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业
搜索文档
八马12年上市之路,更像是一部精心布局的商业巨片!
搜狐财经· 2025-11-13 13:45
公司IPO进程与市场定位 - 八马茶业可能结束长达12年的IPO冲刺,即将登陆港股市场[2] - 公司上市之路充满曲折坎坷,多次在A股和港股提交招股书均被拒,主要顾虑包括家族式企业管理结构、业绩不够稳定及市场窗口期等因素[4][10] - 公司拥有3585家全国门店,线上积累超过2600万会员和4000万粉丝,并连续10年蝉联天猫乌龙茶类目销量冠军[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为21.4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24亿元人民币[7] - 从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18.1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1.43亿元人民币[8] - 同期经营利润从2.3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18亿元人民币[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10.63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为1.67亿元人民币[8] 业务运营与销售结构 - 加盟店占比高达92%,几乎一半收入来自加盟店,但单店销售额从35万元下降到25万元[7] - 公司采用渠道下沉和“以量补价”策略来平衡单店销售额下降的不利局面[7] - 2024年茶叶销量为2,584,337公斤,平均售价为每公斤643元人民币[3] - 非茶叶产品销量为6,781,568单位,平均售价为每单位32元人民币[3]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茶行业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的短板,经历过“金融茶”资本狂潮后的虚假繁荣[2][6] - 传统茶企面临新茶饮“逼宫式”的竞争,行业整体面临困局[2] - 即使澜沧古茶荣膺“茶业第一股”,八马茶业成功上市,也难以改变茶行业积重难返的局面[2] 营销与研发投入 - 近三年营销累计投入18.68亿元人民币,而研发投入不足3000万元人民币[7] - “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备受诟病,是A股对其关闭上市之门的原因之一[7]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6.92亿元人民币,研发成本为1650万元人民币[8] 股东结构与上市动机 - 公司股东、实控人与七匹狼、安踏等企业高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庞大商业联姻网[13] - 上市被视为家族实现商业价值更大化、利益更大化的跳板,而非简单的融资或国际化[13] - 在港股上市可能获得国际资本支持,这是公司12年来一心追求上市的重要原因[10]
上市首日大涨86.7%!八马茶业圆梦港交所:能否破解加盟模式隐忧?
华夏时报· 2025-10-30 21:56
上市概况与股价表现 - 公司于10月28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6980 HK,首日收盘价为93.35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86.7%,市值达到79.35亿港元 [2] - 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10月30日),股价延续涨势,收盘报96.15港元/股,单日涨幅为3% [2] - 公司上市过程历经曲折,自2013年起多次尝试在深交所上市未果,最终转战港交所获得成功 [2] - 上市前公开发售部分获得市场热烈响应,吸引16.9万份申请,超额认购达2684倍,刷新港股年内新股超购倍数纪录 [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下滑,收入为10.6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20亿元减少0.57亿元,净利润为1.2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26亿元,同比下滑17.8% [2][3] 销售网络与渠道结构 - 公司线下门店扩张迅速,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门店总数达到3585家,相比2022年的2613家,三年内新增近1000家 [4]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加盟模式,在3585家门店中,加盟店占比高达3341家,直营门店占比仅为6.8% [6] - 报告期内,公司向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超过50%,分别为50.2%、50.6%、50.9% [6] - 2025年上半年加盟商数量出现收缩,截至6月30日加盟商为1228名,较2024年末的1252名减少24名 [6] 市场定位与行业格局 - 公司自定位为“中国高端茶领导者”,主力客群为商务人士和中小企业主等高购买力人群,线下门店客单价在2300元至3000元区间 [4]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统计,中国高端茶叶市场前五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仅为5.6%,其中公司作为龙头品牌,市场占有率为1.7% [4] - 中国茶叶市场长期呈现“有品类,无品牌”的分散格局,行业高度分散,产地和品类壁垒导致整合困难 [5][7] 运营策略与成本结构 - 公司在营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6.92亿元、3.32亿元,占营收比例维持在31%-34%之间 [4] - 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从茶园到工厂的标准化管控,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5] - 尽管门店扩张加速,但2025年上半年线下渠道收入为6.8亿元,同比下滑5.3%,未能跟上扩张速度 [4] 行业挑战与发展路径 - 茶行业非标属性本质未变,存在产区差异、工艺依赖人工等问题,未来需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将产地价值转化为品牌价值 [5][9] - 加盟模式面临挑战,包括加盟商盈利下滑可能导致网络收缩,品牌控制力弱化易引发产品质量不统一 [6][7] - 行业破局需从供应链整合、品牌文化塑造和消费场景创新等方面入手,可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推动加盟店向体验式消费转型 [7] - 公司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关键在于将店铺形象、包装设计、服务流程高度标准化,提供了一个清晰、可复制的“零售品牌”故事 [9]
看完八马上市,我彻底羡慕福建人了
搜狐财经· 2025-10-29 17:57
