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岳阳楼》

搜索文档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潮涌洞庭千帆劲——解码千年古郡岳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7-01 17:53
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 - 岳阳楼作为文化地标,历经多次重修,从军事要地演变为文化象征,体现"忧乐精神"这一湖湘文化代表[4] - 推出沉浸式实景剧《今上岳阳楼》、新巴陵戏《岳阳楼记》等文化实践,强化文旅融合[8] -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集夜食、夜游、夜娱于一体,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带动青年创业[16][17] 农业与粮食安全 - 岳阳作为"洞庭粮仓"重要基石,水稻种植户阳岳球实现双季稻亩产"吨粮"目标,并计划推进智慧农业[8] - 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示范片,保障粮食安全[8] 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破解"化工围江"难题,22家沿江化工企业整体搬迁至7公里外产业园,同步修复土壤[12] - 绿色化工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居中部化工园区第一,炼化催化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特色产业集群[12] - 临港高新区建成国内最大伺服电机生产基地,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12] 开放与区位优势 - 城陵矶港作为湖南最早自开口岸,探索52项全国全省首创内陆港口发展制度创新成果[15] - 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型[15] 基层治理创新 - "群英断是非"工作法通过多方协商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17][19]
湖湘文化何以生生不息?(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6-10 07:39
从一座书院、一堂大课、一个地标看传承与发展 湖湘文化何以生生不息?(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孙 超 申智林 杨 迅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历史文化,赓续革命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呈现新气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中展现新作为。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弦歌不绝,"我的韶山行"思政大课生动鲜活,文学名篇《岳阳楼记》千古传诵……湖 湘文化蕴含着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让我们从一座书院、 一堂大课、一个地标感受湖湘文化的传承发展。 ——编 者 一座书院——弦歌不绝赓续千年文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教室里,木制饭甑掀开,饭香扑鼻。 这锅饭不一般——"食谱"来自对湖南沅陵出土的虎溪山《食方》汉简的释读,"米种"来自对湖湘农业史 的考证,"技法"则参考了现代食品工业理论和湘菜大师的经验。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作为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传 统、教育理念、办学风格。这些精神底蕴不仅为古代书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成为我国 ...
湖南旅发大会:岳阳楼“上新了” |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5-27 15:15
文旅演艺项目创新 - 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与沉浸式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为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由湖南如是数字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团队打造 [2] - 《今上岳阳楼》采用"借景还境"设计理念,在不破坏岳阳楼建筑前提下划分4大戏剧场域与3个数字化艺术情境,运用159台隐藏式投影仪实现夜间光影覆盖 [2][4] - 《洞庭幻境》创新聚焦生态文明主题,建设全国最大室内渔村戏剧群落和生态主题升降式数控矩阵,融合MR技术创造混合现实空间 [6][11] 内容创作策略 - 《今上岳阳楼》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为文眼,通过当代视角重构经典,避免直白复述而采用含蓄表达引发观众思考 [6] - 《洞庭幻境》基于洞庭湖渔民上岸背景,通过半年采风将候鸟、江豚等生态元素转化为演出内容,突出"渔民上岸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主题 [7][9] - 创作强调"惊鸿一瞥"手法,如聚焦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特定心境而非其完整生平,实现历史文化人物的差异化呈现 [14][1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演艺正成为旅游景区标配,湖南重点发展沉浸式互动演艺新空间,长沙发力打造"新演艺之都" [12] - 演艺新空间呈现四大特征:艺术性超越娱乐性、分众传播精准定位、活化闲置场馆替代新建、追求片段化深度体验而非全景式呈现 [13] - 技术应用成为核心竞争力,《今上岳阳楼》采用智能控制集成系统,《洞庭幻境》结合AR眼镜空间定位技术提升沉浸感 [11] 商业模式与合作 - 项目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今上岳阳楼》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旅游集团等联合出品,《洞庭幻境》引入明和集团等企业资源 [2][6] - 线上导流成为主要售票渠道,互联网分众传播特性促使内容方精准定位知识审美人群 [13] - 演艺空间与城市更新结合,强调既有场馆活化利用而非新建,降低投资成本并增强特色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