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兵临城下》
icon
搜索文档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真正动人的故事,无关国界,只关人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22:55
电影行业国际合作 - 中法合拍电影《狼图腾》团队规模为法方9人与中方600人及众多蒙古族群演 体现大规模跨国制作能力[4] - 导演强调合拍需融合两国最优质资源 选择团队和演员应基于影片契合度而非单纯市场考量[6] - 中国电影银幕数量达8.6万块全球最多 法国作为电影诞生地 双方合作具备产业基础[10] 电影技术发展 - 导演四十年持续使用"预编辑"技术调整演员表演及场景 体现技术应用历史[8] - AI技术可使特效制作更简单便宜 但存在制造虚假图像风险 可能导致观众产生不信任感[8] - 1995年执导影史首部3D-IMAX电影《勇气之翼》 展现行业技术探索历程[13] 电影文化传播 - 中国电影在西方市场面临文化折扣 观众因演员妆容相似和声音特点不明确易产生理解障碍[9] - 法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多集中于古装题材 虽认可专业性但认为故事类似度较高[9]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因视觉易理解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 证明跨文化传播需降低理解门槛[9] 电影艺术本质 - 电影被定义为视觉艺术和心与心的交流 情感共鸣是跨越文化壁垒的核心要素[3][6] - 导演主张艺术创作应跟随感觉而非刻意强调身份 每个场景需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6] - 电影本质是分享与连接 能使观众对角色所在国家产生好感并促进文化交流[12] 电影市场现状 - 中国电影进入西方市场竞争激烈 需解决内容易理解性问题以扩大国际影响力[9] - 法国电影曾因受资助的艺术片特性在中国市场更受欢迎 体现不同市场偏好差异[8] - 论坛活动促进电影人认识中国市场机会 当前是加强中法电影合作的有利时机[12]
中法导演举行跨文化对话,让-雅克·阿诺:我合作过最好的同事就是中国同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2:28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跨文化叙事的"根"与"桥" "大家好。"一头银发的82岁让-雅克·阿诺一走进活动现场,就跟台下的观众打招呼,现场报以热烈的掌 声。他执导的《玫瑰之名》《熊的故事》《情人》《兵临城下》等佳作,让他在中国拥有很多影迷,而 他在2015年执导的《狼图腾》,更是成为中国和法国电影人合作的一个典范之作,拍完这部电影后,他 在中国居住了多年。他现场透露,自己共去过41个国家拍摄电影,跟很多外国电影人合作过,"我合作 过最好的同事就是中国同事,我执导电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讲中文,我想要一个梯子,我都不用说,我 一站过来他们就把梯子搬过来了,非常专业,这给我带来一段非常愉快的合作经历。" 他现场分享对题材选择的依据,对跨文化叙事独特理解,以及跨文化创作的心得与感受。"电影最初是 默片。"让-雅克·阿诺说,默片之所以能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恰恰证明电影动人之处不只是台 词,而是通过视觉化的影像传递电影中心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感和思想是人类之间共通的,它们能 够逾越语言、生活习惯、文化的鸿沟。" 乌尔善对此深表赞同,他补充道:"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大于差异。在电影创作中,我在乎的是有 没有打动我的情感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