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由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国庆节,靠中国撑场子?
虎嗅· 2025-07-05 09:13
美国烟花市场概况 - 美国每年7月4日举行约1.4万场公共烟花表演,2021年燃放4.28亿磅(约19万吨)烟花,相当于2.5亿瓶2升可乐或7座埃菲尔铁塔重量 [8] - 烟花产业规模达20亿美元,99%依赖中国进口,2023年进口12万吨(4.83亿美元)烟花中96%来自中国 [18][19] - 美国本土烟花制造业因劳动力成本和安全法规萎缩,中国凭借价格和产能优势主导市场 [17] 中国烟花产业地位 - 全球90%烟花产自中国,浏阳、醴陵、上栗、万载四大产区占全国产量80%,浏阳出口额占全国70% [19] - 浏阳拥有400多家烟花企业,年产值超500亿元人民币,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大规模制造能力 [19] - 若缺乏中国供应,美国难以维持大规模独立日烟花表演 [19] 供应链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烟花关税一度升至145%,后降至30%,导致进口商尝试从柬埔寨、巴西寻找替代品但产能不足 [23][24] - 行业担忧2026年美国建国250周年庆典可能因关税缩减规模,协会正游说政府减免关税 [26][27][28] - 美国本土复产烟花面临挑战:生产过程高危且无法投保,监管严格使生产举步维艰 [29] 文化象征与市场需求 - 烟花自1777年起成为美国独立日核心庆祝方式,1870年被定为联邦假日后进一步普及 [14][15][16] - 家庭消费场景包括后院烧烤、野餐时燃放小型烟花,公共活动依赖大型表演用烟花 [9][40] - 欧洲移民1608年将烟花带入美洲,但技术源头可追溯至中国火药发明 [16][32] 全球产业对比 - 中国城市限制烟花燃放但农村保留节庆用途,美国将烟花作为自由象征嵌入独立日等爱国活动 [39][40] - 法国艾菲尔铁塔烟火秀、意大利文艺复兴烟花艺术显示其在全球庆典中的文化普适性 [41] - 行业著作《烟花的历史》指出其已成为全球大型活动公认庆祝方式 [36]
寻找照片中的TA·抗战胜利80周年丨“我永远记得80年前走出集中营的那天”
新华社· 2025-06-27 10:00
家庭背景与早期经历 - 白丽诗1933年出生于上海 父亲是英国人 母亲是美国人 父母分别于1924年和1930年来到上海并在学校任教 [2] -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 8岁的白丽诗遭遇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 [4] - 1943年4月10日 10岁的白丽诗与家人被关入龙华集中营 一家四口被分配在15平米的朝北小屋 [4] 集中营生活细节 - 龙华集中营是上海9个集中营中规模最大的 共收容1756人 囚犯被编号代替姓名 白丽诗的编号是"22/228" [7] - 食物供应从初期每天两餐缩减到1945年仅剩早餐一杯茶或一盎司麦糊 午餐卷心菜汤和一个土豆 晚餐取消 [9] - 集中营有1033条严格营规 包括禁止室间走动 没收私人藏书和工具等 违反者可能遭遇不测 [11] 战后生活与历史见证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 白丽诗一家重获自由 她反复进出集中营大门以确认自由 [13] - 1950年17岁时赴美求学 1984年返回上海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 与上海出生的王正文结婚 [15] - 夫妻合著《上海男孩 上海女孩》回忆录 通过亲身经历向世界讲述真实上海故事 [20] 晚年活动与历史教育 - 2025年94岁的白丽诗在上海养老院安度晚年 常与丈夫合奏钢琴口琴 [24] - 龙华集中营旧址现为上海中学 白丽诗常受邀讲述历史 强调守护和平的重要性 [25] - 2021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时 白丽诗强调和平与自由的珍贵 呼吁世人共同守护 [30]
从藤蔓到木棉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1 06:52
角色关系分析 - 海尔茂对娜拉的昵称如"小松鼠""小金丝雀"具有宠物化特征 体现不平等的主从关系 [1] - 娜拉被物化为依附于父权/夫权的玩偶 其存在价值仅服务于拥有者的喜好 [1] - 玩偶化角色丧失自主决策权 思想与行为完全受控于父/夫体系 [1] 生存状态对比 - 娜拉享有优渥物质条件但被隔绝于社会 如同橱窗中的展示品 [1] - 与需自谋生路的林德太太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经济依附的代价是自由剥夺 [1] 觉醒过程 - 通过独立筹款偿债获得首次自我实现体验 产生"像男人"的劳动者认同 [2] - 经济独立促使主体意识萌芽 开始追求自主决策与责任承担 [2] - 从依附型人格(藤蔓)向自立人格(木棉)的成长轨迹完成 [2] 社会意义 -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强调经济自立与新式家庭关系构建 [2] - 真实生命力源于对生活的主动掌控 超越表面化的审美价值 [2]