公司上市与市值表现 - 八马茶业于10月28日成功登陆港交所,开盘股价大幅上涨,市值突破79亿[1] 实控人家族联姻战略 - 实控人王文彬家族通过三场婚姻串联起横跨安踏、七匹狼、高力控股的500亿商业共同体[1] - 长子王焜恒迎娶安踏丁斯晴,婚礼搭建花费200万,被称为"鞋茶联姻"[3] - 大女儿王佳琳嫁入七匹狼家族,连接服饰与茶饮消费场景[3] - 小女儿王佳佳与高力控股公子联姻,打通地产与零售渠道[3] - 七匹狼系基金已潜伏八马股东名单,形成"姻亲+股权"双重纽带[3] 公司历史与业务传承 - 八马茶业拥有近三百年制茶传承,可追溯至1736年发现铁观音及乾隆赐名[6] - 公司从闯荡南洋的"信记茶行"发展至今,拥有3700家门店[6] 现代化生产与技术创新 - 武夷山智能生产线日产量达3.6吨,洁净度比传统标准提升10倍[6] - 公司建立茶行业唯一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溯源平台,实现"一盒一码"全程可追溯[6] 协同效应与市场份额 - 七匹狼助力八马进驻高端商场,安踏的供应链经验为智能化改造提供借鉴[8] - 联姻带来的"亲戚帮忙"直接转化为市场份额,八马在高端茶市场的占有率从2020年1.1%提升至2024年1.7%[8] 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63194亿元,同比下滑4.2%[10] - 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1.19728亿元,同比下降17.8%[10] - 2024年全年收入为21.43259亿元,2023年为21.22305亿元,2022年为18.1754亿元[10] - 2024年全年毛利为11.78553亿元,2023年为11.09883亿元,2022年为9.69515亿元[10]
八马茶业港交所敲钟,传统茶企资本化破冰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09:00
八马茶业港股上市核心信息 - 公司于10月28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成为近年来少数成功上市的传统茶企 [2]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至97.9港元/股,公司总市值逼近80亿元 [2][3] - 此次上市是公司12年资本化“长跑”的阶段性成果 [3] 八马茶业上市历程 - 公司资本化道路曲折,曾计划于2013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未果,2015年短暂登陆新三板后于2018年主动摘牌 [8] - A股上市尝试接连受挫,2021年申报创业板IPO临审前撤回材料,2022年转战主板又以撤回告终 [9] - 公司于2025年1月转道港股,7月招股书失效,8月补充材料后重新提交,最终于10月12日通过聆讯并完成挂牌 [10][11] 全球发售详情 - 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9,000,000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900,000股,国际发售8,100,000股 [12] -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H股50.00港元 [12] - 股票简称为每股H股人民币1.00元,股份代号为6980 [12] 传统茶行业资本化困境 - 传统茶企资本化普遍遇阻,中粮旗下的中国茶叶历经五年冲刺后终止主板IPO审核 [16][17][18] - 澜沧古茶改道港股上市,2024年亏损额达3.08亿元,创下五年来最差业绩 [19] - 截至目前,A股市场尚无一家传统茶企成功上市 [20][21] 新茶饮行业资本化浪潮 - 新茶饮企业正批量上市,与传统茶企形成鲜明对比 [22][23] - 2021年奈雪率先挂牌,2024年茶百道跟进,2025年迎来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等密集上市 [23][24] - 新茶饮通过生产端的标准化流程、定位端的差异化标签以及扩张端的加盟模式和数字化体系,实现了快速拓店和资本化 [26][27][28] 传统茶与新茶饮的互鉴共生 - 传统茶与新茶饮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赋能的共生体 [31][32] - 八马茶业此次登陆港股,为传统茶企提供了可借鉴的破局路径 [33] - 公司提出“成为世界第一茶企”的目标,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千城万店”计划,未来三至五年内新增1500家门店 [35][36][37][39][40][41]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大力发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业务运营数字化水平 [42] - 公司计划扩建生产基地,以强化供应链能力 [42] - 传统茶企若想在资本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或需主动学习新茶饮的标准化、数字化运营思维 [43][44][45]
打造“高端中国茶第一股” 八马茶业登陆港股
每日商报· 2025-10-29 08:03
上市表现与市场热度 - 八马茶业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首日股价大幅高开,收盘报93.35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86.70% [1][2] - 上市前一日暗盘交易表现强劲,富途暗盘开盘涨60%,最高价达100港元(涨幅100%),最终收涨78.8%至89.4港元/股 [2] - 新股申购阶段获得市场热烈追捧,券商共借出872.54亿港元孖展,超额认购约1940倍,刷新港股茶行业纪录 [2] 募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此次IPO发售900万股H股,发行价为50港元/股,预计集资4.5亿港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展销售网络、提升供应链效率及品牌推广 [1][2] - IPO前已获多位知名投资者青睐,包括IDG资本持股6.87%、天图资本持股4.74%、壹叁资本持股3.00%、新希望持股3.00%以及七匹狼关联方持股4.56%等 [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八马茶业产品覆盖中国六大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叶产品,截至2024年底共拥有3504家线下连锁专卖店,位居中国茶企首位 [6] -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7%,同时在中国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 [7] 上市历程与资本路径 - 公司属新三板摘牌后再度赴港上市,曾于2015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4月终止挂牌 [1][4] - 公司曾尝试在深交所创业板和主板上市,后因政策变化导致上市时间表存在不确定性,主动撤回申请,最终选择赴港上市 [4][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及2024年收入分别增长16.8%和1.0%,净利润分别增长24.0%和9.0% [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转为下滑,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下降4.2%和18.0%,主要由于外部需求相对疲软 [7]
