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然铀
icon
搜索文档
中核国际涨超5% 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至不少于约95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1 11:37
中核国际(02302)涨超5%,截至发稿,涨5.41%,报3.9港元,成交额166.37万港元。 公司表示,有关表现主要得益于集团铀贸易业务交易量的大幅增长,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与独立第三 方之间的天然铀贸易业务。由于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半年度现货铀价格相对稳定,集团得以在风险可 控的前提下增加与独立第三方的铀贸易业务。 消息面上,中核国际公布,预期集团于2025年半年度的收入将大幅增加至不少于约5.85亿港元,2025年 半年度的毛利增加至不少于约130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取得的收入及毛利均为约640万港元(按净额基 准确认销售代理收入)。同时,由2024年半年度股东应占净亏损约770万港元扭转为2025年半年度股东应 占净利润不少于约950万港元。 ...
港股异动 | 中核国际(02302)涨超5% 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至不少于约950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1:37
公司表示,有关表现主要得益于集团铀贸易业务交易量的大幅增长,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与独立第三 方之间的天然铀贸易业务。由于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半年度现货铀价格相对稳定,集团得以在风险可 控的前提下增加与独立第三方的铀贸易业务。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核国际(02302)涨超5%,截至发稿,涨5.41%,报3.9港元,成交额166.37万港元。 消息面上,中核国际公布,预期集团于2025年半年度的收入将大幅增加至不少于约5.85亿港元,2025年 半年度的毛利增加至不少于约130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取得的收入及毛利均为约640万港元(按净额基 准确认销售代理收入)。同时,由2024年半年度股东应占净亏损约770万港元扭转为2025年半年度股东应 占净利润不少于约950万港元。 ...
行业深度报告:我国天然铀供应商有望受益长期供需紧张
东北证券· 2025-07-18 17: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势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全球电力需求稳健增长背景下,核电有望复兴,核燃料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未来天然铀供需或将维持紧平衡,铀价预计将持续上涨 [198] - 中国作为核燃料第二需求大国,铀资源占比低、产量有限,核电规模增长使核燃料保供压力增大,主要天然铀供应商将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19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天然铀供需或将长期紧张 电力需求增长,核电有望复兴 - 2024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速4.0%(1,172TWh),高于2023年和2022年,是近十年除疫情影响外第二高增速,排除气温影响后增速仍达3.3% [19] - 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和热泵发展,2024年驱动电力需求增长0.7%,而5年前仅为0.3%,预计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可能为2023年的三倍 [23] - 2024年太阳能满足全球约40%新增电力需求,但太阳能发电有波动性大等劣势,电力系统稳定性面临挑战 [28] - 核电凭借稳定、低碳、低成本等优势重新受到各国重视,为实现碳中和,有28个国家签署《三倍核能宣言》,超140个国家制定碳中和目标 [34] 核电规模提升,支撑铀价高位 - 2024年全球核能发电量2,768TWh,同比增长2.5%,创历史新高,全球在运核电机组预计将持续增长 [37] - 全球累计并网、在建、储备、规划核电机组分别为439、69、114、298台,装机容量分别为398、76、110、282GW,中国在建装机容量占全球比重达45.3% [48] - 全球天然铀需求随核电装机增长,2024年消耗核燃料即铀6.75万吨,IAEA预测2040年天然铀需求约8.6 - 11.6万tU,2024 - 2040年复合增速约1.5 - 3.4% [53] - 全球超过95%的已查明可回收常规铀资源位于15个国家,供给易受海内外局势等因素扰动,铀需求较多的国家铀资源量及产量较低,存在地理错配 [57] - 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铀价先下行后上行,长贸合同签订需求有望支撑现货铀价维持高位,WNA预测今后数年天然铀供需偏紧,2030年后供需缺口将扩大 [70] 我国重启核电,燃料保供承压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核燃料需求国,2024年核燃料需求1.3万tU,占全球比重19.4%,仅次于美国 [78] - 中国铀产量只占需求量约12%,2022年是全球第8大产铀国,但产量仅占全球2.9%,2030 - 2040年产能分别为2,000 - 2,400、2,000 - 3,000、1,500 - 3,500tU [90] - 2019年起我国重启核电核准,在建及已核准未建项目全部投产后,在运核电机组将达114台,总装机容量超127GW,2027年将有9台机组投产,新增装机达11GW,同比翻倍 [95] - 2024年我国大陆核电发电量4,451.75亿千瓦时,在运核电机组核燃料消耗强度约为2.95tU/亿度或230tU/GW,已核准未投运装机全部投产后,全国核燃料需求将达2.9万tU,为2024年需求的2.2倍 [98] 我国天然铀供应商有望受益 中国铀业:内外兼修,产能持续扩张 - 中国铀业是国内天然铀资源开发的专营企业,控股股东为中核铀业,实际控制人为中核集团 [101] - 2024年末公司拥有在产矿山6座,1座境内矿山2025年开采完毕,境外矿山三期项目2026年开采完毕,已启动四期项目建设,拥有6宗铀矿探矿权、19宗采矿权,计划上市募集资金41.1亿元,21.84亿元用于4个国内天然铀项目 [104] - 公司控股境外铀矿罗辛铀矿是全球前十大铀矿,间接持股比例68.62%,2024年产能4,500吨U3O8、产量2,600吨U3O8、销量2,504吨U3O8、产能利用率57.77%、产销率96.3% [107] - 公司自产天然铀产品销售客户主要为境内外企业,因产量无法覆盖下游需求,需境外采购并进口,还通过子公司从事国际天然铀贸易 [109] - 2024年公司毛利同比微降0.34%,但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1%,主要因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投资收益由0.55亿提升至2.37亿 [116][125] - 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58亿,同比增长15.58%,扣非归母净利润13.67亿,同比增长6.24% [127] 中广核矿业:协议续签,利润有望释放 - 中广核矿业间接控股股东为中广核铀业,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哈萨克斯坦四座铀矿49%股权及其天然铀产品49%的包销权,还持有澳大利亚铀矿上市公司帕拉丁能源2.61%股权,开展国际天然铀贸易业务 [132] - 2024年底公司权益资源量3.4万tU,权益产量为1,324tU,可采年限分别约20、14年,4座参股铀矿生产成本位于全球前1/4分位,平均成本24美元/磅U3O8 [137] - 2024年谢公司与奥公司分别贡献投资收益3.99、6.17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46%、93%,合计10.16亿港元,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148] - 2024年公司所得税支出大增,导致持续经营净利润受影响,还因帕拉丁能源换购等导致终止经营损失,实现归母净利润3.42亿港元 [148][149]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参股铀矿天然铀产量659.1tU,同比增长8.64%,四座铀矿产量均高于计划产量,合计计划完成率110.7% [157] - 2025年6月公司与中广核铀业续签销售框架协议,2026 - 2028年基准价分别为94.22、98.08、102.10美元/磅天然铀,2026年基准价较2025年同比增长42.4%,自产贸易业务毛利预计明显改善 [162] - 2024年PLS项目全部前期工程设计工作完成,预计2029年投产,年产能910万磅U3O8(合3,500tU),储量9,370万磅U3O8(合3.6万tU),开采年限约为10年 [170] - 公司国际天然铀贸易业务整体稳健,近三年毛差在1美元/磅U3O8左右,2024年毛利同比下降,预计2025年毛利将同比增长 [173] - 控股股东中广核铀业持有湖山铀矿54%股权,该矿可采资源量14.71万tU,设计年产能5,700tU,若注入公司,权益天然铀产量将明显增长,EPS或将明显增厚 [4][175] 万里石:资产注入,资源技术并举 - 万里石是中高端石材综合服务商,近年来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持续亏损,积极向资源型企业转型,布局锂资源及铀资源开发 [180] - 2024年公司拟受让哈富矿业公司持有的赛富矿业和唐资源全部股权,实控人指出初步探明铀资源储量超过10万tU [186][193] - 2024年公司拟收购中核资源(纳米比亚)开发公司21%的股权,该公司资源量约为4.08万tU [196] - 2024年公司拟设立厦门万里石矿业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生物堆浸试验及其工业化应用,已与中国铀业(纳米比亚)矿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196] - 公司2025年计划完成相关收购及试验,实控人希望公司成为全球天然铀稳定供应商等 [197] 投资建议 - 全球电力需求增长,核电有望复兴,核燃料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天然铀供需或维持紧平衡,铀价预计上涨 [198] - 中国作为核燃料第二需求大国,铀资源占比低、产量有限,核燃料保供压力大,主要天然铀供应商将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198] - 中国铀业铀资源储备充足,IPO募投项目建成后铀产量或明显提升,有望驱动业绩增长 [198] - 中广核矿业主要利润来源为参股铀矿投资收益,业绩有望随铀价上涨提升,新协议将提升包销收益,或长期享受估值溢价 [199] - 万里石目标成为天然铀供应商,但尚未完成股权收购,矿山无实际产能,短期内难贡献业绩增量,需跟踪进展及主业盈利改善情况 [199]
核电核准维持10台,产业链如何受益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核电行业 - **公司**:银流股份、纽纬股份、蓝石重装、景业智能、江苏神通、上海电器、中华电器、哈尔滨电器、浙富控股、中港河矿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电审批情况**:今年一到四月审批十台机组,达到过去三年年均审批数量,超预期;23 - 25年每年审批数分别为10台、10 + 1台、10台,受产能限制今年为十台机组;政府重视有效投资和经济,早审批体现重视 [1][3] - **核电电价保障**:25年电力全面市场化,要实现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在价格竞争激烈背景下,核电电价可得到保障,因其投资大、回收年限长且需保证一定利用小时数 [2] - **核电审批影响**:核电机组审批加速有望拉动未来核电设备、核能材料需求加速释放 [3] - **相关公司推荐**:机械组建议重点关注银流股份,还建议关注纽纬股份等;电信组建议关注上海电器等主设备供应商和浙富控股 [3][8] - **天然铀市场情况**:从21年底部价格复苏后持续上涨,去年调整,24年震荡;本次新批准核电机组五年后对天然铀年需求增量约2400吨,23 - 25年均批准10台,未来需求持续增长;供应端因过去十年上游资源端资本开支少,预计30年前后供应达高峰,35年前后供需缺口达3 - 3.1万吨,且缺口会扩大,价格需进一步抬升来弥补缺口 [9][10][11] - **推荐标的**:亚洲市场唯一天然铀标的中港河矿业,今年产量规划1300吨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5年年底要至少搭建起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的框架 - 今年136号文件将更多风光推向市场 [2]
