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

搜索文档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真正动人的故事,无关国界,只关人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22:55
电影行业国际合作 - 中法合拍电影《狼图腾》团队规模为法方9人与中方600人及众多蒙古族群演 体现大规模跨国制作能力[4] - 导演强调合拍需融合两国最优质资源 选择团队和演员应基于影片契合度而非单纯市场考量[6] - 中国电影银幕数量达8.6万块全球最多 法国作为电影诞生地 双方合作具备产业基础[10] 电影技术发展 - 导演四十年持续使用"预编辑"技术调整演员表演及场景 体现技术应用历史[8] - AI技术可使特效制作更简单便宜 但存在制造虚假图像风险 可能导致观众产生不信任感[8] - 1995年执导影史首部3D-IMAX电影《勇气之翼》 展现行业技术探索历程[13] 电影文化传播 - 中国电影在西方市场面临文化折扣 观众因演员妆容相似和声音特点不明确易产生理解障碍[9] - 法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多集中于古装题材 虽认可专业性但认为故事类似度较高[9]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因视觉易理解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 证明跨文化传播需降低理解门槛[9] 电影艺术本质 - 电影被定义为视觉艺术和心与心的交流 情感共鸣是跨越文化壁垒的核心要素[3][6] - 导演主张艺术创作应跟随感觉而非刻意强调身份 每个场景需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6] - 电影本质是分享与连接 能使观众对角色所在国家产生好感并促进文化交流[12] 电影市场现状 - 中国电影进入西方市场竞争激烈 需解决内容易理解性问题以扩大国际影响力[9] - 法国电影曾因受资助的艺术片特性在中国市场更受欢迎 体现不同市场偏好差异[8] - 论坛活动促进电影人认识中国市场机会 当前是加强中法电影合作的有利时机[12]
中法导演举行跨文化对话,让-雅克·阿诺:我合作过最好的同事就是中国同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2:28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跨文化叙事的"根"与"桥" "大家好。"一头银发的82岁让-雅克·阿诺一走进活动现场,就跟台下的观众打招呼,现场报以热烈的掌 声。他执导的《玫瑰之名》《熊的故事》《情人》《兵临城下》等佳作,让他在中国拥有很多影迷,而 他在2015年执导的《狼图腾》,更是成为中国和法国电影人合作的一个典范之作,拍完这部电影后,他 在中国居住了多年。他现场透露,自己共去过41个国家拍摄电影,跟很多外国电影人合作过,"我合作 过最好的同事就是中国同事,我执导电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讲中文,我想要一个梯子,我都不用说,我 一站过来他们就把梯子搬过来了,非常专业,这给我带来一段非常愉快的合作经历。" 他现场分享对题材选择的依据,对跨文化叙事独特理解,以及跨文化创作的心得与感受。"电影最初是 默片。"让-雅克·阿诺说,默片之所以能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恰恰证明电影动人之处不只是台 词,而是通过视觉化的影像传递电影中心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感和思想是人类之间共通的,它们能 够逾越语言、生活习惯、文化的鸿沟。" 乌尔善对此深表赞同,他补充道:"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大于差异。在电影创作中,我在乎的是有 没有打动我的情感事 ...
“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举行,中法电影人带观众重温经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2:14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以音乐为纽带,以影像为载体,9月22日,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移影动——中法 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音乐会上,中法两国电 影人联袂推荐、深情分享,在光影与旋律的交织中,带领观众重温经典,唤起中法电影交流的珍贵记 忆,开启中法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电影音乐会分"世纪回声"和"光影旅程"上下半场,带领观众在光影和音乐中回望中法电影交相辉映的百 年历程。 伴随着钢琴的灵动与二胡的悠扬,奥古斯特·弗朗索瓦和卓别林哥哥西德尼·卓别林拍摄的中国珍贵影 像、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馆藏作品《定军山》《劳工之爱情》《西厢记》等片段出现在大屏幕上,让 人看到胶片记录下的古老中国模样。 1905年,由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拉开了中国电影的序幕。谭鑫培后人——谭派第六代传人 谭孝曾和第七代传人谭正岩来到电影音乐会现场,向观众讲述谭门五代人在不同时期参与电影拍摄、见 证中国电影发展的故事。谭正岩现场表演京剧《定军山》唱段,浑厚有力的唱腔传递出中华文化生生不 息的力量。 2024年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法国上百家影院 ...
百年光影点亮中法情谊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20:34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张敏 很多人不知道,最早记录中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出自一位法国外交官之手。 9月22日晚,"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在中山公园音乐 堂举行,这是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的特别策划活动。电影音乐会分为《世纪回声》和《光影旅程》上下 半场,中西乐器演奏家现场演出,配合大屏幕播放的画面,为不同历史时期中法交流中具有标志意义的 影片重新配乐。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时任法国驻昆明领事奥古斯特·弗朗索瓦在中国的北京、广西、云南等地拍摄了 一批影像资料,后被整理出版、称为《中国影像》。"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珍贵的活动影像 资料。"中国演员刘敏涛介绍道。 中法两国电影人联袂推荐,共同带领观众重温经典,唤起中法电影交流的珍贵记忆,是此次电影音乐会 的特别安排。其中,中国演员刘烨和他的妻子、法国摄影师安娜伊思·马田一起推荐了1958年上映、中 法合拍的奇幻儿童片《风筝》,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 刘烨接受采访说,重温《风筝》后,他发现,当时的电影人虽然在影像呈现、叙事方式、影片结构以及 演员表演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现出极高的水 ...
