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采冶

搜索文档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 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关键性突破
央广网· 2025-07-13 08:39
项目突破 -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 [1] - 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关键性突破 将有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1] - 项目是我国铀矿采冶技术三次迭代升级、创新发展的智慧结晶 是典型的绿色矿山和数字矿山 [1] 技术优势 - 采用二氧化碳加氧气原地浸出采铀工艺 省去传统采矿中爆破、挖巷道、运输矿石等环节 [1] - 突破复杂砂岩型铀资源开采的世界性难题 解锁大批传统技术无法开采的铀矿床 [2] - 大幅提升我国铀资源自主保障能力 开创行业发展新格局 [2] 建设进展 - 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第一桶铀"下线仅用一年时间 [1] - 成为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天然铀生产基地 [1] 行业影响 - 标志着我国天然铀领域千吨级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 [1] - 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天然铀保障能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
“国铀一号”产出“第一桶铀”,支撑北方“新铀都”崛起
观察者网· 2025-07-12 15:59
微信公众号"中核集团"消息,7月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顺利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该项目于2024年 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时间即生产出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司长黄明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融办副主 任刘延军,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军利等调研了"国铀一号"建设现场。 作为我国核地矿事业70年来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第一桶铀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时代,建成后将 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也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天然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的重大实践成果。它构建了以'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为核心的现代化铀矿山 生产要素,成功打造了新一代的智慧矿山标杆。通过采矿全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实现了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人表示。 该项目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成功解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第一桶铀”成功生产下线 持续充盈“核电粮仓”
央广网· 2025-07-12 13:43
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天然铀,是从铀矿石中直接提取的混合物,包括多种铀的同位素,其中 铀-235,是一种可发生核裂变链式反应的铀的同位素,是核电站的重要燃料,也因此,铀资源被誉为"核电粮仓"。去年7月,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 目——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采铀井场施工大会战(中核集团中国铀业 供图) 7月12日,"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第一桶铀"成功生产下线,标志着我国天然铀领域千吨级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资 源安全的自主可控,为我国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铀一号"如何助力我国持续充盈"核电粮仓"?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我国规模最大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生产现场,随着"第一桶铀"的成功生产下线,标志着我国天然铀领域千吨级绿色 智慧矿山建设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中核集团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学斌介绍,"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70年来,我国铀矿采冶技术三次迭代升级、 创新发展的智慧结晶,是典型的绿色矿山和数字矿山。 苏学斌表示:"'国铀一号'以二氧化碳 ...
为中国加“铀”!我国天然铀生产新突破,“第一桶铀”来了
人民日报· 2025-07-12 11:43
项目进展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内即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创下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2] - 该项目是我国产能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 [2] - 项目成功下线第一桶铀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进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新阶段 [2] 技术特点 - 项目采用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构建"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的现代化生产要素 [2] - 通过采矿全流程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实现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 [2] - 项目成功打造新一代智慧矿山标杆 [2] 资源分布 - 我国铀矿开发重心从南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转向北方砂岩型铀矿 [3] - 2023年发布的十大铀矿找矿成果预测超过280万吨铀资源,主要集中于北方砂岩型铀矿 [3] - 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铀资源基地 [3] 战略意义 - 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2] - 将大幅提升我国天然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 项目技术将推广至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 [4] 行业地位 - 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 [4] - 项目支撑建成一批新铀矿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发展对铀资源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