八马茶业正式登陆港交所 加速全球化布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9 01:08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八马茶业于10月2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50港元,为招股区间上限 [1] - 公司全球发售900万股H股,最高募资总额为4.5亿港元 [1] - 公开发售部分获超额认购2680.04倍,刷新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 [1] - 上市首日股价收盘报93.3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86.7%,总市值达79.35亿港元 [1] 战略发展与公司治理 - 上市引入新希望、安踏等战略投资者,构建跨行业资源协同网络 [1] - 资本市场赋能将加速公司品牌升级与渠道整合进程,优化治理结构 [1] -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的35%用于扩建生产基地,20%用于提升品牌价值及扩大产品组合 [2] - 募集资金还将用于优化线下网络(15%)、提升数字化水平(10%)、行业收购投资(10%)及营运资金(10%) [2] 产品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产品线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等全品类茶叶,并延伸至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形成完整生态矩阵 [2] - 作为高端茶行业龙头,其成功上市对整个茶行业产生信心提振效应 [2] - 公司的全渠道布局与多元化品牌矩阵构成核心竞争优势 [2] 海外市场拓展战略 - 公司将稳步拓展海外市场,优先选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国家作为试点,未来进入欧美市场 [3] - 借助香港国际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网络资源,加速推进海外市场渠道本地化与产品定制化战略 [3] - 2024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约40万吨,产生约14亿美元收入,高端茶叶出口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2]
八马茶业正式登港交所 计划将新增1500家门店
经济观察网· 2025-10-28 17:30
上市概况与股价表现 - 八马茶业于10月28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6980 HK,发行价为50港元,上市首日收盘价为93.3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86.70% [2] - 公司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9,000,000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900,000股,国际发售股份8,100,000股 [2] - 此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整体协调人等包括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农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和天风国际资本市场有限公司 [2] 业务运营与战略规划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线下门店总数达3,716家,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线上销售占比达到35% [2] - 公司计划推进"千城万店"计划,未来三至五年内新增1,500家门店,并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以实现六大茶类全面自主生产 [2] - 公司拟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提升品牌价值、扩大产品组合、扩张直营线下门店网络、提升业务数字化水平、进行行业收购或投资以及作为营运资金 [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八马茶业为家族企业,由王文礼与王文彬兄弟于1997年创立,王氏家族拥有近三百年制茶历史,传承至第十三代 [3]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执行董事为王文礼,非执行董事为王文彬,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为王文超,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清标及执行董事兼联席总经理王焜恒均为王氏家族成员 [3] - 截至2025年10月6日,王文彬、王文礼等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公司55.90%的投票权,为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后,控股股东共持股47.73% [4]
八马茶业上市首日大涨|昇望基金投资“高端中国茶第一股”价值凸显
搜狐财经· 2025-10-28 17:17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八马茶业于2025年10月28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6980.HK,被誉为高端中国茶第一股 [1] - 上市首日开盘价80.1港元,较发行价上涨60.2%,开盘市值达71.95亿港元 [3] - 暗盘交易表现强劲,2025年10月27日暗盘最高价达100港元,暴涨100% [3]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市场热烈追捧,吸引16.9万份申请,超额认购达2684倍,申购资金1200亿港元,创下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 [3] 市场地位与财务业绩 - 按2024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公司在中国茶叶市场排名第一,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4] - 在细分品类中,公司乌龙茶和红茶市场排名第一,铁观音销售量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武夷岩茶销售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红茶销售收入连续4年全国第一 [4] - 公司线下网络强大,拥有超3700家连锁店,覆盖全国所有大陆省份 [4] - 财务数据显示稳健增长,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63亿元 [7] - 同期净利润持续增长,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及1.2亿元,毛利率稳定在52%以上,净利率持续提升 [7] 品牌建设与渠道战略 - 公司品牌文化深厚,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产品矩阵包括赛珍珠等亿元级单品 [9] - 品牌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如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印东湖茶叙等外交场合,以及米兰世博会、迪拜世博会等国际盛会,2025年9月入选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官方用茶 [9] - 根据Chnbrand报告,八马品牌连续三年在中国连锁茶叶品牌中品牌知名度排名首位 [9] - 