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

搜索文档
《两只蝴蝶》赚 5 亿,作者只拿了 5000 元
36氪· 2025-08-18 08:40
核心观点 - 歌曲《两只蝴蝶》在彩铃时代创造了超5亿流水但词曲作者仅获得5000元收入 反映早期音乐行业版权分配机制存在系统性缺陷 [5][9][16] - 创作者牛朝阳对收入落差表现出超然态度 更看重作品传唱度和情感价值而非经济利益 [11][13][15] - 彩铃时代利益链中运营商和唱片公司占据主导 创作者分成比例极低且缺乏透明度 [9][16][18] - 盗版横行进一步侵蚀创作者收益 行业缺乏有效维权渠道和版权保护机制 [9][16][19] 行业分析 彩铃业务模式 - 每条彩铃定价2元 运营商先抽取大部分收入 剩余部分由唱片公司分配 创作者实际到手不足应得一半 [9][16] - 《两只蝴蝶》彩铃下载量达2.6亿次 理论总流水5.2亿 但创作者分成仅0.01% [5][9] - 运营商被指常隐瞒真实销售收入 通过复杂分成规则压缩内容方利润空间 [16] 版权保护现状 - 2004年牛朝阳仅以5000元价格授权版权3-5年 此后未再获得任何分成 [7][9] - 盗版市场通过磁带/CD/影视配乐等渠道非法获利 创作者无法追踪和索赔 [9][16] - 行业缺乏标准化版权管理系统 短视频等新兴渠道加剧侵权现象 [16][18] 公司动态 创作者牛朝阳 - 2004年同时担任电视剧《281封信》编剧/导演/词曲创作 十首原创歌曲包含《两只蝴蝶》 [5] - 证实版权从未被买断 但主动维权意愿较低 更关注创作本身的社会价值 [7][11][15] - 作品商业价值与情感价值形成鲜明对比 单曲创造的文化影响力远超经济回报 [13][15][20] 相关方庞龙 - 作为《两只蝴蝶》演唱者获得主要公众知名度 但未提及具体收益分成情况 [7][15] - 同名专辑推动歌曲成为彩铃时代现象级作品 单日下载量峰值达千万级 [5][7] 行业影响 - 案例折射早期音乐产业"重渠道轻内容"的结构性问题 创作者权益保障机制缺失 [16][18][21] - 现行版权分配体系难以激励持续创作 需建立透明化分成规则和维权通道 [18][20][21] - 用户消费习惯从彩铃转向流媒体 但核心版权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16][18]
喜马拉雅要靠山,腾讯音乐要希望
创业邦· 2025-07-28 11:05
核心观点 - 喜马拉雅以209亿估值出售给腾讯音乐,相比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缩水1/3 [4] - 版权是在线音频平台的核心资产,喜马拉雅拥有行业最大规模资源库但面临高成本压力 [5][8][11] - 在线音频行业存在用户规模与商业效率天花板,喜马拉雅付费率仅11.6%且增长乏力 [14][22][24] - 腾讯音乐通过收购喜马拉雅和懒人听书占据在线音频行业75%市场份额 [40] 版权价值 - 喜马拉雅拥有520万本有声书资源,覆盖47.7%中国畅销书,160万泛娱乐音频及1620万播客内容 [10] - 2014年与德云社开展版权合作,2015年掌握70%有声书改编权 [8] - 2021-2023年内容成本与收入分成占收入超30%,为最大经营支出 [20] - 相比UGC平台荔枝1%付费率,喜马拉雅12%付费率已属行业领先 [14] 商业困境 - 2023年月活3亿(1.3亿移动端+1.7亿物联网),但付费率从2021年12%降至11.6% [18][22] - 订阅收入增速从2021年57.1%暴跌至2023年8.5% [24] - 广告收入50%依赖开屏广告,音频内容广告占比不足3% [24] - 5年累计亏损超30亿,通过裁员40%与高管降薪50%勉强盈利 [19][20] 行业对比 - 腾讯音乐2024年1.2亿付费用户贡献152亿订阅收入,付费率21.76% [32][34] - 懒人听书因《庆余年》等IP被腾讯27亿收购,估值达荔枝50倍 [15] - 音乐流媒体付费习惯成熟,Spotify付费率达喜马拉雅4倍 [34][36] - 喜马拉雅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30分钟,但受限于通勤场景 [22] 市场格局 - 收购完成后腾讯音乐控制喜马拉雅(45.52%份额)和懒人听书(29.76%份额) [40] - 腾讯音乐曾运营企鹅FM失败,8年仅获200万月活 [40] - 网易云音乐因周杰伦版权纠纷赔偿腾讯85万,反映版权争夺激烈 [26][29]
喜马拉雅要靠山,腾讯音乐要希望
36氪· 2025-07-27 17:33
