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
搜索文档
北京: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大模型企业挂牌AI实体医院
新浪财经· 2025-11-05 14:00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关于支持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 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医疗机构联合开发生命科学基础大 模型和医药应用垂类模型,助力提升药物研发和临床诊疗效率。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垂类大模型企业 挂牌AI实体医院,实现AI+医疗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支持围绕AI+药物研发、辅助诊断等方向打造一批 标杆示范场景,对示范性强的项目择优予以不超过项目工程投资总额30%、最高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
鱼跃医疗三季度利润下滑36%背后:违规、投诉不断,千亿目标难追
消费日报网· 2025-11-04 21:08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立下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的目标后,今年是鱼跃医疗"军令状"的收关之年。 日前,A股上市公司鱼跃医疗公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65.45亿元,同比上升 8.58%;归母净利润为14.66亿元,同比下降4.2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8.9亿元,同比上 升9.6%;归母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下降36%,增收不增利明显。 2021年初鱼跃医疗董事长吴群立下了五年军令状——"百亿营收,千亿市值,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全球三 十强"。截止最新,鱼跃医疗市值约为360亿元,距离千亿相距甚远,而营收仅65亿元,百亿营收大概率 也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 鱼跃医疗的扩张 鱼跃医疗成立于1998年,由吴光明和父亲吴连福联手创办,从做血压计起家赚得第一桶金,此后公司在 吴光明的带领下一步步发展壮大。2007年,鱼跃销售汞柱式血压计136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36%,销售收入7000万元。 2008年4月,鱼跃医疗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也是国内首家通过IPO上市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 鱼跃医疗在上市之后,即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路,不仅加大了对现有产品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力 度,还 ...
美年健康发布五大“AI创新需求”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3 13:35
11月1日-2日,由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指导、美年健康集团与阿里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新质生产力 AI+医疗创新应用大赛暨预防医学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不仅是AI+医疗领域的高规格赛 事,更彰显美年健康集团以"以赛代评、以赛代选"为机制,系统筛选先进技术,集聚创新企业,展现其 在AI医疗领域的坚定投入。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致辞表示,上海国投公司作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运 营主平台,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专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 本次大赛以"AI赋能医疗创新,创新驱动未来健康"为主题,旨在挖掘AI在预防医学、慢病管理、健康筛 查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搭建产学研用对接平台,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大赛自筹备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的300 余个项目报名参赛,包括来自优脑银河、数坤科技、博奥晶方、深博医疗、健康小美、南大菲特、智杏 中医、弘达君康、医者信息等科技创新企业及团队的优质项目。项目覆盖区域广、切题角度精、科技含 量高,覆盖智能诊断系统、远程医疗监护、药物研发加速 ...
“2025新质生产力AI+医疗创新应用大赛暨预防医学创新论坛”在沪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1-03 13:05
此次大赛以"AI赋能医疗创新,创新驱动未来健康"为主题,作为新质生产力"AI+"大赛在医疗健康领域 的首次落地,旨在挖掘AI在预防医学、慢病管理、健康筛查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搭建产学研用对接平 台,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大赛自筹备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的300 余个项目报名参赛。项目覆盖区域广、切题角度精、科技含量高,覆盖智能诊断系统、远程医疗监护、 药物研发加速、个性化治疗方案、医疗影像分析、智能健康管理六大技术方向。 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11月1日-2日,由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指导、美年健康 (002044)集团与阿里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新质生产力AI+医疗创新应用大赛暨预防医学创新论 坛"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不仅是AI+医疗领域的高规格赛事,更显示了美年健康集团以"以赛代评、以 赛代选"为机制,系统筛选先进技术,集聚创新企业,展现其在AI医疗领域的坚定投入与生态引领力。 开幕式上,美年健康集团董事长俞熔发表致辞,分享美年在"AI+健康管理"领域的战略愿景;美年健康 集团总裁徐涛则发布"美年AI创新需 ...
