接发、烫发、染发、造型等多项技能 [2] - 平面设计技术项目是北京市代表团的优势项目之一,有学校专门开设大赛班进行专业技能学习 [3] - 北京选手“00后”占比超六成,部分选手为参赛“老将”,例如工业4.0项目的选手曾在第二届大赛中获得第11名优胜奖 [3] 前沿科技展示 - 氢动力机器狗搭载先进氢燃料电池系统,使用矿泉水瓶大小的氢燃料储备瓶,静态站立续航达8小时,动态行走续航5小时,可在零下40℃天气下作业,应用于工业巡检、家庭陪伴等领域 [4] - “天工2.0”人形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是曾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获得冠军的“网红机器人” [4] - AI考试系统专为评价家政人员专项职业能力设计,可识别国内40多种方言,准确率达99%,用于对家政人员职业道德、礼貌礼仪等服务素养的考核 [5] 传统技艺与非遗 - 官式琉璃烧制技艺是一项国家级非遗,故宫、天坛等建筑上的琉璃瓦即采用此工艺,青年传承人现场展示脊兽龙等作品制作 [6] - 赛璐璐动画片制作工艺已失传20年,其制作工作量巨大,一部动画电影需近10万张画稿,该工艺正由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传承 [6][7] - 职业技能培养有助于学生成为美术总监、设计师或导演,在动画行业积累扎实基础并取得长远发展 [8]
文化中国行丨每差50℃就得变配方 传承人用26年烧制出孔雀蓝釉
央视新闻· 2025-05-25 18:43
琉璃行业概况 - 琉璃是一种常用于古代宫殿、宝塔等建筑的装饰材料 山西是主产地 琉璃烧制技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琉璃生产在山西分布广泛 始于北魏 至明清达到鼎盛 制作涵盖备料、成型、素烧、施釉等多个环节 最终呈现五彩斑斓的效果 [5] - 制作原料选用当地坩子土 釉色常见黄、绿、蓝、紫、黑、白等色 采用二次烧成工艺 先烧素胎再上釉后烘烧成器 [5] 琉璃技艺发展 - 山西在明代甚至更早的元代 琉璃烧造技术已非常成熟 不仅生产单一色彩和黄绿釉琉璃 还能制作难度较高的蓝紫色调琉璃 [3] - 孔雀蓝釉制作技艺曾失传 传承人葛原生经过26年探索 于2007年成功恢复该技艺 期间发现每差50℃需调整配方 [7][9] 琉璃应用与创新 - 琉璃应用从传统建筑领域拓展至文创领域 出现琉璃制匾、摆件等产品 进入日常生活场景 [9] - 通过非遗进高校、研学讲座、创新工作室等措施吸引年轻人参与传承 将传统工艺与新型设计融合发展 [9][11] - 山西考古博物馆展出新出土明代琉璃俑 器型丰富多样 展现明代中后期生活状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