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iotech & Medtech
icon
搜索文档
翰森制药 核心要点_商业化推进顺利,海外临床进展积极
2025-11-10 11:34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医药、生物科技[18] * 公司:翰森制药(Hansoh Pharma,股票代码:3692 HK)[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核心产品Ameile的商业化进展与销售预期 * 公司表示Ameile的销售进展符合预期[1] * 公司维持Ameile作为单药治疗的峰值销售额将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指引[2] * 辅助治疗场景可能贡献20-30亿元人民币的增量销售额[2] * 与化疗或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的联合疗法可能在2028-2029年提供额外的增长动力[2] * 销售增长可能是渐进的 原因包括需要为新的外科部门拓展学术营销 以及需要消化2026年国家医保目录降价的影响[2] 海外临床开发进展顺利 * 已达成全球合作的资产海外开发进展顺利[3] * GSK已开始为HS-20093(B7H3 ADC)针对小细胞肺癌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并计划启动HS-20089(B7H4 ADC)针对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III期研究[3] * 默克将在2025年底前将HS-10535(口服GLP-1)推进到临床阶段[3] * 罗氏计划探索HS-20110(CDH17 ADC)用于结直肠癌[3] * 公司目标是每年达成至少一项对外授权协议 并通过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产生可持续的合作收入[3] 更多创新管线即将交付 * 公司目标是每年有8-10个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以丰富其管线[4] * 早期重点资产包括:1)HS-20122(EGFR/cMet ADC)已于2025年上半年给患者用药 可能在2026年获得I期数据读出;2)首个用于心血管疾病的siRNA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前提交临床试验申请;3)口服IL-23处于I期临床阶段[4] * 口服IL-23项目可借鉴公司在肽类药物方面的丰富经验 公司已有两种商业化肽类产品(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和培莫沙肽)[7]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高盛对翰森制药给予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39.93港元[8] * 目标价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1)创新药贴现现金流估值为2187亿港元;2)仿制药估值为183亿港元 采用5年退出市盈率7.9倍和5年复合年增长率0%的假设[8] * 当前股价36.82港元 预期上行空间为8.4%[10] 风险因素 * 风险包括:1)带量采购后仿制药销售低于预期;2)新药放量速度慢于预期;3)创新药管线的研发风险;4)管线全球拓展带来的合作收入低于预期[9] 公司财务数据预测 * 市场市值:2179亿港元 / 280亿美元[10] * 营收预测:2024年122.608亿元人民币 2025年预计147.463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计158.393亿元人民币 2027年预计172.024亿元人民币[10] * 每股收益预测:2024年0.73元人民币 2025年预计0.82元人民币 2026年预计0.82元人民币 2027年预计0.85元人民币[10]
Kelun Biotech (6990.HK)_ APAC Healthcare Corporate Day 2025 — MSD_Blackstone deal read-across; eyes on broader pipeline in 2026
2025-11-07 09:2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科伦博泰生物(Kelun Biotech,股票代码 6990 HK)[1] * 行业涉及生物科技与制药 特别是抗体偶联药物领域[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关于MSD/Blackstone交易 * 管理层认为MSD与Blackstone就sac-TMT研发达成的交易是对该资产的认可和承诺[1] * Blackstone仅在sac-TMT于一线三阴性乳腺癌适应症获批后才有资格获得销售分成 而非首个适应症获批[2] * 选择一线TNBC作为里程碑可能反映了该领域风险降低 因其他TROP2 ADC药物如Dato-DXd和Trodelvy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2] * 