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icon
搜索文档
ICP-MS来帮忙,濮阳环保AI实验室开始工作了
仪器信息网· 2025-08-04 11:58
智慧无人实验室建设 - 濮阳市生态环境局与北裕仪器联合打造水质监测智慧无人实验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提升效率与数据质量[2][3] - 实验室通过数智化监测手段完成大量水质监测分析任务,实现实时数据反馈,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3] - 实验室系统秉持开放兼容理念,接入北裕仪器及多家国内优秀仪器公司的自动化设备,包括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ICP-MS等[5][9] 技术应用与功能 - 实验室采用符合GB/HJ标准的方法,覆盖地表水、地下水及排放水中氨氮、总磷、重金属等多项关键指标[5][6] - 依托全天候无人值守模式,实现7×24小时连续监测,满足高峰时期检测需求[6] - 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独立完成取样、检测、报告生成全流程自动化[8] - 配备数据管理系统及大屏展示功能,自动判定分类检测结果,设置水质突变提醒进行智能超标判定[8] 数据质量保障 - 通过分站盲样考核和自行质控提升监测科学性,消除人为误差,确保数据客观准确[8] - 智慧无人分析检测系统为水质监测提供高质量数据分析与监测结果[8]
国产替代不再是一句口号,如何破局最后一公里!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国产替代面临的挑战 - 国产替代面临信息分散、验证成本高、责任规避等问题,导致用户难以高效精准选择国产仪器 [1][2] - 用户对国产仪器的核心疑虑在于性能稳定性、长期可靠性、精度一致性和应用适配性,缺乏同场景、长时间、可验证的真实应用案例和公开透明的第三方对比数据 [3] - 仪器更换涉及巨额投资、实验流程重构甚至认证风险,高昂的验证成本和潜在风险让用户望而却步 [3] - 采购决策者在涉及关键仪器时普遍存在"不敢担责"心态,选择进口品牌更容易免责 [3] - 用户需求与厂商研发方向、技术能力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高效、精准的供需对接平台 [3] 国产替代解决方案 - 仪器信息网提供案例库、试用对接、选型咨询等服务,助力用户高效精准选择国产仪器 [1][2] - 系统性地收集、整理、筛选并呈现覆盖多学科领域的国产仪器替代成功案例、技术白皮书、性能参数对标、用户评价等关键信息,打造权威、全面、可检索的国产替代信息智库 [4] -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海关系统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已正式上线,共收录涉及295个品类的49374台国产科学仪器设备 [5] - 提供特定国产替代仪器的免费试用通道,负责匹配需求、协调厂家资源、安排样品或设备入场试用,并支持技术人员的现场安装调试与基础操作指导 [7] - 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四届国产好仪器试用线下对接会在北京普天德胜园区成功举办,进行国产好仪器试用对接并现场签订试用意向书 [8] - 由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技术背景的顾问团队提供一对一深度选型咨询服务,基于具体应用需求、预算范围、原仪器详细参数、实验室环境等,提供最适合的国产替代方案建议书及多维度评估对比 [10] - 仪器信息网联手头部高校院所、工业企业用户,以深度用户调研为核心,筛选出真正可靠、高效、实用的国产好仪器,累计10年时间联手20000名一线仪器用户筛选出400台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国产好仪器" [11][13] - 针对用户在重大采购项目、定制化需求或与特定国产龙头企业对接时的资源瓶颈,提供直达厂家核心团队的对接服务,协助安排深度技术交流、方案评估、商务洽谈 [16] - 2024年卓越用户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走访用户单位近100家,累计参与厂商近300次,帮助用户与厂商实现快速需求对接 [17] 国产仪器推广活动 - 仪器信息网举办国产替代Easy选型直播,涵盖高校科研之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专场,以及第三方检测之食品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环境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专场 [26][27]
这个授予国产仪器研发“巨匠”的大奖,迎来了第13位获奖人(附另12位获奖者名单)
仪器信息网· 2025-05-14 17:01
2024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 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须颖荣获"2024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表彰其在中国科学仪器高端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1][2] - 须颖博士归国后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成功研发中国首台X射线三维显微镜,空间分辨率达500纳米,打破国外垄断[6] - 创立三英精密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累计创造产值超8.5亿元,拥有10项发明专利并制定国家标准[6] 历届获奖者技术突破 - 第一届金钦汉教授发明"微波等离子体炬激光光源",推动微波化学和原子光谱技术发展[8] - 第二届钟家湘教授突破国外氮吸附仪垄断,研发动态全自动比表面仪等9类物性分析仪器[11] - 第三届张锦茂研究员提升原子荧光技术灵敏度,研发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15] - 第四届章诒学主持设计四代原子吸收光谱仪共22个型号,完成世界首创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21][22] - 第五届臧平安开发全球首台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原型机,推动技术列入国家环境标准[24] - 第六届刘开禄研制中国首台离子色谱仪ZIC-1型并实现产业化[26] - 第七届王宝瑞攻克高精度四极杆技术,实现质谱仪国产替代和出口[30] - 第八届关亚风研究员研发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获86件中国发明专利[33] - 第九届张书练教授发明双折射双频激光器技术,建成国产双频激光干涉仪全产业链[34] - 第十届段忆翔教授开发钠气溶胶探测仪等国际首创设备,解决核安全监测难题[36] - 第十一届杨培强董事长突破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产品远销海外市场[37] 奖项背景与定位 - "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设立于2013年,每年授予不超过2人,旨在表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突出贡献者[2][38] - 3i奖始于2006年,包含12类奖项,通过权威专家评审遴选行业创新标杆[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