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参天》
icon
搜索文档
新大众文艺的“破圈”密码
大众日报· 2025-10-14 09:00
新大众文艺的定义与核心理念 - 新大众文艺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兴起背景下,人民大众广泛参与文艺创作与活动,成为文艺主人而非单纯欣赏者的文艺形态 [1] - 其核心是扎根人民、与时代同频共振,打破圈层、拥抱技术变革,兼具精神高度与生活烟火气 [1] 新大众文艺的形态与创作主体变化 - 技术革命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催生了短视频、微短剧、网剧等带有鲜明"人民性"特征的新型文艺形态 [2] - 相比阅读大众化,更大的转变是创作大众化,进入"人人都是讲述者"的时代 [2] - 创作群体以自由撰稿人、基层从业者为主,例如山东省网络作协有会员275人,全省活跃作家近700人,其中50余人具有全国影响力 [5] 新大众文艺的创作规律与价值 - 新大众文艺的首要立场应是人,不能只顾'新'而忽略'美',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2] - 素人写作虽然可能粗糙直接,但因其在生活现场,用身体感知和挖掘第一手东西,其真实生命体验具有直抵人心的穿透力 [2][3] - 创作者必须与生活建立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将百姓关切和社会热点作为创作焦点 [3] 新大众文艺的代表作品与影响力 - 一批作品已形成全国影响力,《参天》入选"新时代十年百部中国网络文学榜单",《小阁老》获"探照灯好书"奖 [5] - 《十日终焉》抖音话题播放量达54亿次,IP开发涵盖动漫、影视,实体书销量突破200万册 [5] - 风御九秋《残袍》等作品出海,成为齐鲁文化海外传播载体 [5] 新大众文艺的技术应用与传播 - 敏锐的"网感"关系到作品能否获得更多点击量与阅读量 [3] - 微短剧依托源自民间的创作根基与突出创新能力,构建独特叙事模式,在国际传播中取得显著成效,被称为文化出海的"轻骑兵" [3] - 网络文学、网剧、网络游戏等新大众文艺表现形式应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 [3] 区域文化资源与新大众文艺结合 -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其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形态为大众文艺提供独特内核 [4] - 《聊斋志异》的语言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汉语表达精华,雅俗共赏,对当前新大众文艺创作具有重要启示 [5] - 媒介技术变革让文艺创作表现手段更丰富,新大众文艺应以更丰富形式、更精湛手法、更深刻内容连接古典与现代 [5]