7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可能意味着MSD将对该领先ADC资产进行更大的临床投入[2] * 交易条款可能暗示sac-TMT的峰值销售额高于市场共识 高盛预计峰值销售额为76亿美元 而市场共识为28亿美元[2] 财务表现与指引 * 公司维持2025财年sac-TMT产品8亿至1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指引不变[8] * 两项适应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谈判符合管理层预期 渠道返利可能体现在2025年下半年财报中[8] * 管理层预计在公司层面实现盈亏平衡是一个可在1-2年内达成的目标[8] * 财务预测显示 公司预计在2025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2026年实现盈利 2027年净利润显著增长[7] 研发管线与未来展望 * 2026年将有更多数据公布 以更清晰地展示sac-TMT的销售潜力[8] * 关键数据读出包括 针对胃食管腺癌的全球三期试验TroFuse-015结果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总生存期更新 中国三期试验数据以及更广泛适应症的数据[8] * 早期管线方面 关注处于二期临床阶段的SKB571 SKB518和SKB500等资产[8]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评级与风险 * 高盛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4924港元 较当前股价有12%的上涨空间[6] * 估值基于风险调整后的DCF模型 假设贴现率为11% 永续增长率为3%[6] * 主要风险包括新适应症和未来ADC药物的研发风险 ADC领域竞争加剧 有限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经验 人才竞争挑战以及合作伙伴关系风险[6] 交易与市场数据 * 公司当前市值约为1026亿港元[7] * 高盛与公司在过去12个月内有投资银行业务关系[16]
中国生物制药_亚太医疗企业日 2025— 核心要点_第三季度产品销售增长喜人
2025-11-05 10:30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中国生物制药(1177 HK)[1] * 行业为中国医药、生物科技与医疗器械行业[8]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表现与运营亮点 * 第三季度产品销售增长加速,势头令人鼓舞,相比2025年上半年有所加快[1][2] * 增长主要由新产品驱动,包括gasorasib(KRAS G12C)、凝血因子VIIa和美洛昔康[2] * 得益于投资收益,利润增长可能快于营收增长[1][2] * 从LaNova获得的默克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已收到,在向金斯瑞分账25%并扣除税款后,将在2025年下半年入账[2] * 对于生物类似药国家集采,公司认为全国执行的可能性较低,理由包括供应问题以及政策制定者更关注药品质量[2] * 公司凭借大型药企的规模效应拥有成本优势,成本比同行低20%-50%[2] 研发管线与业务发展 * 公司仍目标在2025年底前达成一项重大授权合作交易,首付款超过1亿美元[1][3] * 公司在业务发展谈判方面比以往更有经验[3] * 安罗替尼、KRAS G12C和PD-1的国家医保目录续约/谈判进展顺利[2] * 研发管线中其他有潜力的资产包括:潜在同类首创的CCR8单抗LM-108、具有全球权益且可能对MASH更有效并可联合GLP-1开发的AP025(FGF21)、目标2026年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PD-1/IL2、预计2026年读出一期临床数据的EGFR/cMET双抗、以及治疗窗口更广的PD-1/CTLA-4双抗[3] 其他重要内容 高盛分析与风险提示 * 高盛给予公司12个月目标价6.19港元,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其中创新管线估值693亿港元,仿制药业务估值468亿港元[7] * 当前股价7.12港元,相对目标价存在13.1%的下行空间[8]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仿制药组合面临更广泛降价、管线中关键产品监管批准延迟、研发投入回报因资源分配不当而偏低、创新药放量不及预期[7] * 高盛与公司存在多种业务关系,包括在过去12个月内曾提供投资银行服务并收取报酬,并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寻求此类报酬[17]
康哲药业_亚太医疗企业日 2025— 核心要点_第三季度进展符合指引
2025-11-05 10:30
