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人工生物活性骨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步入快速增长轨道,显著提升骨修复效果并缩短患者恢复周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9 09:24
内容概况:近年来,中国人工生物活性骨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中国人 工生物活性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28亿元,同比增长6.2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骨科疾病患病率的上升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国内企业在人工生物活性骨的研发和生 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亚洲生物的"优骼生®"产品在2024年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的数千家 医院,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提高了骨修复的效果,还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 相关上市企业:奥精医疗(688613)、正海生物(300653)、威高骨科(688161) 人工生物活性骨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β-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胶原、 复合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等原材料,以及3D打印设备、高温烧结炉、反应釜、生物相容性测试设备等 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人工生物活性骨研发生产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骨缺损修复、脊柱融 合、关节置换、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等领域。 人工生物活性骨行业产业链 相关企业:东莞市博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 公司、苏州鼎安生物科技 ...
纳米技术赋能产业创新,洞见未来制造新图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4 14:52
纳博会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幕,展区面积达25000平方米,设有八大特色展团及MEMS制造、具身感知、先进电子材料、材料制备四大全新专区 [1] 原子级制造技术 - 原子级制造被誉为制造技术的终极形态,通过能量作用于原子或原子级基元来制造全新材料、器件与系统 [3]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原子级制造的关键支撑平台,能提供极限洁净环境以隔绝水、氧等干扰 [3] - 该实验站已吸引近300家用户开展研发,助力材料与芯片实现超高算力、超高检测精度、超低功耗等突破 [3] MEMS制造与应用 - MEMS制造专区展示了基因测序芯片、AR眼动追踪模组、纳米压印光栅等产品,这些是智能手机防窥、生物医疗检测、穿戴设备交互的核心部件 [5] - 相关产品作为纳米器件制造链的上游,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微纳光学、柔性电子等领域 [5] 纳米技术赋能具身感知与机器人 - 纳米技术可作为关键赋能技术,通过制造更灵敏的微型传感器、实现微观精密操控、打造更轻更强的结构部件来提升具身机器人性能 [7] - 机器人的大脑依赖底层芯片制程等纳米级工艺,其小脑中的平衡与力控系统未来可集成纳米传感器以获取更精准的环境数据 [7] - 国讯芯微的Galaxy系列NSPIC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具备强大计算能力,支持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算法,可满足人形大模型机器人实时感知、决策与控制的需求 [7] 纳米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创新应用 - 苏大维格的光致精印技术采用双层结构的微透镜成像技术,融合光刻与纳米压印工艺,能在触感平整的前提下实现强烈的视觉立体感 [9] - 该技术可应用于卡牌、盲盒等消费领域,并能在极小面积上灵活呈现品牌标志的动态效果与视觉防伪功能 [9] 纳博会平台价值与展望 - 纳博会以展、会、赛、奖、发布五位一体模式,搭建起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平台,旨在推动应用成果和技术成果的融合、转化与对接 [11] - 未来纳博会将进一步升级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易的大平台,加速纳米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生活 [11]
第十五届纳博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幕 共探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路径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2 19:44