核心观点 - 喜马拉雅以209亿估值出售给腾讯音乐,相比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缩水1/3,反映出在线音频行业面临版权成本高、商业效率低的困境 [4] - 版权是在线音频平台的核心资产,喜马拉雅拥有行业最大规模的内容资源库,包括520万本有声书、160万泛娱乐音频、1620万播客和1440万知识付费内容 [9][10] - 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和商业效率存在明显天花板,喜马拉雅3亿月活中1.7亿来自物联网设备,付费率仅11.6%,订阅收入增速从2021年的57.1%下滑至2023年的8.5% [18][24][27] - 相比在线音乐行业,在线音频缺乏广泛的受众群体和成熟的商业机制,导致版权投资回报率较低 [36][39][44] 行业格局 - 喜马拉雅市场份额达45.52%,收购懒人听书(29.76%市场份额)后,腾讯音乐将控制在线音频行业大半江山 [48] - 腾讯音乐此前尝试发展企鹅FM但失败,最终选择通过收购进入在线音频市场 [48] - 在线音乐行业版权竞争激烈,腾讯音乐曾占据中国音乐版权市场90%份额,即使解除独家版权后仍保留少数头部独家版权 [32][33] 商业模式 - 喜马拉雅收入结构中订阅收入贡献过半,广告收入占比较小且主要来自开屏广告,音频内容广告占比不足3% [10][28] - 内容成本占收入比超过30%,包括收入分成和内容采购两大支出 [21] - 为控制成本,公司裁减四成员工、高管降薪一半,但未削减版权投入 [22] 用户数据 - 喜马拉雅2023年全平台月活突破3亿(1.3亿移动端+1.7亿物联网及第三方平台),人均使用时长130分钟 [18][24] - 移动端付费率从2021年的12%下滑至2023年的11.6%,远低于腾讯音乐21.76%的付费率 [14][39] - 典型热门内容如《郭德纲30年相声精选》完播人数400万,远低于周杰伦新歌1.5亿的播放量 [37][38] 版权战略 - 喜马拉雅2014年起与德云社合作,2015年获得阅文战略投资后掌握70%有声书改编权 [7][8] - 版权协议陆续到期后续签成本可能高出数倍,构成重大经营压力 [28] - 缺乏类似《甄嬛传》的爆款内容,未能实现高投资回报 [23]
喜马拉雅要靠山,腾讯音乐要希望
远川研究所· 2025-07-24 17:53
核心观点 - 喜马拉雅以209亿元估值出售给腾讯音乐,相比最后一轮融资300亿元估值缩水1/3 [1][2] - 版权是喜马拉雅最核心的资产,但高昂的版权成本和有限的商业化能力导致其长期亏损 [5][24][26] - 在线音频行业面临用户规模和商业效率的天花板,喜马拉雅的经营指标已接近触顶 [29][32][34]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后,将占据在线音频行业45 52%的市场份额,但行业前景仍存疑 [64][65] 估值与行业对比 - 喜马拉雅最终出售价格209亿元,相当于7个知乎、8个Keep、11个斗鱼的估值 [2] - 公司5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4次冲击上市未果 [2] - 2023年月活用户突破3亿(1 3亿移动端+1 7亿物联网及第三方平台用户),与小红书、B站相当 [22]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30分钟,超过抖音 [22] 版权资产分析 - 拥有行业最大规模内容库:520万本有声书(覆盖47 7%畅销书)、160万泛娱乐音频、1620万播客、1440万知识付费课程 [11][12] - 2014年起与德云社合作,2015年掌握70%有声书改编权,2016年《好好说话》单日销售额500万元 [8][9][10] - 2021-2023年订阅收入占比过半,广告收入中开屏广告占50%,音频内广告不足3% [13][36] - 内容成本+收入分成占收入超30%,是最大经营支出 [26] 商业化困境 - 付费率从12%下滑至11 6%,订阅收入增速从57 1%降至8 5% [17][35] - 物联网用户占比达57%,主要依赖被动收听场景 [31] - 缺乏《甄嬛传》式爆款内容,音频广告植入效率远低于视频 [28][36] - 2022年《郭德纲30年相声精选》完播人数400万,同期周杰伦新歌MV 8小时播放量1 5亿 [51][52] 行业竞争格局 - 腾讯音乐收购懒人听书(市场份额29 76%)后,与喜马拉雅(45 52%)形成垄断 [64] - 在线音乐行业付费率21 76%(腾讯音乐),是喜马拉雅的近2倍 [53] - 音乐版权市场90%份额曾由腾讯音乐掌控,周杰伦版权纠纷导致网易云赔偿85万元 [44][46] - 虾米音乐因"版权获取不足"关停,印证版权决定行业生死 [47][48] 赛道局限性 - 音频用户时长受通勤时间限制,难以通过内容质量突破 [33] - 缺乏成熟付费机制,有声书行业未经历类似唱片业向流媒体的转型 [56][58] - 腾讯音乐旗下企鹅FM运营8年月活仅200万,最终停运 [62] - 行业整体面临"值钱不赚钱"悖论,版权续约成本可能数倍增长 [38][60]
