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教育

搜索文档
红色研学|“科技+艺术”赋能 山城探索暑期研学新路径
新华网· 2025-08-18 08:36
红色研学行业发展现状 - 重庆红岩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发6类共40余门课程和5条研学线路 通过情景扮演 绘画 诗词赏析等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1] - 重庆市沙坪坝区建设25个实践基地 串联19处红色文化遗址 推出15条精品研学路线 形成区域特色红色教育矩阵[2] - 重庆1949大剧院依托演艺资源打造集历史展陈 互动课程 沉浸式舞台剧于一体的研学课程体系 暑假接待青少年超2万人次[2] 市场需求与参与规模 - 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所辖景区暑假接待未成年人超20万人次 接待研学团队40余个[2]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岑溪乡中心校30名儿童通过企业资助观看舞台剧 学生反馈声光电效果震撼且具有教育意义[1] 创新教育模式成效 - 采用科技+艺术赋能方式使历史成为沉浸式对话 中小学生观看舞台剧后参观革命旧址获得更深刻感受[3] - 通过话剧演出 展板参观等形式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地浸润心灵 例如郭沫若纪念馆展板引发孩子对抗战时期孩子剧团的深思[3]
又乱又坑的大理研学要凉了?
虎嗅· 2025-08-13 10:07
事件概述 - 8岁自闭症男童在苍山走失事件引发大理研学行业地震 救援力量增至600余人次 大雨低温增加搜救难度 [1][2] - 民宿商户自发捐赠物资 民间志愿者持续支援 [3] 行业冲击 - 大理研学市场出现急速刹车现象 暑期营收周期被迫中断 [5] - 独立营机构出现大规模退订潮 剩余档期转为保守运营策略 [6][7] - 社交媒体形成集体劝退效应 家长决策陷入恐慌状态 [8][10] 运营漏洞 - 安全管控存在严重缺陷:领队监管不力 五岁儿童团队出现失控奔跑现象 [11][12] - 行业准入缺乏标准:培训机构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非正规招生 信息透明度极低 [13][14] - 应急管理体系缺失:安全操作规程被营销文案替代 日常训练让位于拍照打卡 [15][16] 市场生态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存在认真负责的机构开展洱海植物认知 喜洲农活体验等优质课程 [18][19][20] - 同时存在大量投机经营者:普通餐馆开设厨艺研学 民宿开展禅修课程等乱象 [24][25][26][28] - 行业陷入恶性竞争:低门槛高利润特性吸引非专业机构涌入 营销导向挤压专业机构生存空间 [29][30] 机构运营现状 - 专业机构面临经营困境:坚持提前踩点 应急演练等标准化流程的机构反遭市场淘汰 [31][32] -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显著:六年资历的自然教育机构因价格战难以招生 [32][33] - 涉事机构暴露行业典型问题:"明日之光"研学营采用封闭式宿舍管理 与宣传形象严重不符 [35][36] 监管体系 - 监管主体模糊:教育体育局仅监管艺术类培训 大量机构处于民政管理或未登记状态 [37][38] - 行业标准缺失:研学行业处于教育与文旅的监管真空地带 [39] - 洗牌预期强烈:市场将面临资质审核 过程监督 安全评估等系统性整顿 [40][41][42][43] 消费者行为变迁 - 家长决策逻辑转变:从为概念付费转向价值付费 安全与专业成为核心考量 [46][47] - 支付意愿出现结构性变化:接受高单价但拒绝低质量 拒绝单纯拍照打卡式研学 [48] - 中长期影响:行业信任体系重建成为留存高净值客户群体的关键前提 [49][50]
研学热为乡村游注入新动能(专家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5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 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422亿元 [1] - 研学游已成为地方经济驱动力之一 教育与乡村旅游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新热潮 [1] 基础设施支撑 - 中国90%以上行政村已覆盖5G网络 截至2024年10月累计建设33.78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1] - 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偏远地区可达性 增强乡村研学游吸引力 [1] 教育模式转型 - 研学游体现素质教育转向 打破"唯分数论" 提供德智体美劳融合实践场景 [3] - 学习方式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探究 乡村环境促进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3] - 