纳博会概况与定位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幕,汇聚全球专家、行业精英和政府代表 [1] - 纳博会是全球纳米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盛会之一,旨在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并增进国际交流合作 [1][3] - 大会秉承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的宗旨,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扩大 [3] 苏州纳米产业发展成就 - 苏州是全国最早布局纳米产业的城市之一,已成为国内纳米产业和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3] - 苏州工业园区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其纳米新材料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3] - 园区深耕纳米技术产业,累计引进孵化企业超1400家,2024年产业产值超1700亿元 [5] - 园区汇聚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等30余家科研机构 [5] - 苏州工业园区已连续四年获评“中国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 [5] 大会发布的重要成果与活动 - 第三代半导体装备国产化研发联盟发布重大成果,将支撑新能源汽车、5G基站等关键领域国产替代 [4] - 发布2025年MEMS前沿技术研究报告和2025年度纳米新材料国家标准成果 [4] - 国家级纳米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揭牌 [4] - 举行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创新创业大赛,为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4] - 科磊半导体、爱发科、卡尔蔡司等300家全球知名企业及多家科研机构参展,展示前沿解决方案和突破性成果 [4] 技术创新平台与研发进展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重点展示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重大创新平台,该实验站为原子级制造提供理想平台 [5] -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突破传统微纳加工局限,实现样品通过真空管道互联互通,排除大气环境影响 [5] -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引入初创企业装备进行批量化试用和验证,并推动其产品化发布 [4] 未来发展规划 - 园区将以纳博会为纽带,持续吸引全球顶尖纳米技术企业和人才,打造规模更大、创新能力更强的产业集群 [6] - 目标是建设产业能级更高的纳米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创新集群,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贡献力量 [6]
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10-20 13:44
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1年 【全新修订】:2025年10月 【出版机构】:中智信投研究网 【报告目录】 第1章: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氧化锆行业界定 1.1.1 氧化锆的界定 1.1.2 氧化锆的分类 1.1.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氧化锆行业归属 1.2 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界定 1.2.1 纳米复合氧化锆的界定 1.2.2 纳米复合氧化锆相似概念辨析 1.2.3 纳米复合氧化锆的分类 1.3 纳米复合氧化锆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5.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5.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主管部门 (2)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自律组织 2.1.2 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 (1)中国纳米复合氧化锆标准体系建设 (2)中 ...
600+报告、2.5万㎡展区!这场纳米技术盛会第15年登陆苏州!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7 09:12
会议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CHInano 2025)将于2025年10月22-2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1] - 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25000平方米,预计将有超过300家知名企业参展,展示最新科技成果 [1] - 大会预计将吸引超过27000名现场参会观展观众 [6] 会议结构与核心议程 - 大会将组织1场主报告、15场前沿会议、3场对接会及1场创新创业大赛 [6] - 主报告环节将特邀五位来自半导体、MEMS传感器、新材料和微纳制造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企业领袖进行主讲 [9] - 大会汇聚超过600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出席各分论坛发表专业报告 [6] 前沿技术焦点领域 - 本届纳博会议题聚焦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技术、柔性印刷电子、纳米压印等前沿方向 [6] - 同时关注具身感知、AI技术及应用、先进半导体技术等行业热点与趋势 [6] - 特别设置供需对接会,首次聚焦新材料、具身机器人、消费产品三大高潜力细分领域 [57] 专业分论坛亮点 - 第六届中国MEMS制造大会聚焦MEMS传感器全产业链生态,深度解析核心材料、中试/量产、高端封测等核心环节 [11] - 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主题为"面向能源、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的柔性与印刷电子前沿技术" [16] - 第三届纳米压印技术与应用大会汇聚20余位顶尖学者与产业领袖,共同探讨纳米压印技术制造领域发展 [19] - 第七届分析测试应用论坛聚焦半导体领域前沿技术及关键分析检测技术,汇聚120余位技术精英 [22] 产学研融合与产业生态 - 大会旨在推动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和产学研融合 [9] - 纳博会已构建覆盖"科研-生产-应用-投资"的全链条供需资源网络 [57] - 展会设置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匹配,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商业合作落地 [57] 参展单位与资源对接 - 展商名录涵盖微纳制造产业链重要机构,包括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等 [59] - 近期部分供需资源显示具体采购需求,如芯片采购、设备求购、材料代工等 [64] - 大会提供精准洽谈平台,打破供需信息壁垒,助力纳米技术产业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57]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 2025-10-16 18:41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核心观点 - 全球农业领域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的科研创新,认为其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1] - 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成功实践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多国寻求与中国交流合作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3] 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全球农食系统正面临气候变化加剧、人口持续增长等多重压力,构建安全稳定的韧性食物供应体系至关重要 [3] - 农业领域的创新被认为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3] 中国农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 中国在农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露天农业和设施农业领域 [3] - 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在中国农业中应用得非常好 [3] 国际合作与经验推广 - 埃及新河谷省与中国在农产品种植、太阳能利用上有合作,并计划在试验成功后大面积推广中国种植品种 [4] - 国际专家期待中国的农食系统转型经验能在世界不同地方落地生根 [4] - 巴西戈亚斯州贾瓜拉市赞赏中国农业成就,希望有更多机会向中国学习经验 [3]
东方材料拟对外投资4,800万元并设立合资公司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57
投资与合资计划 - 公司拟以可转换债权形式向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 [2] - 公司计划与第一元素等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碳巢科技(滕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公司认缴出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 [2] - 本次投资旨在扩充第一元素CNTP(纳米碳纤维)产能,优先保障合资公司原材料供应,加快产能释放 [2] - 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新东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东方材料,证券代码为603110 [2] - 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18日,注册资本为20122.6732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庄盛鑫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食品和药品软包装用印刷油墨、复合用胶粘剂以及电子化学品的生产销售 [2] - 公司董事长为庄盛鑫,董秘为曾广锋,员工人数为360人,实际控制人为许广彬 [3] - 公司参股公司共6家,包括新东方新材料(滕州)有限公司、东方超算(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等 [3] 近期财务业绩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4.36亿元,同比增长10.81% [3]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1.74亿元,同比下降5.06% [3]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395.74万元,同比下降73.17% [3]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5.44万元,同比下降88.48% [3]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资产负债率为15.35% [3]
东方材料(603110.SH):拟1800万元专项投资第一元素 并设立合资公司扩充第一元素CNTP(纳米碳纤维)的产能
格隆汇APP· 2025-10-15 17:50
投资结构与安排 - 公司计划以可转换债权形式向第一元素进行专项投资,金额为人民币1800万元,该债权可在约定转股条件成就时转换为第一元素公司股权 [1] - 公司拟与第一元素及两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公司认缴出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 [1] - 对外投资采用可转换债权作为过渡性安排,主要原因是第一元素是一家以技术研发为主的市场主体,持有与合资项目相关的各项专利 [1] - 在转股条件未成就前,第一元素需向公司披露专项资金详细用途,且公司可要求第一元素将专项资金采购的设备或原材料抵押给公司,转股后解除抵押 [2] 投资目的与战略 - 本次投资目的是扩充第一元素CNTP(纳米碳纤维)的产能,并优先保障对双方合资公司(暂命名:碳巢科技(滕州)有限公司)的原材料的供应支持 [1] - 投资旨在加快合资公司产能的释放 [1] - 公司进行可转换债权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取得第一元素的股权 [1]
