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搜索文档
目标越小,实现越难?破解“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的底层逻辑
36氪· 2025-11-19 07:21
封面语:我们追求增长,本质是追求更深层的掌控与更广阔的自由。而通往自由的路径,或许正始于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当下的管理者,似乎集体陷入了一种"增长疲劳症":战略会开了一场又一场,OKR调了一次又一次,团队加班加点,流程优化到极致,但增长依旧如同挤牙 膏,缓慢而痛苦。我们被困在一种"线性思维"的惯性里——认为要实现20%、50%乃至翻倍的增长,就必须付出对等的、甚至更多的努力。于是,"更努力、 更忙碌、更疲惫"成了管理者的常态,内卷成为无法逃离的漩涡。 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一种不再以"拼命"为代价,而是通过"聚焦"与"舍弃"来实现非线性跃迁的增长路径? 这正是战略教练丹·沙利文(Dan Sullivan)与组织心理学家本杰明·哈迪(Benjamin Hardy)在新作"破局者三部曲"《为什么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10x Is Easier Than 2x)《你的团队是不是在空转》(Who Not How)《谁在偷走你的进步》(The Gap and The Gain)中提出的颠覆性见解。 l 作者:[美] 丹·沙利文(Dan Sullivan),本杰明·哈迪(Benjamin Hardy) l 出版社 ...
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一种关于自由与专注的“少即是多”哲学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02 11:44
核心观点 - 提出“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的颠覆性战略见解,认为设定宏大的10倍目标能强制思维重启,通过聚焦与舍弃实现非线性跃迁,而非依靠线性努力[2][3] - 10倍增长的本质是质的飞跃和过程转变,关注更少但更关键的事,最终导向时间、财务、关系与目标的深度自由[5][9][12][13] 10倍增长与2倍增长的思维模式对比 - 2倍增长思维模式是线性的,追求渐进式进步,通过双倍努力争取翻倍结果,导致筋疲力尽和动力丧失[4] - 10倍增长思维模式迫使突破现有习惯和方法,无法依靠投入10倍时间或努力的线性方式实现,需进行根本性创新[5] 10倍增长的本质特征 - 不关乎更多而是更少,需简化关注点、聚焦问题核心、去除一切干扰,如米开朗琪罗的创作和乔布斯的设计理念[6][7] - 不关乎数量而是质量,是一次质的飞跃和全面创新提升,如同从马车时代进入汽车时代的本质转变[8][9] - 不关乎具体结果而是过程,是一套能重塑自我与生活的操作系统,通过全心投入旅程获得深层自由[11][12] 10倍增长与自由的关系 - 10倍增长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通过选择更高标准生活并全情投入,重塑自我并影响世界[13][14] - 实现10倍增长能拓展四大自由:时间自由、财务自由、关系自由和目标自由,米开朗琪罗的职业生涯是典型例证[16][18] - 拓展自由是无限游戏,追求10倍增长意味着选择参与可不断拓展自由的游戏,而非受限于有限游戏的规则和目标[19] 实现10倍增长的路径 - 需进行内心深处的本质转变,涉及自我愿景和身份的深刻重塑与提升,内在认知改变引领行为改变[10] - 将注意力作为最有限资源进行极致聚焦,任何不会实现10倍增长的事情都不应成为关注焦点[10] - 必须舍弃消耗80%精力却只带来20%增长的冗余部分,找到驱动质变的杠杆点[3][19]
诺奖启示录:技术创新是持续性的社会变革
36氪· 2025-10-15 17:4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1] - 莫基尔的研究核心是发现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 [1][3] - 阿吉翁和豪伊特的主要贡献在于构建了“创造性破坏”模型,将熊彼特的理论模型化 [5] 莫基尔的学术研究框架 - 莫基尔从工业革命出发,研究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研究结论包括技术变革存在非均衡性,以及技术进步有大发明和小发明,它们相互作用促进经济增长 [3] - 莫基尔将技术进步纳入内生增长的研究,并探讨了技术进步所需的条件,包括具备创造力的人才、制度激励创造、包容与多样性 [3] - 莫基尔的研究转向阻碍工业革命发生的因素,通过国家案例比较,论证了交易费用高、企业家精神匮乏、资本不足、制度抑制等阻碍因素 [4] - 后期莫基尔将研究扩大到人口、人力资本、资本积累、基础性制度、利益集团对经济的影响,并最终落到文化角度解释经济增长 [4][5] 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关系 - 创新是一个自发性的系统工程,依赖于社会、政治和技术的综合变革,而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创新 [7] - 重大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法律、政治、社会组织、企业组织、金融系统、教育系统等各领域的创新与求变 [7] - 历史经验表明,过度弱化人文社科会导致制度、法律、伦理以及社会组织建设不足,最终可能引发政治动荡和国家战争,反噬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8] 技术进步与宏观的关系 - 