公司概况与业绩指引 * 公司为中国医疗集团(China Medical System Holdings, 0867 HK)[1] * 公司指出第三季度商业化进展顺利[1] * 维持2025年销售额增长10%以上的指引[1] * 2025/2026年10%以上的销售增长目标可实现[2] * 盈利增长预计明年恢复[2] * 公司目标在五年内实现25%以上的净利润率[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新产品的销售进一步增长[2] * 新活素(Xinhuosu)因仅有一个竞争对手上市且未达到集采门槛而实现温和增长[2] * 具有消费者属性的产品(如Bioflor和Stulln)的零售销售扩张[2] * 三个核心集采药物销售稳定[2] 产品管线进展:皮肤科领域 * 管理层预计鲁索替尼乳膏(ruxolitinib cream)治疗白癜风将于2025年底前获得中国批准[3] * 维持2026年5亿至10亿人民币的销售目标不变[3] * 该目标已考虑进口调查所需的1.5至2个月时间[3] * 科迈吉单抗(Comekibart, IL-4Rα)已于2025年10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3] * 皮肤科产品线拥有增长中的内部研发管线 TYK2i(1期临床)最为领先 另有5个以上临床前资产[3] 产品管线进展:眼科领域 * 公司近期与诺华(Novartis)达成协议 获得两种抗VEGF药物(Lucentis/雷珠单抗和Beovu)在中国的商业化权利[4] * 协议无需预付款[7] * 尽管面临生物类似药竞争 两款产品的商业潜力可能有限[7] * 公司旨在通过获得这两款抗VEGF眼药来拓宽销售渠道和患者覆盖[7] * 公司认为这是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骨干疗法[7] * 两款药物合计销售目标为5亿人民币 预计未来将实现温和增长[7] 财务数据与估值 * 高盛12个月目标价为17.92港元 当前股价为13.85港元 上行空间29.4%[8][9] * 目标价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得出 皮肤科业务估值120亿人民币(DCF法 WACC 12.5% 永续增长率2%)[8] * 其他新药(不含皮肤科资产)估值88亿人民币(DCF法 WACC 8.5% 永续增长率2%)[8] * 传统产品估值201亿人民币(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10倍)[8] * 公司市值338亿港元(43亿美元)[9] * 企业价值303亿港元(39亿美元)[9] * 2024年营收74.69亿人民币 2025年预期83.162亿人民币 2026年预期102.231亿人民币 2027年预期124.012亿人民币[9] * 2024年每股收益0.67人民币 2025年预期0.69人民币 2026年预期0.84人民币 2027年预期1.07人民币[9] 下行风险 * 三个核心集采药物销售下滑超预期[8] * 非集采传统产品增长疲软[8] * 新产品放量速度慢于预期[8] 其他重要信息 * 高盛在投资银行服务等方面与公司存在业务关系[18] * 高盛可能担任做市商[18] * 高盛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将寻求或获得公司相关的投资银行服务报酬[18]
高盛:歌礼制药_2025 年中国医疗企业日 —— 关键要点
高盛· 2025-06-30 09: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Ascletis Pharma Inc.的评级为“Neutral”(中性),12个月目标价为4.92港元,基于风险调整后的DCF估值,折现率为14%,终端增长率为1%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管理层分享了ASC30更清晰的开发策略,以及新兴代谢/自身免疫疾病管线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获得概念验证(POC)数据,预计2025年下半年快速执行1/2期试验,即将到来的POC数据读出和潜在的业务发展合作是解锁抗肥胖和更广泛代谢领域价值的关键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SC30开发策略 - 口服ASC30:1期多次给药(MAD)数据显示其在安全性/减肥方面有有竞争力的初步药物特征,处于口服GLP - 1候选药物的顶级梯队;目标是比orforglipron实现更多体重减轻和更好/相似的耐受性;美国13周2a期研究(n = 125,ASC30 - 202)计划下周给药首位患者,预计2025年底出 topline数据 [2] - 皮下注射(subQ)ASC30:1b期研究的中期topline结果显示其36天的半衰期使其有可能每月或更低频率给药,与其他长效候选药物相比有竞争力;公司计划在未来2a期研究中测试300 - 600mg的每月剂量,2026年上半年发布数据;已获得两项ASC30(口服和皮下)及相关化合物的专利(美国至2044年) [2][5] 新兴代谢/自身免疫疾病管线 - ASC47(每月皮下注射,THRβ):目标是在减少脂肪的同时保持瘦体重,与司美格鲁肽联合的2a期试验于2025年5月下旬在美国给药首位患者,预计2025年4季度出数据 [5] - ASC50(IL - 17,口服小分子):药代动力学(PK)数据显示与DICE Therapeutics的DC - 853相比,有更高的口服暴露量和更长的半衰期;本月在美国针对轻至中度斑块状银屑病开展28天的1期MAD研究,预计2026年1季度出数据 [5] - ASC40(FASN):中国痤疮3期研究已完成,管理层计划未来六个月提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新药申请(NDA),并重申在中国痤疮市场的商业策略是寻找合同销售组织(CSO)合作伙伴 [5] 公司财务及相关指标 - 市值99亿港元/13亿美元,当前股价9.10港元,目标价对应46.0%的下行空间 [6] - 预计2024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30万元、0、5.993亿元、7530万元;EBITDA分别为 - 3.875亿元、 - 3.433亿元、2.216亿元、 - 3.291亿元;每股收益(EPS)分别为 - 0.30元、 - 0.27元、0.29元、 - 0.26元 [6] - M&A Rank为3,代表被收购的可能性低(0% - 15%) [6][12]
高盛:科伦博泰_2025 年中国医疗企业日 —— 关键要点
高盛· 2025-06-30 09: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科伦博泰给予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284.14港元,基于风险调整的贴现现金流(DCF)方法得出,假设贴现率为11%、终端增长率为3%,并根据不同阶段的行业平均成功率和现有临床数据进行调整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管理层强调sac - TMT研发重点从中国转向全球试验、早期管线稳步推进且放射性药物偶联物(RDC)有更多亮点、2025年下半年有更多获批和数据读出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sac - TMT研发重点从中国转向全球试验 - sac - TMT(TROP2 ADC)在中国研发进入成熟阶段,两个适应症获批、两个处于新药申请(NDA)阶段、五个一线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3期试验正在进行;全球有14项正在进行的全球3期试验,覆盖多种肿瘤类型 [5] - 从投资回报率角度,中国较小适应症不值得开展仅在中国的3期试验,将利用全球试验申请中国批准 [5] - 管理层认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BsAb)在前线肿瘤治疗中有潜在协同作用,代表了肿瘤杀伤和肿瘤免疫治疗两个主要领域最有前景的药物类别 [5] 早期管线稳步推进,RDC有更多亮点 - 除sac - TMT外,SKB315(CLDN18.2)正在探索作为早期胃癌联合疗法,SKB410(Nectin4,全球权利授权给默克)与Padcev相比有不同有效载荷设计,多项1期资产大多处于剂量递增阶段且2025年无数据分享计划 [5] - 管理层重申RDC作为非毒素ADC的高潜力,阐述其在强封装肿瘤中的机会、有效载荷释放更直接的特点,以及递送需更具靶向特异性,且RDC未使用单克隆抗体(mAb)作为递送载体 [6] 2025年下半年关键催化剂 - sac - TMT用于二线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预计2025年底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有数据读出(可能含总生存期(OS)数据) [6] - A166(HER2 ADC)预计在三线HER2阳性乳腺癌获NMPA批准 [6] - SKB315(CLDN18.2 ADC)有1期数据读出 [6] - sac - TMT销售有望按计划达到2025财年8 - 10亿元人民币的指引 [6] 财务数据 - 2024 - 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为19.33亿元、23.51亿元、36.528亿元、52.485亿元人民币;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分别为 - 2.262亿元、 - 1.53亿元、6.679亿元、17.688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EPS)分别为 - 1.20港元、 - 1.02港元、2.27港元、6.40港元 [7] - 截至2025年6月26日收盘价,市值为739亿港元/94亿美元,企业价值为729亿港元/93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为2.922亿港元/3740万美元 [7]
高盛:三生制药_2025 年中国医疗保健企业日 —— 关键要点