这桶“国产铀”,含金量有多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4 22:34
项目概况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仅一年即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创下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3] - 该项目是我国产能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新阶段[3] - 作为核工业发展70年来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资源保障[3] 技术突破 - 采用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构建"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现代化生产要素,打造智慧矿山标杆[5][6] - 应用CO₂+O₂地浸新工艺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颠覆传统"先破坏后治理"模式,实现开发与环保同步[13] - 数字建井技术使铀浸出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一倍以上,定向割缝过滤器工艺精准控制溶浸液流向[14] - 建成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心,实现千里外"一键采铀",自控人员精简一半以上[14] 资源格局 - 我国铀资源开发实现"由南向北"战略转移,北方砂岩型铀矿预测资源量超280万吨,鄂尔多斯盆地成最大铀资源基地[6][17] - "国铀一号"作为首座单体千吨级地浸铀矿山,验证北方砂岩铀资源可绿色高效规模化开发,扫清大规模产业化技术障碍[17] - 技术将推广至松辽、二连、伊犁等北方盆地,支撑建成一批新铀矿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发展需求[8] 产业影响 - 项目代表产能规模从南方百吨级分散小矿升级为北方千吨级大基地集群,实现生产力和产业模式代际跨越[19] - 标志着中国在复杂砂岩铀资源绿色智能开发领域走到世界前列,提升国家铀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0] - 通过先进技术盘活以往难以开发的复杂砂岩铀资源,显著提升资源自给率上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2] 管理创新 - 模块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一年建成千吨级大矿,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深度融合[16] - 首创远程智能管控模式和大数据智能决策模式,为现代化"新铀都"管理模式树立标杆[17] - 无人机智能巡检覆盖100%采区,北斗定位实现异常报警和视频融合分析全自动化[14]
军工行业周报:我国天然铀生产迎来新突破-20250714
太平洋证券· 2025-07-14 10: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国防支出有较大增长空间,未来或长期高于GDP增速,2025年行业有望迎来全面复苏的景气拐点,军工板块或进入“戴维斯双击”阶段,建议关注先进战机、低空经济等领域优质龙头公司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 - 我国国防预算增幅维持在7%左右,国防支出占GDP比重不到1.5%,低于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平均水平,国防支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未来或长期高于GDP增速 [4]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行业有望摆脱低迷,迎来全面复苏,随着订单恢复释放,军工板块或进入“戴维斯双击”阶段 [4] 板块行情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18%,航空航天与国防指数下跌0.11%;本月沪深300指数上涨3.33%,航空航天与国防指数上涨7.46% [11] 行业新闻 - 我国“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第一桶铀”,进入试生产阶段,提升了我国铀资源开发国际影响力,该项目有绿色等特点,其地浸采铀技术实现“五大革新”,未来将在北方盆地多项目应用 [3][16][17] - 英法签署《诺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确协调核威慑力量,成立英法核指导小组负责合作 [18] - 五角大楼宣布为美军配备数千架无人机,新政是“重大转变”,此前美军部署无人机进展缓慢 [19] - 俄罗斯国防部可能放弃修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 [21] - 印度空军“美洲虎”攻击机今年第三次坠机,该机型运行可靠性令人担忧 [21] 公司跟踪 - 润贝航科董事及股东计划减持股份,徐烁华减持不超362,086股,比例不超0.31%;史小林等减持不超149,864股,比例不超0.13% [22][23] - 航天晨光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 -8,000万元,扣非后约 -9,000万元,同比减亏 [24] - 中国卫通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1.80亿元,同比降约56%,扣非后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25] - 抚顺特钢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 -26,000万元至 -30,000万元,同比降214.06%至231.60%,扣非后降幅类似 [26] - 