按照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的逻辑,经济衰退期可能促使企业家通过创新寻求突破,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9] - 日本在90年代衰退期的案例显示,企业集中力量搞研发,最终在一些领域获得了世界领先技术 [9] - 在金融时代,金融加速器效应易引发长期萧条,技术创新的涌现依赖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例如若2020年美国救市不利导致金融市场崩溃,人工智能浪潮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推迟或中断 [9] - 不能仅仅依靠技术创新解决宏观问题,需要配合财富分配改进、社会保障健全、有效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振需求和信心 [10] 技术进步与制度的关系 -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产权制度和交易费用对创新的重要性,但莫基尔不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 [12] - 莫基尔关注元制度(基础性制度),如主权国家、民主制度、自由市场、公民社会 [12] - 阿吉翁和豪伊特的研究表明,创新成功的概率随着民主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12] - 莫基尔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利益集团相结合,指出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后,形成的利益集团可能为维护固有利益而抑制制度变迁,阻碍技术进步 [12] - 莫基尔的研究提出了“卡德韦尔定律”,即在单一经济体中,技术进步达到某点后会固化并最终消失,但在多个经济体并存的政治竞争环境下,该定律不成立 [13][14] 技术进步与自由的关系 - 自由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在逻辑上成立,一个缺乏基本自由的社会难以进行创新 [15] - 当前真正的难题在于界定自由的宽容度与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缺乏政治自由但拥有一定经济自由的社会,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和能达到的水平 [15] - 需要思考创新与自由的关系中,何者为手段,何者为目的,短期内自由可作为促进创新的手段,但根本上自由应是目的 [15] - 自由市场存在代价,在公共选择中关于自由的权衡容易出现机会主义,放弃自由换取保障最终可能导致两者皆空 [16]
已婚单身、前任炮友、人均2.16个暧昧对象……那些「邪修」恋爱的年轻人|国庆特别策划⑤
36氪· 2025-10-06 12:09
当代年轻人婚恋观变化 - 传统爱情脚本失灵,年轻人开始尝试灵活、低风险的情感模式,如已婚单身、前任当炮友等[3] - 年轻人平均拥有2.16个暧昧对象,追求模糊性的情景关系以打破传统枷锁[3][27] - 恋爱与婚姻边界被拓宽,出现只结婚不领证、找结婚搭子等新兴形式[4][11][14] 新兴婚恋实践趋势 - 恋爱前交换体检报告成为趋势,体现女性对自我保护与需求满足的重视[8] - 为应付催婚压力,年轻人探索功能性同盟如结婚搭子,平衡家庭观念与个人空间[11] - 只办婚礼不领证的婚姻形式兴起,社交媒体相关帖子评论超4000条,反映女性对婚姻平等的追求[14][15] 婚恋相关行业现象 - 出租自己扮演伴侣的职业出现,如生活演员满足雇主在特定场景的身份需求[16][17] - 上海郊区挖野菜成为新型相亲社交活动,取代传统约会方式[22][23] - 大厂员工在相亲市场光环减弱,因工作忙、爱说教等雷点被避雷[25] 相亲市场现状 - 独生子女一代渴望稳定关系但徘徊不前,相亲市场面临正常人才短缺问题[20] - 暖昧关系流行,年轻人平均有2.16个暧昧对象,在打直球与极限拉扯间探索[27] - 谈婚论嫁阶段涉及房子、钻戒、彩礼等家庭间博弈,传统婚姻观念受挑战[28]
为抗议官员腐败,印尼民众悬挂《海贼王》中的“草帽旗”
环球时报· 2025-08-07 06:44
社会现象概述 - 一面源自日本动漫《海贼王》、印有戴草帽骷髅头的黑色旗帜“草帽旗”在印尼独立日(8月17日)前夕,广泛出现在全国多座城市的屋顶、旗杆、卡车及街头涂鸦上 [1] - 该旗帜的图片和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其现象在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呼吁全国悬挂国旗以弘扬民族精神的背景下迅速蔓延 [1] 民众动机与象征意义 - 在动漫中,“草帽旗”象征对腐败的反抗以及对自由、正义和冒险精神的追求,许多印尼民众将其视为一种富有创意且和平的抗议方式,以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1] - 民众表示此举是对政府特定政策的批评而非对国家的敌对行为,源于对祖国的热爱,旨在以非暴力方式推动国家改善,反对的是不公正的政策和精英 [2] - 有居民将旗帜挂在自行车上,称其为“非暴力抵抗的象征”,代表反腐、追缴被盗资产和改善社会福利的强烈呼声 [1] 政府与官方人士反应 - 部分政府官员发出警告,敦促民众优先考虑国家象征,政治、法律与安全事务统筹部部长警告在独立日悬挂该旗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并援引2009年法律条款强调侮辱国旗属违法 [2] - 人权部部长表示政府保留禁止悬挂该旗帜的权力 [2] - 亦有官员持相对开放态度,有议员认为这是“公开表达批评,是民主社会的表现”,比暴力抗议更可取;有内阁官员表示只要不违反宪法,这种表达是自然现象,政府乐意接受意见 [2] - 学术界观点认为,只要“草帽旗”没有升得比国旗高,且被定义为对政府治理现状的象征性批判,就不应被视为对国家主权的威胁 [2]
美国国庆节,靠中国撑场子?