为全球版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民日报· 2025-07-15 05:51
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 [1] - 数字化转型推动游戏、电影、潮玩等创意产品风靡国内外 [1] - 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步加大,对游戏等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 版权保护与创新案例 - 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赢得国内外青睐 [2] - 景德镇通过创新版权工作促进陶瓷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3] - VR影片《秦·兵马俑》将版权与数字技术融合,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已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申请专利 [6] 国际合作与输出 - "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版权已输出至法国、韩国、约旦和阿联酋等国家 [4]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习联合出版《中国读本》,从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4] - 中国艺术家创作的舞剧《天工开物》将在澳大利亚、希腊展开海外巡演 [6] 传统文化与现代版权融合 - 苗绣纹样成为时尚品牌设计灵感,陕西秦腔被改编为游戏原声 [7] - 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项目通过版权保护实现现代转化 [6] - 版权推动民间文艺从"博物馆里的标本"变为"市场中的活水" [7] 国际评价与认可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高度评价中国版权事业发展 [2] - 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称中国在利用知识产权推动国家发展方面树立典范 [3] - 国际商标协会首席执行官认为中国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取得巨大进步 [3]
6月13日连板股分析:连板股数量创近一个月最低 地缘冲突相关概念全天大涨
快讯· 2025-06-13 16:04
连板股市场表现 - 6月13日连板股总数8只,创近一个月最低水平,较前一交易日18只大幅减少 [1] - 连板股晋级率27.78%,其中三连板及以上个股5只 [1] - 市场连板高度降至5连板的北矿科技(稀土永磁概念)[1][2] - 英利汽车(汽车零部件)和元隆雅图(稳定币+IP经济)实现2进3,晋级率30% [2] - 1进2成功率仅6%,安妮股份(区块链)和吉大正元(量子科技)成功晋级 [2] - 金时科技(稳定币+摘帽)走出9天6板独立行情 [2] 个股及板块异动 - 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下跌,粤传媒、南京商旅等热门人气股大幅杀跌 [1] - 地缘冲突相关概念集体爆发: - 油气板块科力股份30CM涨停,通源石油等3只个股20CM涨停,WTI原油期货日内暴涨13% [1] - 核污染防治板块捷强装备等3只个股20CM涨停,伊朗核设施爆炸事件催化行情 [1] - 军工板块同步走强 [1] 重点个股连板数据 - 4进5成功率50%:北矿科技成为唯一晋级个股 [2] - 2进3成功率30%:英利汽车、元隆雅图等4只个股晋级 [2] - 1进2成功率6%:仅3只个股从47只首板股中脱颖而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