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

搜索文档
倒闭18万家“洗剪吹刺客”,年轻人终于不再妥协了
搜狐财经· 2025-07-28 11:36
行业现状 -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美发行业注销或吊销企业超过18万家[4] - 2020年理发行业新店开设近20万家 2021年全国理发店数量突破114万家[9] - 2020年中国美发行业平均客单价上涨26.4% 一线城市理发费用甚至超过千元[9] - 2025年4月全国快剪门店数量暴增200%[26] 商业模式演变 - 早期理发店通过会员储值卡模式快速扩张 台湾储值卡风潮带动行业转型[10] - 部分店铺过度装修 将理发师职称包装为"英语老师""总监"等抬高溢价[12] - 当前快剪模式崛起 主打15分钟完成服务且无推销 理发工具销量增长133%[26] 行业问题根源 - 过度推销问题严重 中消协报告显示美容美发会员卡投诉占全行业26.5%[23] - 昆明某店出现标价1480元烫染项目最终收费7680元的极端案例[22] - 员工考核与销售业绩强挂钩 导致服务质量下降[20] 转型成功案例 - 湖南怀化"晓华理发店"采用透明定价策略 男士30元/女士45元无隐形消费[27] - 部分店铺通过专业技术+高端材料打造差异化 客户接受高溢价[28] - 创新社区合作模式 提供养发/按摩等增值服务获取稳定客源[28] 未来发展方向 - 必须回归透明定价或走专业技术路线才能避免被淘汰[30] - 行业转型已在进行中 缺乏竞争力的店铺将无法存活[31]
外企在中国|汉高消费品牌业务部大中华区副总裁钟经伟:主动布局中国市场,共筑美业新生态
新华网财经· 2025-07-09 16:57
核心观点 - 汉高消费品牌业务部通过战略并购、科技创新和行业人才培养,在中国市场实现深度本土化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和长期布局决心 [1][4][13] 连续战略布局 - 过去四年实施三次战略并购:2022年收购资生堂亚太专业美发业务(含Sublimic和Primience品牌)[6] - 2024年收购宝洁旗下沙宣大中华区头发护理业务(涵盖洗发水/护发素/造型等产品线)[6] - 2025年收购苏州博克生物科技,增强本土制造实力和供应链灵活性 [7] - 2025年7月全面接管沙宣大中华区业务运营管理 [7] 科技驱动革新 - 研发模式从"企业主导"转向"消费者主导",缩短研发周期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9] - 加强本地化研发与生产能力建设,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9] - 通过电商平台和精准营销实现"货找人"式触达,建立高效消费者连接机制 [9] - 强调品牌信任力在消费决策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品质稳定性建立价值认同 [10] 行业升级与人才培养 - 连续举办13届施华蔻专业大中华美发大奖赛,覆盖全国数千家沙龙 [12] - 2025年在上海设立"沙宣美发学院",与伦敦总部同步培养国际视野人才 [12] - 创建璞观PROVI美发艺术机构,培养个性化发型设计师 [12] - 推动全产业链从教育/技术到消费的提质,注重产品环保效应 [12] 市场表现与战略定位 - 在中国市场实现从"初步引入"到"深度本土化"的飞跃发展 [1] - 战略布局形成品牌矩阵丰富/专业渠道拓展/本土供应链升级的协同效应 [7] - 明确"发型师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的行业生态参与理念 [12] - 展现"做100年品牌"的长期承诺,体现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13]
国际TOP1美妆企业再买新品牌
36氪· 2025-07-02 08:42
欧莱雅集团收购动态 - 公司于6月30日签署协议收购护发品牌Color Wow,收购金额未披露,该品牌将归入专业美发产品部 [1][3] - 这是继6月9日收购Medik8后,21天内完成的第二笔收购 [1] - 公司平均每14个月收购一个品牌,自1967年以来至少收购44个品牌 [9] - 近三年四次收购中三个为高端品牌,涉及护肤护发美妆等多领域,包括25.25亿美元收购伊索(约180.88亿元) [9] Color Wow品牌概况 - 品牌创立于2013年,拥有130多个美容奖项和明星产品如XL Bombshell Volumizer和Dream Coat [4] - 实行全渠道营销,覆盖沙龙、选择性分销和电商平台 [4] - 定位高端但价格亲民,产品价格区间24-46美元(约171.92-329.53元) [4] - 创始人表示加入欧莱雅将为品牌创新和持续成功奠定基础 [6] 专业美发业务战略 - 收购Color Wow后专业美发产品部品牌数量增至10个,强化产品组合和全球增长潜力 [6] - 专业美发产品部销售额连续四年增长,2021年增速达24.8%,2024年护发品成为集团增长第二快的品类 [13] - 部门总裁表示收购将帮助公司在护发和造型类别中站稳脚跟 [3] 护发行业趋势 - 全球洗发水市场预计2032年达565.4亿美元(约4050.30亿元),年均增速5.71% [13] - 行业进入功效时代,消费者对成分透明度和科学配方的需求重塑头发护理类别 [3][19] - 国际巨头加速布局:联合利华2023年收购K18,汉高2024年收购沙宣大中华区业务 [16]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品牌如阿道夫、拉芳通过差异化竞争逐渐崛起 [19] - 行业经历三阶段变迁:从基础清洁到愉悦相关,再进入头皮微生态的功效时代 [19] - 具备专业渠道表现和专家认可的品牌更受追捧,显示持续增长潜力 [12]
欧莱雅为何押注Color Wow?