高盛· 2025-06-26 2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3SBio Inc.的评级为“Neutral”(中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与辉瑞就SSGJ - 707的授权合作执行顺利,但全球临床试验启动需等交易完成 1H产品销售可能疲软,因行业环境挑战和关键药物高基数 公司积极寻找后期资产丰富产品,近期引进的口服紫杉醇有望在2026年提供增长动力 [1][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潜在更多业务拓展机会 - 公司与辉瑞就SSGJ - 707(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的授权合作谈判和调查时间不到两个月 海外首次研究可能在2025年3/4季度启动 中国的3期临床试验已开始,2期试验数据可能在2025年ESMO更新 公司还有TL1A、BDCA2等资产在积极进行业务拓展 [2] 1H产品销售疲软 - 行业商业化环境仍具挑战 TPO增长因高销售基数可能放缓 VBP产品压力增大 Mandi在低基数下有望维持增长 盈利增长可能好于营收,得益于运营费用节省 [3] 财务预测 - 2024 - 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为9,108.0百万元、9,863.1百万元、10,468.7百万元、11,112.7百万元 EBITDA分别为2,922.2百万元、3,338.2百万元、3,615.6百万元、3,856.6百万元 EPS分别为0.85元、0.95元、1.02元、1.09元 [8] 价格目标 - 12个月目标价为9.37港元,基于更新后的5年退出市盈率11.0倍、5年盈利复合年增长率7%和贴现率9% [7]
高盛:欧康维视_2025 年中国医疗保健企业日 —— 关键要点
高盛· 2025-06-26 2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欧康维视(Ocumension)的评级为买入(Buy),12个月目标价为6.93港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管理层对OT - 101(低剂量阿托品)有信心且BD谈判中,Yutiq供应将恢复,重申2025财年销售翻倍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期BD聚焦低剂量阿托品 - 对3期数据首次亮相有信心,预计2026年5月公布3年治疗结果,虽处于盲态但患者间有明显差异 [3] - 计划在美国和中国提交监管申请,正在进行的3期MRCT旨在满足FDA和CDE要求,全球招募700多名参与者,计划在3期数据公布后申请批准并滚动更新后续观察情况 [3] - 关注SYD - 101以获得美国市场可见性,虽美国此前未批准低剂量阿托品,但近期欧盟批准了SYD - 101,即将到来的FDA PDUFA(10月23日)是关键事件 [3] - 市场渗透存在争议,低剂量阿托品关键不确定性在于可接受定价(每月60 - 90美元)有潜在报销利好,但医生开药意愿和复方药房竞争是担忧因素 [3] - 正在进行对外授权交易谈判,管理层目标是近期(乐观情况下2025年底)完成 [3] Yutiq供应恢复及2025财年指引重申 - Yutiq供应限制有最新进展,预计7月第一周起在中国恢复供应,全年销售额持平或略有增长(5000 - 6000万元人民币) [5] - 国内生产方面,申请即将提交,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获得国内供应批准 [5] - 管理层重申对2025财年销售额翻倍(8亿元人民币)有信心,约50%来自爱尔康(Alcon)特许经营 [5] 财务数据 |时间|2024年12月|2025年12月E|2026年12月E|2027年12月E| | ---- | ---- | ---- | ---- | ---- | |收入(百万元人民币)|417.3|806.8|1148.1|1551.6| |EBITDA(百万元人民币)|(62.7)|188.9|284.3|486.1| |每股收益(人民币)|(0.39)|(0.19)|(0.06)|0.16| |市盈率(X)|NM|NM|NM|64.3| |市净率(X)|1.0|2.3|2.3|2.3| |股息收益率(%)|NM|NM|NM|NM| |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X)|--|(2.5)|(1.5)|(1.1)| |CROCI(%)|1.3|4.9|6.7|9.9|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8.9)|(3.5)|(0.7)|1.3| [7]
高盛:翰森制药-2025 年中国医疗企业日 - 关键要点
高盛· 2025-06-25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翰森制药的评级为买入,12个月目标价为22.71港元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管理层强调公司授权资产在海外的开发进展良好,如B7H3 ADC、B7H4 ADC和口服GLP - 1等产品;重申2025年产品销售两位数增长指引,核心产品阿美乐目标峰值销售额达80亿元人民币,联合疗法或带来额外增长;预计早期ADC、KRAS G12Di和下一代免疫疾病调节剂等有潜在交易机会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外合作资产进展 - HS - 20093(B7H3 ADC)获FDA两项突破性认定,GSK计划2025年四季度推进关键研究,公司拟在中国拓展更多适应症 [2] - HS - 20089(B7H4 ADC)GSK正申请FDA突破性认定,计划2026年开展妇科癌症等关键试验 [2] - HS - 10535(口服GLP - 