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
搜索文档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真正动人的故事,无关国界,只关人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22:55
电影行业国际合作 - 中法合拍电影《狼图腾》团队规模为法方9人与中方600人及众多蒙古族群演 体现大规模跨国制作能力[4] - 导演强调合拍需融合两国最优质资源 选择团队和演员应基于影片契合度而非单纯市场考量[6] - 中国电影银幕数量达8.6万块全球最多 法国作为电影诞生地 双方合作具备产业基础[10] 电影技术发展 - 导演四十年持续使用"预编辑"技术调整演员表演及场景 体现技术应用历史[8] - AI技术可使特效制作更简单便宜 但存在制造虚假图像风险 可能导致观众产生不信任感[8] - 1995年执导影史首部3D-IMAX电影《勇气之翼》 展现行业技术探索历程[13] 电影文化传播 - 中国电影在西方市场面临文化折扣 观众因演员妆容相似和声音特点不明确易产生理解障碍[9] - 法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多集中于古装题材 虽认可专业性但认为故事类似度较高[9]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因视觉易理解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 证明跨文化传播需降低理解门槛[9] 电影艺术本质 - 电影被定义为视觉艺术和心与心的交流 情感共鸣是跨越文化壁垒的核心要素[3][6] - 导演主张艺术创作应跟随感觉而非刻意强调身份 每个场景需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6] - 电影本质是分享与连接 能使观众对角色所在国家产生好感并促进文化交流[12] 电影市场现状 - 中国电影进入西方市场竞争激烈 需解决内容易理解性问题以扩大国际影响力[9] - 法国电影曾因受资助的艺术片特性在中国市场更受欢迎 体现不同市场偏好差异[8] - 论坛活动促进电影人认识中国市场机会 当前是加强中法电影合作的有利时机[12]
中法导演举行跨文化对话,让-雅克·阿诺:我合作过最好的同事就是中国同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2:28
跨文化创作理念 - 电影动人的核心在于通过视觉化影像传递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思想,能够逾越语言、生活习惯和文化的鸿沟[3] - 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大于差异,电影创作应关注能打动人的情感事件,以满足全球观众共同的情感需求[3] - 电影最初是默片,其能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证明了超越台词的情感传递力量[3] 中法电影产业合作 - 中法两国拥有共同点,包括悠久的文化历史、独特的文化遗产以及强烈的国民身份认同感[5][6] - 电影由法国人发明,在全世界或电影节上获奖的电影有一半由法国电影公司出品[6] - 国际合作能带来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更科学的观念,例如《封神》剧组有来自21个国家的工作人员参与[6] - 法国设有两个专门为中国创作者设立的电影节,期待未来更多中国电影出现在欧洲银幕上[6] 电影人才培养与教育 - 学习电影的最佳方法是多看电影和多拍电影[8] - 法国电影体系通过CNC等扶持机制在艺术与商业间平衡,既保护创作自由又注重产业培育,对青年导演成长有借鉴意义[8] - 导演应给予创作伙伴爱和尊重,像交响乐团指挥一样汇聚所有人的力量[8] - 真正的电影教育来自不断地实践和与世界的交流[9] 行业合作与交流活动 - 本次活动是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特别策划,也是“永不落幕的北影节”活动之一[1] - 活动围绕跨文化创作、产业合作、新生代培养三大维度展开对话,为从业者带来前沿思考与经验分享[1] - 论坛推动了学术与产业交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经验产生碰撞与启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