FBeauty未来迹· 2025-07-01 22:58
欧莱雅收购Color Wow - 欧莱雅集团于6月30日宣布收购专业护发品牌Color Wow,这是其2025年内第三笔收购[2] - Color Wow创立于2013年,专注于"烫染修复"细分赛道,产品线覆盖清洁、护理、造型,主要消费群体为频繁烫染的都市女性[4] - 品牌过去三年销售额实现"翻倍再翻倍"增长,总销售额略高于3亿美元(约21.48亿人民币),正在寻求10亿美元(约71.62亿人民币)估值[4] Color Wow品牌特点 - 品牌创始人Gail Federici拥有40余年美发行业经验,曾是John Frieda Professional Hair Care核心团队成员[6] - 产品研发采用"问题优先"逻辑,所有配方需经过创始人从市场需求角度和化学家团队从成分有效性角度双重验证[8] - 实验室"成分禁用清单"远超行业标准,除美欧禁止的30种成分外,额外剔除70种可能导致发色暗沉的物质[8] - 明星产品Dream Coat抗燥精华定价28美元,每4.4秒售出一瓶,采用热活化技术形成疏水保护膜[9] 欧莱雅专业美发产品部 - 专业美发产品部最新季度销售收入12.8亿欧元(约1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17] - 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48.86亿欧元(约41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卡诗品牌以两位数增速成为增长引擎[17] - 部门品牌矩阵覆盖高端护理(卡诗)、专业染烫(欧莱雅PRO)、大众沙龙(美奇丝)和科学护发(Redken)[15] 欧莱雅2025年战略布局 - 2025年2月收购法国时尚品牌Jacquemus部分股权,布局时尚与美妆融合领域[20][21] - 6月完成对英国专业护肤品牌Medik8收购,强化科学护肤矩阵[21][23] - 5月通过上海美次方投资未名拾光,布局合成生物原料赛道[25] - 3月出售护发品牌Carol's Daughter,符合"聚焦核心"战略转向[25] 行业趋势分析 - 美妆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优先,从品牌堆砌转向技术深耕[28] - 资本对"优质资产"定义高度统一:高增长品类、技术护城河、核心赛道[30][31] - 科赴皮肤健康与美容部门2025年Q1销售额同比下滑7.3%,成为集团唯一负增长部门[30] - 资生堂已剥离至少10余个品牌,联合利华已出售20余个品牌[30]
彻底玩完了!30万家理发店倒闭后,消费者给所有时尚沙龙上了一课
搜狐财经· 2025-06-24 15:50
行业现状 - 理发店行业出现大规模倒闭潮,部分门店从预约爆满到门可罗雀,高端服务如"神龙套"降价至10元/次 [1] - 2021年全国理发店数量达1144万家,但近年倒闭超30万家,2023年注销量同比激增482%至865万家 [16][36][37] - 行业同质化严重,服务项目集中于剪发、烫发、染发,高端店与路边小店差异化不足 [18]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者趋向务实,减少高价发型消费,转向10-20元快剪服务,济南某10元快剪店客流量显著高于传统店 [3][4][6] - 自助美发兴起,电商平台电动理发器(几十元)、染发膏(百元内)销量增长,短视频教程普及使家庭美发替代率提升 [10][12] - 消费频次降低,从"每月一剪"变为"半年一次",颜值焦虑减少导致需求萎缩 [31][32] 竞争格局变化 - 快剪店凭借低成本模式(无需豪华装修/资深理发师)挤压传统店生存空间,房租与人工成本仅为传统店30-50% [6][21] - 高端连锁店与快剪店形成两端挤压,中小型理发店既无品牌溢价又无价格优势 [21] - 电商渠道截流烫染业务,染发膏DIY成本仅为理发店的1/10(店内588元 vs 自购几十元) [10][30] 行业内部问题 - 技术门槛崩塌,速成班理发师(数月培训)冒充"高级发型师",服务质量差致客诉率攀升 [24][22] - 定价体系混乱,标价588元染发实际成本仅几十元,138元基础剪发引发消费者抵触 [28][30] - 预付卡套路频发,充值后服务质量下降,隐形消费(高端洗发水/护理套餐)导致客单价虚高 [34][35] 成本结构压力 - 核心成本项持续上涨:市中心月租超1万元,人工成本占营收比达40-60% [26][28] - 价格战加剧盈利困境,传统店剪发价格从30-50元降至10元档,但成本刚性导致利润率跌破5% [6][21][26] 服务定价案例 - K hair salon基础剪吹69元(会员45元),高端烫染套餐达1280元(会员768元),价差达10倍 [31] - WATERY部分项目标价380-6588元,存在显著价格模糊地带 [35] 历史数据对比 - 2013-2024年行业注册量峰值出现在2021年(1562万家),但2023年注销量创纪录(865万家) [37] - 企业存量从2013年372万家增至2024年1288万家,但净增长率从2017年291%降至2024年16% [37]
全国各地现理发店倒闭潮,没有电商冲击,理发店为什么自己能干黄?
