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仪器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市2025年度“科学仪器”领域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正式立项
仪器信息网· 2025-11-21 17:06
项目立项概况 - 上海市科委2025年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科学仪器”项目正式立项8个科研项目[1][2] - 项目旨在提升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能力并服务相关产业发展[1] - 项目立项依据申报指南并经过申报、审查、评审及公示等规范流程确定[2] 项目资助金额 - 本批次项目安排资助总额为1800万元人民币[1][3] - 其中1440万元将于2025年度完成拨付[3] 项目技术领域分布 - 项目覆盖多个前沿科学仪器与技术领域[2] - 具体包括小型化偏振无关超导单光子探测仪器[2][4] - 高分辨、高通量活体光片显微成像系统的研制开发[2][4] - 高端反气相表面能分析仪研制开发[2][4] - 核用电化学水质测控高端科学仪器研制[2][4] - 全自动超快速可视化生物样本冻融仪[2][4] - 电子工业级高端纯水超纯水系统研制及产业化[2][4] - 高端流式聚合荧光染料开发项目[2][4] - 高端代谢酶及其活性检测试剂盒研制开发[2][4] 项目承担单位与周期 - 项目由8家不同公司承担实施[4] - 项目实施周期均为2025年9月1日至2028年8月30日[4] - 各项目承担单位需切实做好组织实施与管理以确保按期完成目标[3]
我国首台极紫外波段物质吸收谱台式化仪器成功研制
科技日报· 2025-11-05 15:57
公司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国内首台极紫外波段物质吸收谱台式化仪器 实现高端科学仪器领域重要突破 [1] - 产品采用激光等离子体技术 实现高亮度短波长光源台式化突破 具备可规模化生产 占地面积小 成本较低优势 [1] - 该仪器为前沿科研提供助力 首次将高精度极紫外检测技术嵌入工业生产线 为解决先进制造核心检测难题提供国产化方案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专注于紫外至X射线波段的高亮度小型化光源及相关科研仪器研发 产品体系覆盖吸收谱 光电子谱 短波长显微成像设备及原位检测装备 [1] - 公司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赋权转化的典型代表 并提供相应波段检测服务 [1] - 公司产品对传统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提供有益补充 有望为新材料 新能源等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提供全新技术手段 [1]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公司是合肥市构建创新生态 落实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生动实践 展现地方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成效 [2]
重大成果!麦思研究院成功交付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
仪器信息网· 2025-07-11 14:31
核心观点 -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成功开发并交付定制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具备高分辨率与可切换离子源,适用于复杂样品分析 [1][2] 技术细节 - 仪器集分离与高精度检测于一体,搭载可切换离子源(光电离源和EI源),质量分辨率超过5000 [2] - 利用气相色谱高效分离复杂样品中的组分,再通过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实现精准的分子量测定和结构解析 [2] - 可切换离子源的设计显著提升化合物的覆盖范围和定性能力,能够对复杂样品进行准确分析 [2] 应用领域 - 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等研究领域 [2] 交付与验收 - 仪器在交付现场完成了各项技术指标测试,并通过验收,已正式投入使用 [2]
这个授予国产仪器研发“巨匠”的大奖,迎来了第13位获奖人(附另12位获奖者名单)
仪器信息网· 2025-05-14 17:01
2024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 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须颖荣获"2024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表彰其在中国科学仪器高端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1][2] - 须颖博士归国后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成功研发中国首台X射线三维显微镜,空间分辨率达500纳米,打破国外垄断[6] - 创立三英精密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累计创造产值超8.5亿元,拥有10项发明专利并制定国家标准[6] 历届获奖者技术突破 - 第一届金钦汉教授发明"微波等离子体炬激光光源",推动微波化学和原子光谱技术发展[8] - 第二届钟家湘教授突破国外氮吸附仪垄断,研发动态全自动比表面仪等9类物性分析仪器[11] - 第三届张锦茂研究员提升原子荧光技术灵敏度,研发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15] - 第四届章诒学主持设计四代原子吸收光谱仪共22个型号,完成世界首创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21][22] - 第五届臧平安开发全球首台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原型机,推动技术列入国家环境标准[24] - 第六届刘开禄研制中国首台离子色谱仪ZIC-1型并实现产业化[26] - 第七届王宝瑞攻克高精度四极杆技术,实现质谱仪国产替代和出口[30] - 第八届关亚风研究员研发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获86件中国发明专利[33] - 第九届张书练教授发明双折射双频激光器技术,建成国产双频激光干涉仪全产业链[34] - 第十届段忆翔教授开发钠气溶胶探测仪等国际首创设备,解决核安全监测难题[36] - 第十一届杨培强董事长突破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产品远销海外市场[37] 奖项背景与定位 - "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设立于2013年,每年授予不超过2人,旨在表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突出贡献者[2][38] - 3i奖始于2006年,包含12类奖项,通过权威专家评审遴选行业创新标杆[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