公司构建三维渠道体系,线下门店融合美学元素打造社交空间,线上在抖音乌龙茶类目稳居第一,2024年双11全渠道终端销售额突破3.2亿元,同比增长18% [15] 供应链与技术优势 - 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茶园,实时监测气象土壤数据,第七代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生产,AI技术精准控温 [13] - 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茶行业承建单位,实现产品仓储和物流信息的全程追溯 [13] - 全渠道战略成效显著,线上销售额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线下门店闭店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7] 行业背景与投资逻辑 - 茶行业是万亿级市场,但品牌化率不足5%,存在巨大整合空间 [19] - 公司聚焦高香茶、调味茶等复购率高的细分品类,契合Z世代健康消费趋势,产品兼具成瘾性和文化属性 [19] - 投资逻辑基于公司通过文化赋能构建品牌心智壁垒,具备强定价权和用户粘性 [20] - 公司渠道效率行业领先,单店模型跑通具备可复制性,未来有望通过万店连锁放大网络效应 [21] - 供应链数字化覆盖率行业领先,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控,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成本优势 [22]
八马茶业港股募4.5亿港元首日涨87% 上半年业绩下滑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6:29
上市概况与股价表现 - 八马茶业于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6980 HK,首日收盘价93.3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86.70% [1] - 公司全球发售共计9,000,000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900,000股,国际发售8,100,000股 [1][2] - 上市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85,000,000股 [2] 发行定价与募资情况 - 最终发售价定为50.00港元,处于发行价范围45.00至50.00港元的上限 [4][5]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额为450.00百万港元,扣除上市开支60.11百万港元后,净额为389.89百万港元 [4][5] - 募资净额计划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提升品牌价值、扩张直营门店网络、提升数字化水平、行业并购及一般营运资金 [5]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817.5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143.3百万元 [6] - 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2年的人民币165.8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24.2百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063.2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109.8百万元有所下降 [6] - 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人民币120.0百万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46.0百万元 [6] 利润表详细分析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1,178.553百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587.624百万元 [7] - 销售及营销开支是主要运营开支,2024年为人民币692.154百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332.163百万元 [7] - 经营利润从2022年的人民币237.751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317.988百万元 [7] 现金流量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23年表现强劲,达人民币465.062百万元,2024年为人民币269.027百万元 [7][8]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81.241百万元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36.021百万元 [8] 业务模式与产品 - 公司通过全国线下门店网络和在线销售平台运营,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等全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叶产品 [5]
定价50港元/股 八马茶业正式登港交所
北京商报· 2025-10-28 15:53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八马茶业于10月28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天风国际 [1] - 公司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大涨73%,报86.5港元,市值总值突破近73亿港元 [1] - 本次全球发售900万股H股,其中国际发售占90%,公开发售占10%,最终以招股区间上限每股50港元定价发行 [1] - 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额认购2680.04倍,最高募资总额为4.5亿港元 [1] 业务运营与销售渠道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茶业线下门店总数达到3716家 [1] - 线上销售渠道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数据显示其线上销售占比已达到35% [1] 募集资金用途规划 - 35%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及建造新生产基地 [1] - 20%的资金将用于提升品牌价值及扩大产品组合 [1] - 15%的资金将用于拓展及优化线下网络 [1] - 10%的资金将用于提升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水平 [1] - 10%的资金将用于收购或投资中国茶行业的参与者 [1] - 10%的资金将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1]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稳步拓展海外市场,计划拓展海外市场的线下渠道 [2] - 海外市场拓展将优先选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合适国家作为出海试点 [2] - 公司计划在未来适时进入欧美市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