新浪财经· 2025-05-29 09:28
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理发店倒闭超30万家 一线城市2025年闭店率预计达18.73% 三四线城市高达26.3% [2] - 行业面临经营模式陷阱、成本压力、消费习惯变革和结构性矛盾等多重挑战 [2][3][4][6] 经营模式问题 - 预付费模式导致资金链脆弱 北京某连锁品牌跑路事件中未消费预存款达千万元 [2] - 过度推销引发消费者反感 70%消费者不满推销体验 90后选择社区店主因是"无推销压力" [2] - 高端门店流失客群中58%因过度营销离场 [2] 成本压力 - 上海静安区商场内50㎡理发店月租金达4-6万元 是社区街铺的3倍 [3] - 某高端品牌单店装修成本超80万元 按日均68元剪发价需接待120人/天才能覆盖基础成本 [3] - 美发从业者流失率37% 新人留存率不足20% 导致人力成本攀升和服务质量下滑 [3] 消费习惯变革 - 2025年家用理发器销量同比激增210% 男性顾客进店频次从每月1次降至半年1次 [4] - Z世代中43%男性选择"寸头/光头"自主打理 女性消费者假发片使用率提升至29% [4] - 北京三里屯出现"10分钟快剪仓" 反映碎片化理容需求崛起 [4] 市场结构问题 - 成都某商圈10家理发店中6家定价超68元/次 但工作日客流不足20人 [6] - 定价30元以下社区店存活率达82% 50元以上门店2年内倒闭率超60% [6] - 杭州某1.5万人口社区有23家理发店 远超行业测算的3000常住人口/门店的盈利标准 [6] 成功案例启示 - 沈阳社区理发店坚持15元剪发、拒绝办卡、提供免费修鬓角服务 单店日均客流量达50人次 [6] - 案例显示技术价值应大于营销价值 用户信任重于短期收益 [6]
3万加盟AI洗头机,暴富印钞机还是韭菜收割机?
36氪· 2025-05-29 07:25
行业概况 - AI洗头行业在一线城市快速兴起,智能设备取代人工提供洗发、烘干等一站式服务 [1] - 价格策略以低价引流为主,单次活动价5-9.9元,比传统理发店便宜50%以上,溢价服务收费19.9-39.9元不等 [1] - 行业主要设备供应商集中在广州中小企业,市场从南方城市向北方扩展 [1][4] 商业模式 - 加盟模式为主,设备采购价17800-29800元/台,部分品牌免加盟费,部分收取29800元加盟费(等价于产品费用) [1][6][7] - 单店投资约15万元(含2台设备4万元+装修8万元+仪器6000-8000元) [6] - 盈利核心依赖增值服务(养发/染发等),9.9元引流套餐成本仅1-2.5元/人,39.9元养护套餐成本约5元 [5][8] 市场表现 - 头部品牌月营业额可达13万元,部分加盟商宣称半年收入100万或20天赚35万元 [1][6] - 标杆门店日客流60-80人(营收600-800元/天),普通门店日客流仅10人(月收入约6000元) [10] - 行业存在价格战,部分套餐低至5元,同时面临复购率低、房租成本覆盖难等问题 [10][11] 技术现状 - 设备宣称拥有45项专利,含芯片、水柱、头型检测等功能,研发投入达7000-8000万元 [4] - 实际体验存在缺陷:无自动烘干、按摩力度弱、冲洗不彻底、安全隐患(进水/卡发)等 [2][3][9] - 多数设备仅实现基础冲水功能,缺乏仿生按摩等核心技术,部分品牌通过更换包装重启失败门店 [9][10] 竞争格局 - 单一厂家为30多个品牌供货,设备同质化严重,品牌通过嫁接美甲/头疗等项目差异化 [9] - 头部厂商已获融资,宣称服务海底捞等客户,计划启动第二轮融资 [9] - 行业尝试拓展多元场景(商场/养老院等),但技术成熟度限制商业化落地 [9][11]
9块9的AI洗头:颠覆还是泡沫?