十一批集采降幅较大但影响或有限,4Q板块催化剂有望改善投资情绪
交银国际· 2025-10-31 22:0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领先” [1] 报告核心观点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虽降幅较大但对覆盖公司业绩影响有限 基本面依旧强劲向好 [4][8] - 10月港股医药板块回调主因情绪回落和资金获利了结 预计11月起行业催化剂增多 投资情绪有望企稳回升 [4] - 建议关注创新药及CXO等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4] 行情回顾与市场表现 - 报告期内(2025/10/22-10/29)恒生指数上涨2.2%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9% 跑输大市 在12个指数行业中排名第12位 [4][10] - 子行业表现分化 CXO板块表现最佳(+4.6%) 生物药板块表现最弱(-2.3%) [4][10] - 个股方面 药明合联(+7.7%)、欧康维视生物-B(+6.9%)、三叶草生物-B(+6.8%)涨幅居前 [10] 第十一批集采分析 - 第十一批国家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 全部拟中选 全国4.6万家医药机构参与报量 445家企业794个产品投标 272家企业453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 中选率为57% [8] - 计划于2026年2月开始执行 [8] - 竞争最激烈品种为二羟丙茶碱注射剂(48家投标)、头孢唑肟注射剂(41家投标)、法莫替丁注射剂(38家投标) 按首次报价计算平均降幅(以限价计)分别为90%、41%、85% [8] - 原研产品共26个 仅2款中选 分别为B.Braun Melsungen的复方电解质注射剂(Ⅱ)及晖致制药的尼麦角林口服常释剂型 按首次报价测算降幅分别为40%、54% [8] - 覆盖公司中 科伦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和翰森制药分别有12、11、6、1个品种拟中选 预计对整体收入贡献较小 业绩影响有限 [4][8][9] 机构持仓分析 - 10月以来内资通过港股通持股比例小幅下降 截至10月28日为21.9% 较9月末减少0.5个百分点 配置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至5.8% [36] - 外资持股比例相较于9月末持平 配置比例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 [36] - 本周内资重点增持医疗器械/材料企业及“AI+医疗”概念、民营医院标的 外资则加仓创新药及CXO企业 [4][39] - 内外资加大创新药布局的大方向不变 [4] 板块估值水平 - 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各子板块市盈率TTM存在差异 互联网医药板块最高(46.4倍) 流通板块最低(7.4倍) [19] - 其他主要子板块估值:处方药板块27.6倍 中药板块10.0倍 生物药板块12.9倍 器械板块18.6倍 CXO板块26.2倍 医院板块8.7倍 [19] 投资建议与关注方向 - 创新药领域推荐关注三生制药、德琪医药(短期催化剂丰富)、先声药业、和黄医药、传奇生物(被明显低估) [4] - CXO领域推荐关注药明合联等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和融资边际回暖的细分赛道龙头 [4]
医药行业周报:十一批集采降幅较大但影响或有限,4Q板块催化剂有望改善投资情绪-20251031
交银国际· 2025-10-31 19:27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 [1] 核心观点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虽降幅较大,但对覆盖药企业绩影响有限 [4][8] - 10月港股医药板块回调主因情绪回落和资金获利了结,基本面依旧强劲向好 [4] - 预计从11月起,行业催化剂增多,投资情绪有望企稳回升 [4] - 继续推荐关注创新药和CXO等细分方向 [4] 行情回顾与市场表现 - 本周恒生指数上涨2.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9%,跑输大市,在12个指数行业中排名第12位 [4][10] - 子行业表现分化:CXO板块上涨4.6%,表现最佳;生物药板块下跌2.3%,表现最弱 [4][10] - 个股方面,药明合联周涨幅达7.7%,位列涨幅榜首;圣诺医药-B周跌幅达17.3%,位列跌幅榜首 [10] 机构持仓动态 - 10月以来,内资通过港股通持有医药股的比例小幅下降0.5个百分点至21.9%,配置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至5.8% [36] - 外资持股比例相较于9月末持平,配置比例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 [36] - 本周内资增持医疗器械/材料企业及“AI+医疗”概念股,外资则加仓创新药标的,内外资操作方向呈现相反态势 [4][39] 第十一批集采分析 - 第十一批国家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全部拟中选,中选率为57%,计划于2026年2月开始执行 [8] - 竞争最激烈的三个品种平均降幅较大:二羟丙茶碱注射剂降幅90%,头孢唑肟注射剂降幅41%,法莫替丁注射剂降幅85% [8] - 覆盖药企中,科伦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和翰森制药分别有12、11、6和1个品种拟中选,预计对整体收入贡献较小 [4][8][9] 板块估值水平 - 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各子板块市盈率TTM存在差异:互联网医药板块最高,为46.4倍;流通板块最低,为7.4倍 [19] - 其他主要子板块估值:处方药板块27.6倍,生物药板块12.9倍,中药板块10.0倍,器械板块18.6倍,CXO板块26.2倍,医院板块8.7倍 [19] 重点公司估值与评级 - 报告覆盖的多数公司获得“买入”评级,例如科伦博泰生物目标价549.00港元,潜在涨幅30.2%;荣昌生物目标价109.00港元,潜在涨幅29.0% [46] - 部分公司获“中性”评级,如药明生物目标价34.00港元;百时美施贵宝获“沽出”评级,目标价33.10美元 [3][46]
