钕铁硼
搜索文档
“十四五”科技成就·跃升丨“科技突围”构筑北疆特色产业高地
科技日报· 2025-10-28 07:50
文章核心观点 -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科技突围”工程,以科技创新驱动风、光、稀土、奶源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新能源产业 - 中电储能开工建设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基于“微电网绿电消纳储能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应用”项目成果 [3] - 研发出3种适用于微电网的储能产品,容量功率比不小于1,循环效率不小于95%,安全预警率100%,极早期预警准确率≥98% [3] - 搭建“智能微电网绿电消纳系统实证化平台”,开发出储能能量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三层控制模式 [4] - 截至2025年5月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43亿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52%,规模全国第一 [4] - 2025年1-5月新能源发电量达1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5% [4] - 库布齐中北部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基地特高压外送通道开工,投运后年送电约36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占比60%,年减标煤约6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 [4] - 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总装下线,单台年发电量最高达7000万千瓦时,可切换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 [9][10] - 全球首个“2880kW光储充一体化搭配1056度超充矿卡”示范项目投运,系统年发电量1.95亿千瓦时,可满足每日700辆电动重卡和40台电动装载机充电需求 [12] 稀土产业 - 包头安泰北方科技应用“细化晶粒无重稀土工艺”技术,实现全系产品80%的无重稀土替代 [5] - 金力永磁(包头)科技三期项目投产后,单厂产能将达4万吨,成为全球最大高性能钕铁硼生产基地 [6] - 涌现国际领先的稀土“闪速烧结装备”、国内首台套彩色墨水屏、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装置等硬核成果 [6] - 包头稀土产业正向着1300亿元产值目标冲刺 [6] 乳业 - 科拓生物建成全亚洲最大益生菌智慧工厂,成功自主研发7款酸奶发酵剂 [7] - 建成全球最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并建成国内唯一专用于动物养殖和农业种植的微生态制剂生产线 [7] - 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取得5项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审定31个草品种,布局建设21个草种繁育基地 [8]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奶牛性控技术、乳铁蛋白制备、益生菌包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8] - 构建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8] 其他科技进展 - 国产甜菜单胚新品种NT39106鉴评结果为亩产4004.13公斤、含糖率17.50%,实现国产甜菜品种“从0到1”的突破 [10][11] - 新能源矿卡项目实现三大突破:光储充技术深度耦合应用于重载运输、首创“充电+换电”双模式协同补能体系、建立矿区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12]
【行业深度】一文洞察2025年中国钕铁硼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04 11:28
行业概述 - 钕铁硼是由金属钕、铁、硼及少量添加元素组成的合金磁体,属于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被誉为“现代永磁之王”和“磁王”[2][3] - 该材料自1980年代问世,凭借超强磁力和高性价比成为现代工业最重要的永磁材料,其特性包括磁性最强、高矫顽力、轻量化与节能、可定制性强等[3] - 钕铁硼稀土永磁体的诞生是永磁材料领域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钕铁硼行业市场规模为721亿元,同比增长11.44%[2] 技术发展水平 - 中国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材料方面突破了“双合金”、细粉制备、速凝工艺+双主相、自动成型、连续烧结、低氧工艺、晶界扩散、表面防护等关键工艺技术[2] - 中国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产业化水平基本与日本、德国相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 - 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取得了多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稀土金属(如钕、镨、镝、铽等)、铁合金和硼等核心原料[5] - 产业链中游为钕铁硼生产制造环节[5]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变频空调、工业自动化设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5] 上游原材料供应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2024年稀土矿产量为27万吨,同比增长12.50%[7] - 稀土矿产量的增加直接提升了钕等稀土元素的供应能力,为钕铁硼行业的持续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7] 相关企业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金力永磁、中科三环、正海磁材、宁波韵升、大地熊、英洛华[3] - 产业链相关企业涵盖稀土资源、钢铁、终端应用等领域,如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鞍钢、宝武钢铁、华为、小米、比亚迪、宁德时代、金风科技、美的集团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