虎嗅· 2025-07-05 09:13
美国烟花市场概况 - 美国每年7月4日举行约1.4万场公共烟花表演,2021年燃放4.28亿磅(约19万吨)烟花,相当于2.5亿瓶2升可乐或7座埃菲尔铁塔重量 [8] - 烟花产业规模达20亿美元,99%依赖中国进口,2023年进口12万吨(4.83亿美元)烟花中96%来自中国 [18][19] - 美国本土烟花制造业因劳动力成本和安全法规萎缩,中国凭借价格和产能优势主导市场 [17] 中国烟花产业地位 - 全球90%烟花产自中国,浏阳、醴陵、上栗、万载四大产区占全国产量80%,浏阳出口额占全国70% [19] - 浏阳拥有400多家烟花企业,年产值超500亿元人民币,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大规模制造能力 [19] - 若缺乏中国供应,美国难以维持大规模独立日烟花表演 [19] 供应链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烟花关税一度升至145%,后降至30%,导致进口商尝试从柬埔寨、巴西寻找替代品但产能不足 [23][24] - 行业担忧2026年美国建国250周年庆典可能因关税缩减规模,协会正游说政府减免关税 [26][27][28] - 美国本土复产烟花面临挑战:生产过程高危且无法投保,监管严格使生产举步维艰 [29] 文化象征与市场需求 - 烟花自1777年起成为美国独立日核心庆祝方式,1870年被定为联邦假日后进一步普及 [14][15][16] - 家庭消费场景包括后院烧烤、野餐时燃放小型烟花,公共活动依赖大型表演用烟花 [9][40] - 欧洲移民1608年将烟花带入美洲,但技术源头可追溯至中国火药发明 [16][32] 全球产业对比 - 中国城市限制烟花燃放但农村保留节庆用途,美国将烟花作为自由象征嵌入独立日等爱国活动 [39][40] - 法国艾菲尔铁塔烟火秀、意大利文艺复兴烟花艺术显示其在全球庆典中的文化普适性 [41] - 行业著作《烟花的历史》指出其已成为全球大型活动公认庆祝方式 [36]
寻找照片中的TA·抗战胜利80周年丨“我永远记得80年前走出集中营的那天”
新华社· 2025-06-27 10:00
家庭背景与早期经历 - 白丽诗1933年出生于上海 父亲是英国人 母亲是美国人 父母分别于1924年和1930年来到上海并在学校任教 [2] -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 8岁的白丽诗遭遇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 [4] - 1943年4月10日 10岁的白丽诗与家人被关入龙华集中营 一家四口被分配在15平米的朝北小屋 [4] 集中营生活细节 - 龙华集中营是上海9个集中营中规模最大的 共收容1756人 囚犯被编号代替姓名 白丽诗的编号是"22/228" [7] - 食物供应从初期每天两餐缩减到1945年仅剩早餐一杯茶或一盎司麦糊 午餐卷心菜汤和一个土豆 晚餐取消 [9] - 集中营有1033条严格营规 包括禁止室间走动 没收私人藏书和工具等 违反者可能遭遇不测 [11] 战后生活与历史见证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 白丽诗一家重获自由 她反复进出集中营大门以确认自由 [13] - 1950年17岁时赴美求学 1984年返回上海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 与上海出生的王正文结婚 [15] - 夫妻合著《上海男孩 上海女孩》回忆录 通过亲身经历向世界讲述真实上海故事 [20] 晚年活动与历史教育 - 2025年94岁的白丽诗在上海养老院安度晚年 常与丈夫合奏钢琴口琴 [24] - 龙华集中营旧址现为上海中学 白丽诗常受邀讲述历史 强调守护和平的重要性 [25] - 2021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时 白丽诗强调和平与自由的珍贵 呼吁世人共同守护 [30]
从藤蔓到木棉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1 06:52
角色关系分析 - 海尔茂对娜拉的昵称如"小松鼠""小金丝雀"具有宠物化特征 体现不平等的主从关系 [1] - 娜拉被物化为依附于父权/夫权的玩偶 其存在价值仅服务于拥有者的喜好 [1] - 玩偶化角色丧失自主决策权 思想与行为完全受控于父/夫体系 [1] 生存状态对比 - 娜拉享有优渥物质条件但被隔绝于社会 如同橱窗中的展示品 [1] - 与需自谋生路的林德太太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经济依附的代价是自由剥夺 [1] 觉醒过程 - 通过独立筹款偿债获得首次自我实现体验 产生"像男人"的劳动者认同 [2] - 经济独立促使主体意识萌芽 开始追求自主决策与责任承担 [2] - 从依附型人格(藤蔓)向自立人格(木棉)的成长轨迹完成 [2] 社会意义 -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强调经济自立与新式家庭关系构建 [2] - 真实生命力源于对生活的主动掌控 超越表面化的审美价值 [2]