TempusAI启示:用数据构筑AI+医疗行业领先优势
中邮证券· 2025-10-31 14:3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且评级为“维持”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聚焦于AI+医疗行业,通过分析海外领先企业Tempus AI的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并对比梳理国内相关公司的发展现状,认为该领域存在显著投资机会 [4][5][7][8][9][10] - 海外市场以Tempus AI为代表,已建立起以私有真实医疗数据为核心壁垒的“检测-数据-AI”飞轮商业模式,并指引2025年调整后EBITDA将首次转正 [4][5][6][25][58] - 国内市场处于从0到1的拓展期,多家公司在医疗AI应用生态、垂类大模型、AI赋能药物研发及中医、早筛等细分领域进行布局 [7][8][9][10] 海外案例:Tempus AI深度分析 业务概览与财务表现 - Tempus AI是一家数据驱动的AI辅助精准医疗公司,2024年收入达6.93亿美元,同比增长30.38%,Non-GAAP毛利率为58.3%,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4][25]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3.15亿美元,同比增长89.57%,Non-GAAP毛利率提升至62.78%,调整后EBITDA为-558万美元,同比显著改善82.11% [25] - 公司将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上调至12.6亿美元,并预计调整后EBITDA首次转正,达到500万美元 [4][58] 竞争优势与数据壁垒 -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构筑了全球最大的肿瘤学专有数据集,其数据量比最大的公共基因组数据集TCGA多50倍以上,多模态医疗保健数据超过350PB [5][22] - 公司与全美超过3000家医院、65%的学术医疗中心、50%的癌症医生以及美国收入前20的制药公司中的19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22] - 通过双向直连超过4500家医疗服务机构,形成了“数据飞轮”效应和网络效应,持续深化数据壁垒 [24] 基因检测业务 - 基因检测业务是当前主要收入来源,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31%,毛利率为59.44% [32] - 业务主要包括xT(DNA检测)、xG(遗传检测)和xM(癌细胞残留检测)[36] - xT业务2025年第二季度检测量达8.4万次,同比增长26.32%,平均售价为1584美元;高级版xT CDx定价4500美元,预计2025年底销量占比达40%,将带动平均售价和毛利率提升 [37][62] - xG业务通过收购Ambry Genetics快速扩张,2025年第二季度测试量达12.8万次,同比增长31.96% [40] - xM业务预计在2025年底获得医保报销批准,并在2026年开始放量 [41] 数据及服务业务 - 数据及服务业务为高毛利业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0.7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9%,毛利率高达73.85% [45] - 截至2024年底,该业务剩余合同价值超过9.4亿美元,净收入留存率达到140% [45][48] - 公司与阿斯利康/Pathos达成2亿美元合作,共同开发肿瘤学多模态基础模型,该项目已于2025年第二季度贡献1600万美元收入 [59][64] 国内市场:AI+医疗公司梳理 医疗信息化与AI应用 - 润达医疗:加速落地AI数智化产品,打造B端医疗智能体“良医”和C端健康智能体“晓慧”,并推出城市医疗一朵云方案 [7][74][75] - 嘉和美康:依托20年医疗信息化经验,以多模态数智中台为底座,打造医疗AI全场景应用生态 [7][78] - 卫宁健康:发布医疗垂类大模型WiNGPT 3.0和医护智能助手WiNEX Copilot 2.2,已在近150家医疗机构实现AI场景部署 [8][83][84] AI赋能研发与特色领域 - 晶泰控股:AI+机器人赋能药物研发,2025年上半年药物发现解决方案营收达4.35亿元,同比增长615.2% [8][93] - 固生堂: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实现中医资源智能匹配 [8][95] - 医渡科技:核心AI医疗算法引擎YiduCore已处理超55亿份授权医疗记录,覆盖2800多家医院,在医疗行业大模型市场居领导者地位 [8][97][102] - 讯飞医疗科技:背靠科大讯飞,其智医助理已覆盖全国6万家基层机构,累计提供超8.77亿次辅诊建议;2023年营收位列中国医疗AI行业第一,市场份额5.9% [9][104] - 云知声: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增长20.2%至4.05亿元,其中医疗业务单客户收入同比激增116.2%至101.3万元 [9][113] - Mirxes觅瑞:专注于RNA液体活检,其GASTROClear™血液胃癌试剂盒已在新加坡获批;2025年上半年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分部收益同比大增50%至1047万美元 [9][116][117] 投资建议 - 报告建议关注润达医疗、嘉和美康、卫宁健康、晶泰控股、固生堂、医渡科技、讯飞医疗科技、云知声、Mirxes觅瑞等公司 [10][119]
迈瑞医疗:国际业务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1.93%