晨曦航空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寰宇星控计划减持不超总股本3% [27] - 际华集团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 -8,000万元至 -6,000万元,扣非后 -15,000万元至 -13,000万元 [29] -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150,000万元至180,000万元,同比增181.73%至238.08%,扣非后增幅类似 [30]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280,000万元至310,000万元,同比增98.25%至119.49%,扣非后增幅119.89%至144.93% [31] - 中国卫星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 -4,120万元到 -2,120万元,扣非后 -4,730万元到 -2,530万元 [32] - 北方导航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10500万元至12000万元,扭亏为盈,扣非后9500万元至10500万元 [33] - 长城军工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 -2,500万元到 -2,950万元,扣非后 -3,500万元到 -4,100万元 [35] - 中航重机预计2025年半年度营收约57.51亿元,同比降约4.5%,利润总额约6.8亿元,同比降约24.61%,净利润约4.87亿元,同比降约33.29% [36] - 科思科技2025年7月9日首次回购股份76,406股,占比0.0486%,支付资金3,165,625.27元 [37] - 火炬电子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24,700万元 - 28,000万元,同比增50.36% - 70.45%,扣非后增幅51.26% - 73.79% [38] - 捷强装备特定股东乔顺昌计划减持不超总股本1% [39][40] - 星网宇达控股股东迟家升计划减持不超总股本3% [41] - 理工导航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至65.68元/股 [42] - 中国动力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80,000万元到115,000万元,同比增68.28%到141.90%,扣非后增幅66.99%到150.49% [43] - 江龙船艇控股股东夏刚等计划减持,夏刚不超总股本1%,赵盛华不超1.6349%,贺文军不超0.2648% [44][45] - 广联航空特定股东陆岩计划减持不超总股本0.9989% [46]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首桶铀产出
科技日报· 2025-07-14 07:25
项目概况 - 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功生产出第一桶天然铀产品 [1] - 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1] - 铀资源是核能发电的核心燃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并广泛应用于核医学、农业辐照育种、食品工业保鲜及自动控制等领域 [1] 技术创新 - 采用国际领先的原地浸出采铀工艺,通过地表钻孔向地下矿层注入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溶浸液,使铀元素在地下直接溶解 [1] - 成功解决了低品位高渗透矿床、溶浸流场再造等砂岩铀矿地浸开采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1] - 相较于传统采铀方式,新技术效率更高,更适用于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资源开发 [1] 智能化建设 - 建成了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心,实现"千里之外,一键采铀"的远程管控新模式 [2] - 建立了地浸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心,通过对海量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挖掘,精准分析抽注液量、铀浓度及关键元素变化趋势 [2] - 实现了生产的精准控制和节能降耗,为生产决策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2] 建设进度 - 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仅用一年时间即成功产出产品 [2] - 创下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2]
“国铀一号”产出第一桶铀
四川日报· 2025-07-13 06:39
项目概况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天然铀产能基地 [1] - 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内即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1] - 第一桶铀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阶段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项目引领我国铀资源开发产业模式全面升级,实现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 [1][2] - 作为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的重大实践成果,成功打造新一代智慧矿山标杆 [2] - 通过采矿全流程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提升开采效率 [2] 资源分布与战略意义 - 我国铀矿开发重心从南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转向北方砂岩型铀矿 [2] - 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铀资源基地,2023年十大铀矿找矿成果主要集中于此 [2] - 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国铀一号"技术将全面推广至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 [2] 未来规划 - 技术将加速推广,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 [2]