填补工作日市场空白 客群以学校和机构团体为主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3] 产品升级与差异化 - 核心产品从同质化"吃住游"升级为体系化课程体验 基于在地资源开发高附加值课程 [3] - 需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主题化课程 如生物多样性探究课或特色作物全链条项目式学习 [5] 产业融合与价值延伸 - 催生"教育+旅游+农业+文化"跨界融合 激活人力资源如村民导师和非遗传承人 [4] - 产业链延伸至知识付费、文化体验等领域 提升农产品教育故事附加值 [4] 国际化发展潜力 - 海外青少年来华研学成为文化深度对话窗口 消解刻板印象并促进民间外交 [5] - 需配备双语标识、国际支付渠道 培养多语种导师 实现文化"转译化"表达 [6]
延庆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对外开放,北京暑期研学再添新去处
新京报· 2025-07-01 16:13
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概况 - 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内的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于7月1日落成开放,以沉浸式展厅为核心,融合化石展览与研学实践,开创"从远古到未来"的自然科学教育新模式 [1] - 基地总占地面积2962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区,一层以巨型恐龙骨架为视觉焦点,陈列亚洲最完整的24米合川马门溪龙骨架及15项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封面成果的化石模型 [1] - 二层设有科研办公区与化石修复实践区,创新设置"开盲盒"式野外发掘体验,可容纳30至50人同时操作"皮劳克"石膏包化石保护技术 [1] 教育内容与课程设计 - 基地采用国际前沿的5E教学法(吸引、探索、解释、拓展、评价),由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开发差异化课程体系,针对5-12岁儿童设计小盗龙模型制作等活动,为10岁以上青少年准备颅容量测量等实践项目 [2] - 基地系统呈现地球46亿年生命演化历程,通过七大主题展区带领参观者穿越时空隧道,感受从寒武纪到人类演化的壮阔进程 [1] - 创新结合古生物演化与现代生物多样性研究,参观者可在庭院花园对比蕨类植物化石与现存近缘种,在湿地景观中感受生命演化的连续性 [2] 运营与市场推广 - 基地已全面开放,公众可通过"世园研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购票,自驾导航至"世园公园1号门"或乘高铁至延庆站换乘Y42路公交车抵达 [3] - 暑期将推出恐龙复原拼装、沙坑寻宝等亲子科普活动,提供近距离接触科学的平台 [3] - 北京世园公园累计接待25万青少年参与实践活动,"万名师生自然生态实践"活动吸引海淀、延庆30所学校参与 [2]
哈佛、耶鲁研学遇阻,暑期海外研学“蛋糕”怎么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6:31
美国研学市场现状 - 美国签证办理难度增加,部分学生美签未通过,影响暑期研学项目开展 [1][6] - 研学项目类型包括语言类、名企实习、联合国实习和名校研学,其中名校研学收费最高,重点覆盖哈佛、耶鲁等顶尖高校 [1][3] - 美国签证政策收紧,特朗普政府暂停新学生签证面谈,并扩大社交媒体审查范围,外交部回应称此举干扰正常人文交流 [6] 研学项目定价与结构 - 赴美研学项目收费普遍较高,最低超4万元,最高近10万元,名校品牌(如哈佛、耶鲁)显著提升价格至6万-8.8万元 [2][3] - 典型项目案例:14天"哈佛耶鲁常春藤学术课程+十大名校访学"收费6.98万元全包,11天"哈佛AI与商业金融主题游学"收费8.88万元(不含机票签证) [3] - 学校合作项目价格略低,如加州高校企业文化交流项目收费4.7万-5万元,因减少中介费用 [2] 替代市场与竞争格局 - 英国名校(剑桥、牛津)成为主要替代选择,项目费用约5.58万-5.88万元,签证更易办理且无语言要求 [9] - 亚洲研学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日韩高校)价格更低,约2万-3万元,由国内老师统一带队 [9] - 国内研学市场快速发展,推出1-7天不等的名校项目,收费数百至数千元,或承接部分海外研学需求 [10] 市场阻碍因素 - 签证问题为核心障碍,B1/B2签通过率下降,14岁以下儿童免面谈程序取消进一步限制中小学生市场 [6] - 安全顾虑影响决策,部分学生转向英国/新加坡,机构通过"全程陪同"宣传仍难消除家长担忧 [7][9] - 美国本土局势及政策不确定性(如特朗普政府对哈佛态度)导致项目存续性存疑 [3][4] 行业趋势与参与者动态 - 教育机构与文旅企业积极调整策略,推荐英国/亚洲项目或国内替代方案 [9] - 名校研学作为留学"前哨站",其变化可能对后续留学市场产生连锁影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