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基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生物基产品行业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开发方向分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1亿美元,约占全球52.73%[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03 09:27
行业定义与分类 - 生物基产品是指利用生物质或生物过程生产的产品,主要分为生物基能源和生物基材料两大类 [2] - 生物基能源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形态,如生物柴油和生物甲烷;生物基材料包括大分子材料、小分子化学品和再合成材料,如生物塑料和生物润滑油 [2] - 生物基产品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为基础的产品,应用范围涵盖润滑剂、清洁剂、油墨、肥料及生物塑料等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生物基产品市场规模增至421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81亿美元,未来五年后全球规模将突破800亿美元 [1][5] - 2024年中国生物基产品市场规模为19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7.27%,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31亿美元,占比提升至48.02% [1][5]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2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21亿美元,同期中国市场规模从86亿美元增长至199亿美元 [5] 行业发展驱动力 - 生物基产品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被认为是“碳中性”,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替代化石产品的重要方式 [1][5] - 在全球石化资源日益匮乏和气候变暖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经济”日益受到关注 [1][5] - 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中国已将非粮生物基材料纳入多项国家战略和规划文件 [5][8]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为小麦、谷物、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秸秆、竹、木等植物性废弃物和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质原材料 [6] - 产业链中游由相关企业将生物质原料经过加工和转化,生产出各种生物基材料 [6] - 产业链下游应用于包装、餐饮、纺织、农林业、日用消费品、交通运输等领域 [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生物基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梯队化、生态化”特征 [11]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丰倍生物、凯塞生物、金丹科技、万华化学、华恒生物、元利科技等 [2][11] - 代表企业华恒生物2024年生物制造行业营业收入18.05亿元,毛利率28.87%;凯塞生物2024年合成生物材料行业营业收入28.19亿元,毛利率36.97% [11][12] 技术路径与开发方向 - 生物基产品制造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生物制造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两类 [4] - 采用生物方法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及生物基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可持续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 [13][14] - 在生物基产品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成本降低、性能提高的背景下,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15]
安徽华恒生物招股书解读:毛利率净利率双降,财务风险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9-30 11:27
文章核心观点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冲刺港股IPO,其财务数据显示在营收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出现显著下滑,特别是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大幅下降值得关注 [1] 业务模式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生物基产品,采用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产品涵盖氨基酸系列、维生素系列等,广泛应用于动物营养、日化护理等多个行业 [2] - 氨基酸系列产品是核心收入来源,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其占总收入比例在69.3%至82.2%之间波动 [2][8] - 公司构建了开放的研发体系,与科研机构合作,并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客户遍布85个国家的超过768个客户 [2] 财务表现:营收 - 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显著,从2022年的14.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3.9% [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4.89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0.16亿元,增长了46.5% [3]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增加、产能扩张以及新产品的引入 [3] 财务表现:盈利与成本 - 公司净利润呈现波动下滑趋势,从2022年的3.19亿元降至2024年的1.85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0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8亿元下降26.4% [4] - 毛利率持续下降,从2022年的38.7%降至2024年的24.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3.5% [5] - 净利率大幅下滑,从2022年的22.5%降至2024年的8.5%,2025年上半年为7.3% [6][7] - 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销售成本上升(2024年销售成本较2023年增加41.7%)、产品市场价格下跌以及各项费用增长 [4][5][7] 营收构成 - 氨基酸系列产品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82.2%降至2024年的69.3% [8] - 维生素系列产品占比有所波动,其他生物基产品占比虽小但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公司产品组合商业化的成功 [8]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稳定,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在9.0%至15.4%之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2.3%至33.0%之间 [15] - 供应商集中度较低,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在2.4%至13.0%之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在7.4%至33.8%之间 [15] - 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况,但交易基于公平原则且对公司业务影响较小 [9] 竞争优势与挑战 - 公司技术领先,是全球首家实现系列氨基酸厌氧发酵法产业化的企业,拥有262项专利及待审批专利申请 [13] - 产品多元化且客户资源丰富,与众多跨国企业有长期合作 [13] - 面临的挑战包括行业竞争激烈、主要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以及原材料成本压力 [10][11][14] 股权与管理 - 公司控股股东为郭恒华女士和郭恒平先生,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控制公司30.78%的表决权 [16] - 核心管理团队在生物制造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