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什么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10x Is Easier Than 2x)
icon
搜索文档
目标越小,实现越难?破解“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的底层逻辑
36氪· 2025-11-19 07:21
封面语:我们追求增长,本质是追求更深层的掌控与更广阔的自由。而通往自由的路径,或许正始于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当下的管理者,似乎集体陷入了一种"增长疲劳症":战略会开了一场又一场,OKR调了一次又一次,团队加班加点,流程优化到极致,但增长依旧如同挤牙 膏,缓慢而痛苦。我们被困在一种"线性思维"的惯性里——认为要实现20%、50%乃至翻倍的增长,就必须付出对等的、甚至更多的努力。于是,"更努力、 更忙碌、更疲惫"成了管理者的常态,内卷成为无法逃离的漩涡。 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一种不再以"拼命"为代价,而是通过"聚焦"与"舍弃"来实现非线性跃迁的增长路径? 这正是战略教练丹·沙利文(Dan Sullivan)与组织心理学家本杰明·哈迪(Benjamin Hardy)在新作"破局者三部曲"《为什么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10x Is Easier Than 2x)《你的团队是不是在空转》(Who Not How)《谁在偷走你的进步》(The Gap and The Gain)中提出的颠覆性见解。 l 作者:[美] 丹·沙利文(Dan Sullivan),本杰明·哈迪(Benjamin Hardy) l 出版社 ...
学会深度休息,是实现10倍增长的第一课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04 12:41
核心观点 - 10倍增长模式比2倍增长更容易实现,其本质是通过非线性思维、聚焦核心杠杆和彻底改变工作方式,实现更少投入但更高回报 [2] - 2倍增长模式将人锁定于线性思维,试图在原有系统内通过加倍努力实现增长,结果往往是更忙碌却触及天花板 [2] - 实现10倍增长需要从宏观战略、中观执行到微观心态构建完整支持体系,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破局逻辑而非零散技巧堆砌 [3] 时间管理模式 - 世界级表演者将时间分为三类:表演日(100%精力投入付费演出)、练习日/排练日(提高技艺)、恢复日(让个人更年轻富有活力)[4] - 企业家需转向定性、非线性时间模式(凯洛斯时刻),从量化的克罗诺斯时间中解放,用更少时间创造更大成果 [6] - 沙利文将娱乐界人士日常重新框定为:自由日(恢复日)、专注日(表演日)、缓冲日(练习日或排练日)[7] 自由日:恢复与创新 - 越成功的企业家越需将自我恢复作为首要任务,研究表明恢复对达到心流状态和高效表现至关重要 [9] - 勒布朗·詹姆斯每年投入数百万美元用于健康恢复,每天睡眠8-10小时甚至超过12小时,其职业生涯比赛时间超过50,000分钟,远超普通球员40,000分钟即衰退的瓶颈 [9] - 恢复方式包括按摩、压缩疗法、热水浴、桑拿、冷水浸泡等主动恢复,而非被动休息 [12][14] - 从工作中实现心理脱离可减少工作疲劳或拖延情况,提升身体健康状况、工作投入程度、婚姻满意度和整体生活质量 [11][13] 专注日:心流与突破 - 在具有无限杠杆效应时代,判断力是最重要能力,行为影响力越大则判断力和洞察力越重要 [17] - 忙碌只能实现2倍增长,因为时间快速流逝却很少发生实质性转变,频繁任务切换无法实现深度思考 [17] - 创意创新关键在于建立事物间独特联系,需要间接思考和酝酿过程,比尔·盖茨通过"思考周"彻底隐退、专心阅读和深入思考实现重大突破 [19][20][21] - 10倍增长需要经历探索(自由日进行)和利用(专注日进行)两种模式 [22] 缓冲日:准备与优化 - 增加自由时间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团队提升和工作流程改善,企业家过晚学会放手会阻碍团队发掘全部潜力 [25] - 打造自我管理公司对实现10倍增长至关重要,企业家全神贯注于着迷事项时公司更能茁壮成长 [26] - 过度管理会拖慢团队步伐、阻碍自主决策,导致公司和团队始终在2倍增长模式徘徊 [26] 模式对比与转化 - 10倍增长企业家深刻认识到需要更少工作而非更多,沙利文公司仅3名员工时每年也安排180天恢复日 [22] - 10倍增长关乎创新成果,以定性非线性方式看待时间;2倍增长关乎忙碌努力,以定量线性方式看待时间 [23] - 企业家从2倍转向10倍增长需完成自我转化,像世界级表演者一样对时间进行提升和细分,优化工作表现价值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