把“呆矿”变成“宝藏” 我国天然铀生产迎来新突破
央视网· 2025-07-12 19:28
项目概况 -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 [1] - 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 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天然铀生产基地 [4] - 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突破 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1] 技术特点 - 采用地浸采铀技术 颠覆传统矿山井下开采模式 无需将矿石提升到地表处理 [3] - 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溶于水注入含矿层 与铀发生反应后抽取含铀溶液进行提取 [3] - 一个中等规模铀矿山每年可利用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具有成本低和环保优势 [3] 产业影响 - 项目从全面建设阶段迈入试生产阶段 盘活北方盆地数十万吨复杂砂岩型铀资源 [4] - 实现天然铀产业"五大革新":资源利用突破 安全水平提高 产能规模扩大 生产功效提升 绿色智能化 [6] - 技术将在北方盆地多个产能项目应用 加快北方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 [6] 战略意义 - 提升我国在铀资源开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4] - 满足国内核电发展需求 增强天然铀保障能力 [6] - 将"呆矿"变成"宝藏" 生产更多天然铀 [4]
“国铀一号”产出“第一桶铀”,支撑北方“新铀都”崛起
观察者网· 2025-07-12 15:59
项目概况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 [1] - 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时间即生产出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1] - 作为我国核地矿事业70年来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第一桶铀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时代 [3] 技术突破 -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解决厚含矿含水层强还原矿体、低品位高渗透矿床、溶浸流场再造等砂岩铀矿地浸开采核心技术难题 [3] - 研发"数字建井"技术,较传统成井工艺,铀浸出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3] - 首创"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颠覆国内传统地浸模式 [3] - 创新"定向"成井工艺,实现对地下铀矿物的精准浸出,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 [3] - 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原地浸出(地浸)技术,全程不开挖巷道、不破坏地表生态、无放射性废渣排放 [7] - CO₂+O₂地浸新工艺的应用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7] 智能化应用 - 建成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心,将传统生产运行模式升级为"千里之外,一键采铀"的远程管控新模式 [4] - 自控人员可精简一半以上,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管理 [4] - 建立地浸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心,通过对海量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挖掘,精准分析抽注液量、铀浓度及关键元素变化趋势 [4] - 无人机智能巡检覆盖100%采区和供电线路,配合北斗定位,异常报警、视频融合分析全自动完成 [8] 产业影响 - 项目引领我国铀资源开发产业模式的全面升级 [4] - 将全面应用、加速推广到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我国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 [5] - 未来技术将"走出国门",推广到世界铀矿山,保障全球核电安全有序发展 [5] - 标志着中国在复杂砂岩铀资源绿色智能开发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极大提升了国家铀资源的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3] 资源战略 - 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预测超过280万吨铀资源,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铀资源基地 [4] - "国铀一号"是"中国新铀都的核心",验证了先进地浸采铀技术的成熟可靠,扫清了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障碍 [10] - 从南方百吨级分散小矿,升级为北方千吨级、单体千吨级大基地集群 [12] - 主战场从南方硬岩转向北方砂岩,资源禀赋更优,开发更可持续 [12] - 后续千吨级项目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陆续建成,国产铀的保障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