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蝴蝶》

搜索文档
《两只蝴蝶》赚 5 亿,作者只拿了 5000 元
36氪· 2025-08-18 08:40
核心观点 - 歌曲《两只蝴蝶》在彩铃时代创造了超5亿流水但词曲作者仅获得5000元收入 反映早期音乐行业版权分配机制存在系统性缺陷 [5][9][16] - 创作者牛朝阳对收入落差表现出超然态度 更看重作品传唱度和情感价值而非经济利益 [11][13][15] - 彩铃时代利益链中运营商和唱片公司占据主导 创作者分成比例极低且缺乏透明度 [9][16][18] - 盗版横行进一步侵蚀创作者收益 行业缺乏有效维权渠道和版权保护机制 [9][16][19] 行业分析 彩铃业务模式 - 每条彩铃定价2元 运营商先抽取大部分收入 剩余部分由唱片公司分配 创作者实际到手不足应得一半 [9][16] - 《两只蝴蝶》彩铃下载量达2.6亿次 理论总流水5.2亿 但创作者分成仅0.01% [5][9] - 运营商被指常隐瞒真实销售收入 通过复杂分成规则压缩内容方利润空间 [16] 版权保护现状 - 2004年牛朝阳仅以5000元价格授权版权3-5年 此后未再获得任何分成 [7][9] - 盗版市场通过磁带/CD/影视配乐等渠道非法获利 创作者无法追踪和索赔 [9][16] - 行业缺乏标准化版权管理系统 短视频等新兴渠道加剧侵权现象 [16][18] 公司动态 创作者牛朝阳 - 2004年同时担任电视剧《281封信》编剧/导演/词曲创作 十首原创歌曲包含《两只蝴蝶》 [5] - 证实版权从未被买断 但主动维权意愿较低 更关注创作本身的社会价值 [7][11][15] - 作品商业价值与情感价值形成鲜明对比 单曲创造的文化影响力远超经济回报 [13][15][20] 相关方庞龙 - 作为《两只蝴蝶》演唱者获得主要公众知名度 但未提及具体收益分成情况 [7][15] - 同名专辑推动歌曲成为彩铃时代现象级作品 单日下载量峰值达千万级 [5][7] 行业影响 - 案例折射早期音乐产业"重渠道轻内容"的结构性问题 创作者权益保障机制缺失 [16][18][21] - 现行版权分配体系难以激励持续创作 需建立透明化分成规则和维权通道 [18][20][21] - 用户消费习惯从彩铃转向流媒体 但核心版权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16][18]
「跳楼机」红了,华语乐坛黄了
36氪· 2025-05-19 21:44
网络神曲的市场表现 - 近期热播音乐综艺《天赐的声音》第五期歌单中收录了热门网络神曲《别让爱凋落》,该歌曲在某短视频平台使用人数高达117万[3][5] - 另一首网络神曲《跳楼机》同时出现在《天赐的声音》第一期和《乘风2025》第六期节目中[6] - 《跳楼机》在QQ音乐的单曲收藏量达到1200万,远超陶喆和梁博新专辑所有歌曲收藏量总和的10倍[94] 网络神曲的商业价值 - 《老鼠爱大米》为原唱杨臣刚带来1.7亿收入[24] - 《两只蝴蝶》为庞龙带来超过2亿的版权和商演收益[33] - 2006年中国福布斯名人榜显示,庞龙以1800万元收入成为演艺圈收入最高男明星,超过周杰伦和王力宏[37] - 王麟凭借《QQ爱》走红后,在内蒙古商演吸引3万多名观众[41] 网络神曲的演变历程 - 2005年花儿乐队通过《嘻唰唰》实现商业成功,该歌曲采用魔性洗脑旋律[26][28] - 2006年出现中国第一首网恋主题歌曲《QQ爱》,开创网络神曲新题材[40] - 2010-2014年网络神曲进入野蛮生长期,出现《小三》《菊花爆满山》《小鸡小鸡》等争议性作品[58] - 短视频平台兴起后,网络神曲更趋短平快,采用流水线式创作模式[81][82] 网络神曲的社会影响 - 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和筷子兄弟《小苹果》成为广场舞现象级歌曲[63][66] - 《小苹果》创造河北香河近2万名广场舞大妈齐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68] - 2014年《小苹果》获得第42届全美音乐奖"年度国际最佳流行音乐奖"[70] - 当前网络神曲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无差别传播,打破地域和年龄界限[88][90] 网络神曲的行业争议 - 专业歌手翻唱网络神曲被评价为"五星大厨做泡面"[7] - 网络神曲长期面临"低俗""抄袭"等批评,如《孤芳自赏》被指抄袭《Something just like this》[85] - 音乐人杨坤公开批评《惊雷》"太难听""恶心"[88] - 行业担忧网络神曲可能进一步渗透《歌手》等专业音乐舞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