财富密码大揭秘:普通人也能践行的8条致富铁律
搜狐财经· 2025-06-16 03:23
投资策略 - 指数基金是一种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代表性,能够分散风险 [3] - 指数基金遵循市场平均收益原则,不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而是紧跟市场整体走势,在有效市场假说中,普通投资者很难通过主动选股持续战胜市场,而指数基金恰好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 [3] - 定投策略即定期定额投资,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这种投资方式巧妙地利用了市场的波动,平滑了投资成本,降低了因一次性投入在高位而导致亏损的风险 [4] 理财心态 - 在理财过程中容易陷入"炫耀性消费"的陷阱,炫耀性消费带来的满足感往往是短暂的,而其消耗的资金本可以用于更有价值的投资,产生长期的收益 [4] - 真正关键的理财技巧在于克制炫耀冲动,将资金合理配置到投资中,实现财富的增长 [4] - 复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力量源自坚持,在投资中耐心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只有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投资才能带来累积的成果 [5] 风险应对 - 风险在投资中无处不在,但可以承担经过计算的风险,这需要学习市场知识,了解不同投资产品的特点和风险 [7] - 控制情绪,避免因贪婪或恐惧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理解人类心理,洞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模式 [7] -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偏差会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理性对待风险,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投资行为的合理性 [7] 投资目的 - 幸福的真谛并非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而是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时间,在投资过程中应该明确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由,而不是被金钱所束缚 [7] - 在投资和理财过程中要始终牢记自由的重要性,合理规划财富,实现真正的幸福人生 [8] - 自由比金钱更重要,资源(金钱)的价值在于能够为我们带来自由和满足感,当我们为了追求更多金钱而牺牲自由时,就违背了投资的初衷 [8]
放弃“自律”后,人生好过多了
虎嗅· 2025-05-20 13:37
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 自律vlog在小红书上非常流行,展示高能量生活方式,如"早上5点半起,一天能做多少事"等[1] - 部分观众质疑自律vlog的真实性,但长期坚持拍摄本身具有挑战性[1] - 早期对自律有强烈信仰,认为"自律带来自由",并相信相关数学公式如1.01的365次方是37.8[4] - 尝试多种自律方式如跑步、早起、按时入睡但均失败,导致自信心严重受损[6][8][9][10] 自我和解的转变过程 - 通过失业、旅居等经历开始重新思考生活方式,选择"摆烂"不再自我逼迫[11][12] - 允许自己沉迷手机、睡懒觉、熬夜等行为,反而减少了这些行为的吸引力[13][14] - 停止自我对抗后,发现想做的事能自然完成,如11点睡觉、坚持跑步、成功减肥等[19][20] - 实现了多项生活目标:攒钱旅游、戒奶茶、坚持做饭、持续自由撰稿等[21][22] 新的生活哲学 - 放弃"自律"概念后生活变得轻松,认为"按自己心意做"才是真正的自由[24][32] - 关键转变在于允许自己做真正想做的事,不再用对错标准框定自己[27] - 不做自己的对抗者和批评者,而是成为自己的支持者[30] - 最终结论: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才是真正的自由,而非通过自律获得自由[31][32]
Gemini:场域
虎嗅· 2025-05-11 13:45
由于提供的对话内容属于哲学思辨范畴,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分析,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此处无法提取符合规范的关键要点。对话全程围绕"场域"概念展开理论探讨,未包含可分析的商业实体或产业数据。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市场趋势或财务数据的材料以便进行行业研究分析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