中证网· 2025-10-30 12:39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90.91亿元,同比增长1.53%,环比增长6.88%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净利润25.01亿元,同比下降18.69%,环比增长2.50% [1]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33.51亿元,同比增长30.02%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258.34亿元,累计归属净利润75.70亿元 [1] 国际业务表现 - 第三季度国际业务同比增长11.93%,欧洲市场表现突出,同比增长超过20%,独联体及中东非地区实现双位数增长 [1][2] - 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第三季度国际收入占该产线比重提升至70%,其中国际产线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医学影像产线第三季度国际收入占该产线比重达61%,其中国际产线实现高个位数增长,重点产品超高端超声前三季度收入翻倍 [2] - 体外诊断产线第三季度国际收入占该产线比重已达37%,其中国际产线实现双位数增长 [2] 产品线与业务发展 - 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9.52亿元,同比增长2.60%,微创外科业务增长超过25% [2] - 医学影像产线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6.8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 - 体外诊断产线第三季度实现收入36.34亿元 [2] - 公司在全球除美国以外的14个国家布局了生产基地,其中包括已获FDA认证的工厂 [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6.86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重10.40%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共计申请专利12513件,其中发明专利9034件,共计授权专利635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46件 [3] - 第三季度推出多项新产品,包括体外诊断产线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试剂盒等3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化学发光免疫试剂NMPA已上市产品91个,CE已上市产品98个 [4] - 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推出瑞智围术期决策辅助系统、SV50呼吸机等新产品,在医学影像领域推出多功能术中可视化超声系统Eagus TEX20系列 [4] 数智化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已完成"设备+IT+AI"的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搭建,以医疗物联网和设备融合创新为基础,结合启元AI垂域大模型 [5] - 公司将在"数智化、流水化、国际化"三大战略方向引领下,加速培育高潜力业务,完善海外本地化平台建设,突破全球高端医院和中大样本量实验室 [5]
“十五五”利好催化港股市场回暖,南向资金连续11日净买入医渡科技
财富在线· 2025-10-30 11:13
医渡科技(2158.HK)作为一家"AI+医疗"企业,兼具科技与医疗保健双重属性,颇受南向资金青睐。据 Wind数据,南向资金10月24日净买入医渡科技60.92万股。从增减持金额来看,以增减持数量和成交均 价为基准进行测算,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医渡科技346.63万港元,连续11日净买入,累计净买入超1亿 港元,近30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1.44亿港元。 截至10月24日,南向资金合计持股2.41亿股,累计持股市值达13.68亿港元,持股比例为22.48%。 招商证券国际最新发布的港股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的"十五五"规划纲要建议远超市场预 期,叠加中美关系显现缓和迹象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这三大边际利好将支撑港股市场在四季度 由"抑"转"扬"。 在此背景下,南向资金持续积极布局港股。10月28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22.58亿港元,已连续6日净 买入。 ...
“医生排序不能被任何商业化影响”,蚂蚁AQ成为AI应用增速第一
观察者网· 2025-10-29 17:53
(文/陈济深 编辑/张广凯) 10月28日,QuestMobile发布《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豆包、DeepSeek、元宝、AQ等多款应用入围中国AI原生应用Top10,其中蚂蚁集团旗下 AI健康应用AQ排名在一个月内上升3位,位列榜单第7,成为Top10中唯一的健康类应用,用户规模也超过了通义、文小言等通用AI产品。而AQ冲至中国 第7,距其发布独立App仅仅3个多月。 | 2025年9月 | AI原生APP规模TOP榜 | | | | --- | --- | --- | --- | | 序号 | APP客麓 | AI赛道 | 2025年9月MAU(万) | | 1 | ® 모델 | Al综合助手 | 17,204.20 | | 2 | S DeepSeek | AI搜索引擎 | 14,455.28 | | 3 | 6) 腾讯元宝 | AI综合助手 | 3,285.66 | | 4 | A 即梦AI | AIENTEiQit | 1,012.31 | | ર | K Kimi | AI综合助手 | 967.23 | | e | 6 5000 6 | AI学科教育 | 875.82 |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