第十五届纳博会10月22日至2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苏州日报· 2025-10-15 08:21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本届纳博会为历届规模最大,设有2.5万平方米展区和440个标准展位,展区面积同比扩大4% [1] - 报告数量达605场,较去年增长约26% [1] - 汇聚150余位国家级人才、500余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和知名企业家及行业专家 [1] 前沿技术领域布局 - 大会紧密围绕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柔性印刷电子、纳米压印、纤维/凝胶材料等前沿方向布局 [1] - 拓展具身感知、AI技术及应用、先进半导体技术等多个纳米技术细分领域 [1] - 首次推出先进材料与器件原子级制造研讨会、半导体异质集成与先进封装技术论坛等3大全新主题会议 [2] 新增议题与特色展示 - 新设MEMS代工封装、具身感知、MEMS新工艺、先进传感与光电子技术等4大专题会场并设置AI方向新议题 [2] - 推出8大特色专区,其中具身感知、MEMS制造、先进电子材料、材料制备为首次设立 [2] - 精密检测专区全面升级,美、德等强国企业首次参展,国际化能级跃升 [2] 产业应用与资源对接 - 全新打造以"新材料、具身机器人、消费产品"为核心主题的纳博会供需对接会 [3] - 搭建技术供给方与产业需求方的高效对接桥梁,推动纳米技术走向实际应用、贯通全产业链 [3] - 邀请头部机器人企业进行技术报告与现场展示,聚焦具身感知等前沿方向 [3] 重要发布与活动 - 开幕式将重磅发布《2025年MEMS前沿技术研究报告》 [2] - 展示第三代半导体国产装备联盟的阶段性成效与创新成果 [2] - 举行2025金鸡湖纳米科技领军人才落户项目授牌仪式 [2]
Cell系列综述:深圳大学黄鹏/林静团队总结并展望用于肿瘤铁死亡的纳米技术
生物世界· 2025-10-11 18:00
文章核心观点 -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形式的受调控细胞死亡,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力但效果受限,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为革新肿瘤铁死亡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2] - 一篇发表于Cell Biomaterials的综述系统总结了铁死亡生物学机制与纳米材料设计的关系,强调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调控分子途径、破坏细胞器功能并提高肿瘤特异性递送,为设计先进递送系统提供见解 [3][4] - 尽管铁死亡在临床前模型有效,但在临床试验中未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关键挑战在于提高铁死亡诱导剂向肿瘤组织的递送效率 [7] -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能作为功能性药物载体,通过靶向细胞内多个分子通路、调节细胞器功能以及提高肿瘤特异性递送来诱导增强型铁死亡,有望改善癌症治疗临床结果 [27] 铁死亡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与挑战 - 癌症是全球主要健康挑战和死亡主因,传统化疗和放疗存在缺陷,如癌细胞产生耐药性及肿瘤微环境缺氧抑制放疗效果,亟需开发通过新机制诱导细胞死亡的疗法 [6] - 铁死亡通过调节细胞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动态平衡,为克服传统癌症疗法临床瓶颈提供机会,其治疗效果已在胰腺导管腺癌、肝细胞癌等多种癌症类型中得到验证 [6] - 表现出高间充质表型的癌细胞对多种癌症治疗方法抗性增强,但却特别容易受到铁死亡影响,突显了铁死亡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 [6] - 铁死亡诱导剂在临床前模型有效但在临床试验中未能提高生存率,提高其向肿瘤组织的递送效率及协调不同诱导剂的治疗窗口以实现协同效应是该领域关键挑战 [7] 纳米技术在铁死亡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 纳米技术能通过多功能纳米材料作为载体实现多种治疗剂的协同递送,产生协同治疗效果,克服癌细胞相关的铁死亡抗性,并更有效靶向多种分子途径 [8] - 纳米载体具有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有助于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被动积累,通过合理设计和表面修饰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避免快速肾清除并逃避免疫清除 [8] - 纳米载体可被设计成对肿瘤特异性刺激作出响应,实现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时空受控释放,最大程度减少过早释放并降低脱靶损伤 [8] -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通过增强肿瘤特异性递送并保护药物免受降解,为克服传统铁死亡诱导剂局限性提供显著有效策略,实现更有效且更安全的癌症治疗 [8] 综述主要内容框架 - 综述建立了铁死亡生物学与纳米材料科学之间的关联,首先在分子层面阐明铁死亡机制,重点关注纳米材料如何作为递送载体通过多种分子途径协同诱导铁死亡 [9] - 探讨了功能失调的细胞器在铁死亡中的作用,并总结功能性纳米平台如何调控不同细胞器以增强细胞铁死亡 [9] - 强调功能性纳米载体如何提高铁死亡诱导剂的递送效率,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肿瘤特异性靶向、促进肿瘤深层渗透并降低全身毒性 [9] - 最后总结了铁死亡在临床应用中的当前局限性以及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铁死亡未来发展方向 [9] 纳米诱导剂的设计策略 - 利用生物学机制设计用于协同铁死亡癌症治疗的纳米诱导剂 [11] - 通过提高细胞内铁离子水平诱导铁死亡 [13] - 通过调控电子转移以诱导铁死亡 [15] -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及与其他治疗策略的相互作用来诱导铁死亡 [18] - 通过靶向线粒体代谢、溶酶体及膜成分等特定细胞器来诱导铁死亡的策略 [19][21][23] 递送策略与未来展望 - 铁死亡诱导的给药途径依赖性递送策略 [25] - 响应性释放诱导铁死亡的策略 [27] - 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铁死亡诱导剂已被证明能有效改善铁死亡癌症疗法,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努力致力于解决相关挑战,以改善临床结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