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米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产业新势能”系列之新型材料篇: 从默默无闻到全球前五 苏州纳米产业勇攀“珠峰”
证券时报· 2025-05-13 02:02
纳米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 纳米技术可应用于靶向药、新型电池、芯片等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聚集约1400家企业,产值突破1700亿元,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 [1][7] - 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1]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发展历程 - 2006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落户,奠定产业基础 [2] - 2010年纳米产业被确立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年成立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 - 2014年投资5亿元建成国内首条全开放6英寸MEMS器件研发中试平台,服务100多家企业 [6] 产业支持体系与创新模式 - 首创纳米加工测试平台开放共享机制,通过专项补贴引导平台向企业开放 [3] - MEMS中试平台解决中小企业从实验室到量产的技术难题,降低开发风险 [6] - 形成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涵盖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等环节 [7] 产业发展成果与荣誉 - 苏州工业园区连续4年位居中国"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榜首 [7] - 苏州纳米城注册企业超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60家 [7] - 获"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称号 [7] 产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高精度制造存在技术误差,需提升纳米尺度加工精度 [11] - 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建议加强高校纳米技术专业建设 [11] - 需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11] 产业发展特点 - 长期投入导向,典型企业从创业到上市历时15年 [8] - 避免短期效益陷阱,注重技术可行性与市场需求匹配 [9] - 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双向成果转化 [3][6]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促进园区产学研协同
证券时报· 2025-05-13 01:43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发展 -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已成长为国家产业高地,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列 [1] - 当地重点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纳米大健康等领域,成功应对国内城市竞争 [1] - 园区培育了6家中国科学院体系机构,推动纳微科技、南大光电等链主企业设立创新联合体 [1] - 经过18年发展,园区形成国家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相结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 纳米企业生态与协同发展 - 园区涌现出18家主板、科创板上市纳米企业,20多家企业处于上市通道或梯队序列 [2] - 苏州纳米城促进企业间产业链协同,形成半导体企业庞大市场需求 [2] - 胜科纳米等芯片分析公司为园区半导体企业提供测试、研发支撑服务,同时获得业务来源 [2] - 纳米公司搭建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筛选、评估、验证科研成果并向企业推广 [2] - 建立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机制,双向挂职锻炼与培训 [2] 产学研合作与纳米技术应用 - 园区建议在产学研合作中明确科研成果转化后的利益分配方式,提高各方参与积极性 [3] - 纳米技术具有跨领域应用潜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生产力质变 [3] - 纳米技术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