1)默克计划2025年推进一期试验,开发为多心血管/代谢疾病联合疗法的基础用药 [2] - HS - 20094(GLP - 1/GIP)再生元计划与内部管线资产联合用于减重并保留瘦体重 [2] 国内商业化与销售增长 - 公司预计创新药尤其是阿美乐推动2025年产品销售两位数增长,此前已将阿美乐2025年销售指引上调至60亿元人民币,长期峰值销售额有望达80亿元人民币 [3] - 阿美乐单药治疗,联合化疗(补充新药申请已提交)或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2025年启动三期试验)延长治疗时间或带来额外增长;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每年有8 - 10个新研究性新药申请,合作收入或成可持续收入驱动因素 [6] 潜在授权机会 - 除未披露的临床前早期资产外,有交易潜力的资产包括处于剂量递增阶段的HS - 20122(EGFR/cMET ADC)、一期研究的HS - 10370(KRAS G12D)、刚进入临床阶段的HS - 20124(CDH6 ADC)、HS - 20110(CDH17 ADC)和HS - 20108(未披露靶点ADC)以及方便给药的下一代免疫疾病调节剂 [7] 估值与财务预测 - 目标价基于分部加总估值法,创新药折现现金流估值1138亿港元,仿制药估值210亿港元,5年退出市盈率7.9倍,5年复合年增长率0% [8] - 给出2024 - 2027年营收、EBITDA、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股息收益率等财务指标预测 [9]
高盛:康哲药业-2025 年中国医疗企业日-关键要点
高盛· 2025-06-25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中国医疗系统控股的评级为“买入”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管理层强调2025年实现两位数销售增长指引,分拆德美隆后2026年营收正增长 [1][2] - 治疗中风的Y - 3和治疗痛风的ABP - 671可能成为除皮肤科产品组合外的潜在重磅产品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售增长驱动因素 - 新药销售额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RDL)上市后因销量进一步扩大而翻倍,涉及替拉珠单抗、甲氨蝶呤预充式、地西泮和Velphoro [2] - 新活素在2025年通过更广泛的医院覆盖恢复增长,避免集中在受严格监管的重点医院销售 [2] - 三种核心药物(黛力新/波依定/优思弗)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VBP)影响充分体现后保持稳定 [2] 潜在重磅药物 - Y - 3预计在2025年底前提交中风新药申请(NDA),峰值销售额潜力超30亿元人民币,对中风后抑郁/焦虑的疗效可能是优势 [2] - ABP - 671(一种用于痛风的URAT1抑制剂)相比现有标准治疗(SoC)可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2] 皮肤科产品组合 - 替拉珠单抗(IL - 23)目标峰值销售额20亿元人民币,公司预计在中国实现生产本地化后利润率提高 [3] - 芦可替尼乳膏(JAKi)作为中国首个白癜风靶向疗法,患者基数超800万,峰值销售额潜力至少60亿元人民币 [3][6] - 波伏西替尼(口服JAKi)在化脓性汗腺炎和白癜风方面的销售额潜力为20 - 30亿元人民币 [6] - 科美吉巴特(IL - 4R)目标峰值销售额超20亿元人民币,优势是给药频率较低(每四周一次,而同行是每两周一次) [6] - CMS - D001(TYK2i)与IL - 4R在特应性皮炎方面有协同作用 [6] - 喜疗妥目标峰值销售额20亿元人民币,供应短缺问题已解决 [6] 目标价格及估值 - 12个月目标价格为12.57港元,通过分部加总估值法(SOTP)得出 [7] - 新药基于现金流折现法(DCF)估值105亿元人民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8.5%,终端增长率为2% [7] - 传统产品基于2026年市盈率(PE)估值181亿元人民币,应用9倍的PE倍数 [7] 财务数据预测 |时间|收入(百万元人民币)|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百万元人民币)|每股收益(人民币)|市盈率(X)|市净率(X)|股息收益率(%)|现金投资回报率(CROCI)(%)|自由现金流收益率(%)| | ---- | ---- | ---- | ---- | ---- | ---- | ---- | ---- | ---- | |12/24|7,469.0|2,193.1|0.67|11.9|1.2|3.4|7.6|2.6| |12/25E|8,244.1|2,360.5|0.63|17.9|1.6|2.2|9.8|3.4| |12/26E|9,580.3|2,982.0|0.76|14.8|1.5|2.7|11.6|3.9| |12/27E|11,270.8|3,883.3|0.99|11.4|1.4|3.5|14.1|5.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