36氪· 2025-05-07 08:54
AI洗头行业现状 - AI洗头店在上海、深圳、福州等多地出现,配备头皮检测服务、智能洗头机、自动吹发设备等服务 [1] - AI洗头店以9.9元优惠价吸引顾客,后续价格在19-23元不等,与传统美发店价格相比无明显优势 [3] - 部分品牌推出"草本头疗""祛屑专享"等功能套餐,人工吹干首次优惠价达19.9元 [3] - 行业正在快速扩张,主要以卖机器或开放加盟方式拓展版图 [8] 商业模式分析 - 机器销售模式:押金19800元/台(三年合约)或买断21450元/台,赠送30瓶养发产品 [8] - 加盟模式:前期投入99800-144800元(含设备、装修、租金等),品牌方收取10%营业额分成 [9] - 加盟商需达到日均47-68客流量才能在4个月内回本,经营难度较大 [10] - 部分品牌提供线上运营、SaaS系统支持,但存在概念模糊、错别字等不专业现象 [8] 技术体验与市场反馈 - 消费者反馈两极分化:部分认为"洗得均匀"适合内向人群,更多反映"洗不干净""噪音大""像自动冲水器" [5] - 存在"卡住头发""引发毛囊炎"等安全隐患 [5][7] - 资深美发师认为缺乏人际交流体验,无法替代传统服务 [7] - 与传统美发店相比,缺少头疗放松、造型设计等附加服务 [7] 行业挑战与机遇 - 2023年中国头皮护理市场规模达52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42.7%,预计2025年突破800亿元 [13] - 需解决产业链成熟度、场景融合、体验优化三大核心问题 [13] - 可作为传统美发店"插件",实现人力节省和24小时服务 [17] - 参考AI健身行业教训,避免重蹈"概念热炒-市场遇冷"覆辙 [11][12] 竞争格局与发展建议 - 建议与养生馆、头疗店等成熟业态合作,降低经营风险 [17] - 需建立定期保养检查机制,提升设备安全性 [15] - 可借鉴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等行业发展路径,经历市场洗牌后走向成熟 [13] - 持续优化"洗不干净""噪音大"等痛点,提升消费体验 [18]
耐克、阿迪达斯等鞋类巨头请求白宫豁免关税,称已构成“生存威胁”!此前美国国内一双球鞋涨价近600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3 09:56
鞋类行业 - 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致信白宫请求豁免关税 称关税对行业构成"生存威胁" [1] - 76个鞋类品牌联署 包括耐克 阿迪达斯 斯凯奇和安德玛等知名企业 [1] - 平价鞋类公司无法承受高关税且难以转嫁成本 面临倒闭风险 [1] - 150美元球鞋价格涨至230美元 涨幅达53% [1] - 海外生产100美元球鞋若在美国制造将涨至300-400美元 [2] 美发行业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美发产品价格大幅提升 影响行业经营 [3] - 洛杉矶美发企业90%商品从中国进口 面临涨价压力 [6] - 科罗拉多州美发企业因货源供应问题面临经营挑战 [6] - 理发店顾客减少 欧洲进口染发剂可能涨价 [6] 高等教育行业 - 哈佛大学拒绝政府改革要求 联邦经费22.6亿美元被冻结 [7] - 哈佛大学起诉美国政府 称冻结资金非法损害学术独立性 [8] - 诉讼涉及教育部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等多个政府机构 [8]
互联网营销师、育婴员、洗衣师获评商贸服务行业技术标兵
杭州日报· 2025-04-30 10:59
杭州市商贸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 - 2025年杭州市商贸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动员部署暨2024年技能竞赛总结大会召开 由杭州市商务局 人社局 总工会 共青团杭州市委联合主办 相关行业协会和杭州市旅贸工会承办 [1] - 竞赛旨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通过以赛促学 以赛代训构建阶梯式人才成长通道 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化升级 提升商贸行业规范化 国际化服务水平 [1] - 2024年评选出36名技术标兵和能手 覆盖互联网营销师 中式面点师 评茶师 茶艺师 咖啡师 西式面点师 美发师 美容师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 足部按摩师 洗衣师 电子商务师等12个职业 [1] - 2025年竞赛主题为"不负韶华 挑战自我 追逐梦想" 分岗位练兵选拔 赛前训练比武 标兵推选总结三阶段进行 [1] 杭州商贸服务业发展策略 - 市商务局联合人社局 总工会等部门联动区县商务局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通过年度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2] - 在"杭州六小龙"全面出圈背景下 职业技能竞赛成为推动城市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