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处方药企
搜索文档
医药行业周报:中国药企闪耀ESMO大会,建议4Q25关注政策、学术大会、BD等催化剂-20251023
交银国际· 2025-10-23 18:2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医药行业的投资评级为“领先” [1] 核心观点 - 中国药企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2025)大会上表现突出,共有23项研究成果入选最新突破摘要(LBA),彰显了其在全球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4][5] - 随着2025年四季度行业催化剂增多(如各项学术大会、利好政策落地),医药行业行情有望重启 [4] - 建议关注创新药和CXO等细分方向,特别是管线价值明确、性价比较高的创新药标的以及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和融资边际回暖的CXO细分赛道龙头 [4] 行情回顾与市场表现 - 本周(2025年10月14日至10月21日)恒生指数上涨2.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2.0%,在12个指数行业中排名第5位,跑输大市 [4][7] - 子行业表现方面,CXO涨幅最大(+4.5%),其次为互联网医药(+3.4%)、生物药(+3.3%)、处方药(+3.0%)、医院(+2.5%)、流通(+1.9%)、中药(+1.6%),器械涨幅最小(+0.7%) [4][7] - 个股方面,涨幅前三为药捷安康-B(+53.0%)、君圣泰医药-B(+17.8%)、春立医疗(+16.1%);跌幅前三为三叶草生物-B(-25.5%)、永泰生物-B(-17.6%)、宜明昂科-B(-12.4%) [7] 板块估值水平 - 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各子板块市盈率TTM分别为:互联网医药板块48.4倍、处方药板块28.9倍、CXO板块27.5倍、器械板块18.5倍、生物药板块13.0倍、中药板块10.5倍、医院板块8.7倍、流通板块7.4倍 [16] 机构持仓动态 - 10月以来,内资通过港股通持有医药股的比例小幅下降,截至10月21日为22.1%,较9月末减少0.3个百分点;配置比例下降0.7个百分点至6.1% [34] - 外资持仓从年中起亦呈现回落态势,截至10月21日持股比例为38.6%,较9月末降低0.3个百分点;配置比例下降0.3个百分点至5.0% [34] - 本周内外资均重点加仓管线价值明确、性价比较高的创新药标的,如映恩生物(内资持股比例提升9.0个百分点至16.8%)、康诺亚、君实生物、宜明昂科(外资持股比例提升3.9个百分点至20.7%)等 [38][39][40] - 内资还加仓服务类标的,包括潜在受益于降息的CXO企业和“AI+医疗”概念相关标的,如晶泰控股(持股比例上升2.0个百分点至42.8%)、医渡科技和脑动极光 [38][39] ESMO大会重点公司数据读出 - 康方生物:公布抗PD-1/VEGF依沃西单抗III期HARMONi-6研究结果,依沃西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11.1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个月(HR 0.60),成为首个在一线肺鳞癌中头对头战胜PD-1的创新疗法,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7月获CDE受理 [5] - 荣昌生物:公布HER2 ADC维迪西妥单抗III期RC48-C016研究结果,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13.1个月,优于化疗组的6.5个月(HR=0.36);中位OS为31.5个月,优于化疗组的16.9个月(HR=0.54),已于7月在中国提交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5] - 科伦博泰:公布芦康沙妥珠(Sac-TMT)的III期OptiTROP-Lung04研究结果,治疗组中位PFS为8.3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2个月(HR=0.49);中位OS尚未达到,优于对照组的17.4个月(HR=0.60) [5] - 康宁杰瑞/石药集团:公布HER2双抗KN026的III期KC-WISE研究期中分析结果,安尼妥单抗组中位PFS为7.1个月,优于对照组的2.7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75%);中位OS为19.6个月,优于对照组的11.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71%),NMPA已于9月受理其上市申请 [6] 重点覆盖公司投资观点 - 创新药方向:三生制药、德琪医药短期催化剂丰富、估值仍未反映核心大单品价值;先声药业、和黄医药、传奇生物被明显低估、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4] - CXO方向:推荐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和融资边际回暖的细分赛道龙头,如药明合联 [4] - 报告覆盖的公司中,多数获得“买入”评级,部分公司目标价较当前股价有显著上行空间,例如康方生物(潜在涨幅57.1%)、德琪医药(潜在涨幅73.9%)、传奇生物(潜在涨幅125.2%)等 [3][45]