当长城遇见塞纳河:中法电影音乐会奏响2025北京文化论坛序曲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6:48
活动概述 - 北京文化论坛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推出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 以音乐和影像致敬中法电影艺术成就并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 [1] - 活动通过老胶片展示1922年电影劳工之爱情和数字技术呈现2023年电影封神第一部 结合谭派京剧与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镜头诗学实现跨时空艺术对话 [1] 重要嘉宾参与 - 中宣部副部长慎海雄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致辞 强调中法电影130周年和120周年纪念意义 以及电影作为桥梁深化情感联结的作用 [2]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 演员朱丽叶·比诺什 中国演员刘烨 安娜伊思·马田等两国电影人共同参与活动 [2][5] 艺术表演与展示 - 现场演奏中法合拍电影风筝和狼图腾配乐 法国工作者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珍贵影像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呈现馆藏作品定军山和西厢记片段 [7] - 京剧演员谭正岩表演定军山片段 体现传统艺术与电影融合 [3] 合作成果与案例 - 拉法兰提及中法在电影修复 合拍 影人交流成果 包括狼图腾 山河故人 熊猫月亮等影片 以及刘烨 赵涛等艺术家的贡献 [5] - 演员窦骁分享参演狼图腾经历 称其提升工作包容共情能力 并希望未来挑战海洋题材影片 [5] 文化交流与互赠 - 卓别林孙女卡门·卓别林赠送卓别林与梅兰芳合影给梅兰芳曾孙梅玮 梅玮回赠书籍梅兰芳菲 象征中法电影文化传承 [7] - 中国电影资料馆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互赠电影礼物 寓意合作圆满持久 [7] 活动意义与后续规划 - 活动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盛典 后续将组织法国影人访问北京文化机构 与中国电影人 学者 青年学生开展多维度交流 推动共同创作 [7] - 活动被定义为文明互鉴的镜像对话 为两国人文交流注入活力 绘就文化并肩前行图景 [7]
“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在京举行,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
新京报· 2025-09-23 14:05
活动概述 - 北京文化论坛举办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 包括电影音乐会及多维度交流[1][3][4] - 活动以电影为轴跨越学术 产业与文化领域 推动中法影像艺术从历史回顾迈向共同创作[4] 活动内容 - 音乐会演奏中法合拍电影《风筝》《狼图腾》等电影音乐[3] - 法国电影工作者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珍贵影像[3] -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呈现馆藏作品《定军山》《劳工之爱情》《西厢记》片段[3] 文化交流 - 卓别林孙女赠予梅兰芳曾孙卓别林与梅兰芳合影 获回赠书籍《梅兰芳菲》[3] - 中国电影资料馆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互赠珍贵电影礼物[3]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及演员朱丽叶·比诺什等出席活动[1][3] 后续安排 - 法国影人将深入北京文化机构与中国电影人 学者及青年学生展开多维度对话[3]
HAYA(哈雅)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我相信马头琴会成为全人类的乐器
环球时报· 2025-05-28 06:55
公司概况 - HAYA乐团成立于2006年,定位为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致力于融合各民族音乐优秀元素[2] - 乐团成员构成多元:主唱黛青塔娜和马头琴演奏家全胜为蒙古族,吉他手陈希博为蒙古/锡伯族,冬不拉演奏者穆热阿勒为哈萨克族,贝司手Eric Lattanzio为法国人[2] - 音乐作品包括《狼图腾》《寂静的天空》《迁徙》等专辑,参与《我是歌手第四季》《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等节目[2] 音乐风格与创新 - 以蒙古音乐为核心标识,融合低沉的呼麦与高亢的长调,体现草原文化的孤独感与对天地的敬畏[3] - 将蒙古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电子音乐、爵士乐、古典音乐)及印度、阿拉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节奏律动有机结合[3] - 改良马头琴外形、功能及演奏法,通过"听音乐"赋予木头独特音色[3] 国际化发展 - 海外演出覆盖日本、法国、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曾在中法文化年、中德文化年等国际活动中亮相[4] - 2004年全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马头琴演出,被全球50多家电视台转播[4] - 欧洲巡演时因观众热情加演至6首曲目,美国观众赠送薰衣草表达喜爱[4][5] 行业观点 - 民族音乐需在保留特色基础上跨越民族界限,吸取世界音乐元素,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5] - 欧美音乐主导全球文化,第三世界民族音乐被边缘化,中国音乐需结合时代创新以展现多元性[5] - AI作曲难以精准表达蒙古音乐中呼麦、马头琴的独特韵味,民族音乐人的创作在AI时代更显珍贵[5] 未来愿景 - 通过多元表达推动民族音乐从边缘走向主流,使马头琴成为像小提琴、吉他一样的全人类乐器[6] - 民族音乐教育需发掘天赋儿童,鼓励个性培养,通过采风与互联网挖掘潜力[6] - 乐团名称"HAYA"(蒙古语"边缘")寓意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地位,目标是从边缘走向更广阔舞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