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十五日》

搜索文档
《赴山海》口碑崩后成毅火提新项目,演员扛剧逻辑变了?
36氪· 2025-09-22 19:28
《赴山海》剧集表现分析 - 剧集《赴山海》是2025下半年剧集市场热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但口碑不及预期[1] - 播出10天有效播放量破7亿,连续10天登顶剧集热度榜,主演成毅角色热度在爱奇艺平台破2亿[1] - 剧集播出后期出现口碑回升迹象,抖音热点话题赴山海口碑回升上升,剧方正在积极抢救口碑基本盘[1] 剧集市场流量效应与风险 - 流量型演员能为剧集带来高热度和数据转化,《赴山海》在第二周播出期间获得满小饱、丸美等新品牌追加投放[12] - 但流量效应具有双刃剑特性:剧集口碑出现滑坡时,流量演员容易成为观众主要批评对象,放大负面效应[11] - 市场对头部演员的容错率提高,一次失利带来的"冷静期"变短,成毅在《赴山海》后立即接拍爱奇艺S+制作《两京十五日》[3][17] 演员扛剧能力评估体系演变 - 市场评判标准日益复杂,单一剧集成绩不再决定演员"生死",扛剧力评估更加多维化[3] - 行业内出现"六大过会保障演员"概念(刘亦菲、赵丽颖、杨紫、胡歌、张若昀、肖战),这些演员能凭个人影响力直接通过平台立项审核[18] - "单人过会"成为衡量演员商业价值的新标准,体现在招商能力、播放预期和口碑维稳等方面[20] 不同类型演员的市场定位 - 流量型演员依靠热度和话题性维持市场地位,但需要突破演技舒适区来巩固口碑[14][17] - 实力派演员(如郭京飞、雷佳音、张译等)更受独特叙事需求、高难度角色剧作的青睐[23] - 郭京飞2025年上半年有三部剧集上线(《黄雀》《驻站》《漂白》),但角色同质化开始引发对其扛剧力消耗的担忧[29] 行业发展趋势与演员策略 - 演员需要平衡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持续输出优质作品才能维持市场竞争力[29] - 市场资源向能证明综合扛剧力的演员倾斜,无论是流量型还是实力派,都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23][29] - 成功案例如刘亦菲《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玫瑰的故事》连续爆款,赵丽颖从古偶转型现实题材成功,证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22]
待播大剧超过9部,历史题材剧迎来“上新热”
齐鲁晚报网· 2025-06-30 20:22
历史题材剧上新热潮 - 目前待播的历史题材大剧超过9部,包括《大生意人》《太平年》《天下长安》《风禾尽起张居正》《两京十五日》《阳明传》《浣溪沙》《大唐赋》《大汉赋》等 [1] 重点剧集内容与市场表现 - 《大生意人》由陈晓、孙千主演,讲述晚清书生古平原以票号、茶业、盐业发家的商帮故事,视频平台预约观看人数已突破百万 [2] - 《风禾尽起张居正》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小说,聚焦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的改革历程,涵盖"考成法""一条鞭法"等历史事件 [4] - 《张謇》讲述清末状元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兴办教育的实业救国故事,已于2023年12月杀青,或将于2024年播出 [4] - 《阳明传》展现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立身"的一生,《天下长安》讲述魏征助力李世民缔造"贞观之治" [6] - 《太平年》以吴越国"纳土归宋"为背景,《大汉赋》展现大汉四百年鼎盛时代,《两京十五日》改编自马伯庸小说,讲述大明太子朱瞻基15天内从南京赶至北京救国的传奇 [6][7] 历史题材剧的行业吸引力 - 历史剧因权谋斗争、宫廷恩怨、英雄传奇等丰富情节和鲜明人物形象吸引观众,演员表演能引发情感共鸣 [8] -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深层魅力,古人困境与抉择仍能叩击现代人心灵 [11]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方向 - 历史剧需忠于史实但表现手法亟待创新,堆砌恋爱情节易被观众认为空洞,作品质量是根本标准 [12] - 历史人物复杂性对创作提出高要求,如《风禾尽起张居正》需平衡人物多面性与叙事连贯性 [12] - 还原历史导致制作成本高企,服装、道具、场地需新搭建,制作周期漫长令部分出品方却步 [12] - 《大生意人》从商道精神切入展现古代商业文明,《太平年》聚焦"纳土归宋"事件,避免传统帝王叙事,为创作开辟新空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