财富密码大揭秘:普通人也能践行的8条致富铁律
搜狐财经· 2025-06-16 03:23
投资策略 - 指数基金是一种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代表性,能够分散风险 [3] - 指数基金遵循市场平均收益原则,不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而是紧跟市场整体走势,在有效市场假说中,普通投资者很难通过主动选股持续战胜市场,而指数基金恰好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 [3] - 定投策略即定期定额投资,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这种投资方式巧妙地利用了市场的波动,平滑了投资成本,降低了因一次性投入在高位而导致亏损的风险 [4] 理财心态 - 在理财过程中容易陷入"炫耀性消费"的陷阱,炫耀性消费带来的满足感往往是短暂的,而其消耗的资金本可以用于更有价值的投资,产生长期的收益 [4] - 真正关键的理财技巧在于克制炫耀冲动,将资金合理配置到投资中,实现财富的增长 [4] - 复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力量源自坚持,在投资中耐心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只有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投资才能带来累积的成果 [5] 风险应对 - 风险在投资中无处不在,但可以承担经过计算的风险,这需要学习市场知识,了解不同投资产品的特点和风险 [7] - 控制情绪,避免因贪婪或恐惧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理解人类心理,洞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模式 [7] -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偏差会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理性对待风险,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投资行为的合理性 [7] 投资目的 - 幸福的真谛并非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而是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时间,在投资过程中应该明确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由,而不是被金钱所束缚 [7] - 在投资和理财过程中要始终牢记自由的重要性,合理规划财富,实现真正的幸福人生 [8] - 自由比金钱更重要,资源(金钱)的价值在于能够为我们带来自由和满足感,当我们为了追求更多金钱而牺牲自由时,就违背了投资的初衷 [8]
放弃“自律”后,人生好过多了
虎嗅· 2025-05-20 13:37
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 自律vlog在小红书上非常流行,展示高能量生活方式,如"早上5点半起,一天能做多少事"等[1] - 部分观众质疑自律vlog的真实性,但长期坚持拍摄本身具有挑战性[1] - 早期对自律有强烈信仰,认为"自律带来自由",并相信相关数学公式如1.01的365次方是37.8[4] - 尝试多种自律方式如跑步、早起、按时入睡但均失败,导致自信心严重受损[6][8][9][10] 自我和解的转变过程 - 通过失业、旅居等经历开始重新思考生活方式,选择"摆烂"不再自我逼迫[11][12] - 允许自己沉迷手机、睡懒觉、熬夜等行为,反而减少了这些行为的吸引力[13][14] - 停止自我对抗后,发现想做的事能自然完成,如11点睡觉、坚持跑步、成功减肥等[19][20] - 实现了多项生活目标:攒钱旅游、戒奶茶、坚持做饭、持续自由撰稿等[21][22] 新的生活哲学 - 放弃"自律"概念后生活变得轻松,认为"按自己心意做"才是真正的自由[24][32] - 关键转变在于允许自己做真正想做的事,不再用对错标准框定自己[27] - 不做自己的对抗者和批评者,而是成为自己的支持者[30] - 最终结论: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才是真正的自由,而非通过自律获得自由[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