医药行业周报:行业波动中内外资略有分歧,择时布局创新药产业链低估优质标的-20250918
交银国际· 2025-09-18 11:13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评级为"领先" [1] 核心观点 - 行业波动中内外资略有分歧 建议择时布局创新药产业链低估优质标的 [1] - 创新药板块普涨后择时和择股重要性提升 建议在板块回调时逐步布局 [4] - 特朗普声称加大对引进中国药品限制 但实际影响有限 主要考虑游说发起者主要是美国生物科技企业及投资者且MNC参与度低 以及MNC对中国医药创新的依赖度提升 [4] 行情表现 - 本周(2025/9/9-9/16)恒指涨1.9%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跌3.0% 在12个指数行业中排名第12位 跑输大市 [4][8] - 子行业表现:医院(+27.1%)、器械(+6.8%)、处方药(+4.0%)、CXO(+2.5%)、流通(+1.5%)、中药(+0.5%)、生物药(-2.2%)、互联网医药(-3.5%) [4][8] - 个股涨幅前三:药捷安康-B(+172.1%)、脑动极光-B(+120.4%)、佰泽医疗(+106.1%) [8] - 个股跌幅前三:基石药业-B(-23.1%)、思路迪医药股份(-18.1%)、来凯医药-B(-18.1%) [8] 板块估值 - 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市盈率TTM:处方药板块31.4倍 中药板块10.8倍 生物药板块14.2倍 流通板块7.5倍 互联网医药板块51.5倍 器械板块19.2倍 CXO板块29.2倍 医院板块9.2倍 [17] 机构持仓 - 2025年9月以来内资通过港股通持股比例保持稳定 截至9月16日内资持股比例较8月末略降0.1个百分点至22.1% 配置比例提升0.3个百分点至6.8% [33] - 外资持股比例相较于8月末降低0.8个百分点至38.4% 配置比例小幅提升0.2个百分点至5.4% [33] - 内资持续布局创新药企 君实生物、云顶新耀、荣昌生物的港股通持股比例在全体港股医药股中位列前十 [4][38] - 外资更重视即时盈利能见度 对CXO企业展现更强兴趣 对药明合联、凯莱英和泰格医药的持股比例分别提升1.0/1.0/0.6个百分点至39.1%/39.5%/37.9% [38] 政策动态 - 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公告 为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设立30日审评审批通道 [7]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二次征求意见稿》传出 在规则设计、企业资质、竞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 [6][7] - 集采规则调整包括延长生产经验证明时限至2020年9月至2025年9月 强化质量保证要求 完善价差控制机制 细化复活机制 动态调整带量比例 增设市场份额限制 优化儿童药差比价规则等 [6] 投资建议 - 创新药领域推荐关注:三生制药、德琪医药短期催化剂丰富且估值未反映核心大单品价值 先声药业、和黄医药、传奇生物被明显低估且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4] - CXO领域推荐关注: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和融资边际回暖的细分赛道龙头如药明合联 [4] 覆盖公司评级 - 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包括:阿斯利康(目标价93.30)、百济神州(目标价225.00)、翰森制药(目标价48.00)、信达生物(目标价105.00)、中国生物制药(目标价9.10)、康方生物(目标价183.00)、药明合联(目标价70.00)、三生制药(目标价35.00)、荣昌生物(目标价103.00)、传奇生物(目标价74.00)、和黄医药(目标价37.60)等 [3][45] - 给予中性评级的公司包括:恒瑞医药(目标价51.00)、药明生物(目标价34.00)、石药集团(目标价9.30)、科伦药业(目标价40.20)等 [3][45] - 给予沽出评级的公司:百时美施贵宝(目标价33.10)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